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38卷 6期
刊出日期:2020-11-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思想政治教育
招生就业工作
管理纵横
 
 
       探索与思考
1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黄东, 周玮, 陈晓阳, 彭昌操, 何茜
DOI:
实践教学环节是影响林学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林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同度不高、实验实习课程的整合性不强、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紧紧围绕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并积极开展了改革探索。一是通过加强创新性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优化指导教师队伍、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构建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二是通过将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部分单独设课、优化整合林业综合实习内容等重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是提升专业实习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水平;四是建设"多学科融合、多目标实现"的林业综合实习基地;五是创新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2020 Vol. 38 (6): 1-6 [摘要] ( 232 ) HTML (1 KB)  PDF (1222 KB)  ( 177 )
7 在“金课”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作用的思考
张志翔
DOI:
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是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高校教研室作为本科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承担着全面负责实施教学环节、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顺应时代要求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等职责,在推进"金课"建设中成为必然主力,肩负着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重大责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研室建设面临着被边缘化、职能被削弱、管理制度和体系有欠缺等问题,高校"强科研、弱教学"的办学导向导致学科取代教研室的现象普遍存在,教研室形同虚设、难以发挥作用。为此,通过对德国高校实行的"校—院(系)—教研室—课程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归纳了德国高校教研室建设经验,包括将教研室作为研究所的组成部分,或归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并下设课程组;教研室所开设课程的内容与所归属研究领域或研究所的研究方向等紧密结合;通过设置讨论课、实践课和由多个教研室共同开设研究进展组合课等,实现本科生课程的研讨式、探究式和个性化教学;实行PI制度,PI教授作为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课程建设,同时教研室人员的津贴与完成的本科课程教学工作量直接挂钩,等等。最后,在借鉴德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金课"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作用的建议措施。一是树立在"金课"建设中发挥高校教研室作用的意识;二是强化和创新高校教研室建设,夯实"金课"建设基石;三是正确处理高校教研室与学科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四是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五是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推动研讨式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六是强化高校教研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为"金课"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2020 Vol. 38 (6): 7-12 [摘要] ( 255 ) HTML (1 KB)  PDF (911 KB)  ( 22 )
13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孟国忠, 农春仕
DOI:
做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是高校的重要责任,它对充分发挥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支撑作用,促进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当前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型科研仪器集约度不高导致难以形成合力、大型科研仪器的使用带有明显的专业性导致共享服务面窄、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影响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效能、大型科研仪器维护制度不健全导致仪器设备完好率不高。基于此,探讨了高校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措施:一是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二是统筹大型科研仪器的购置经费,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整合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构建信息化共享平台;四是完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激发实验人员的工作活力。实践表明,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实验室建设后,南京林业大学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共享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20 Vol. 38 (6): 13-16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715 KB)  ( 23 )
       思想政治教育
17 “木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徐斌, 郑宏兵, 吕黄飞
DOI: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举,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而资源挖掘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决条件。"木材学"既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木材形成、构造、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木材加工利用的影响,贯穿于木材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的全过程。"木材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调动学生专业兴趣、打牢专业思想的重要基石。立足"木材学"课程教学大纲和目标,从木材与人类文明、木材科学发展历程、木材与特定时代背景、木材美学等4个方面对该课程蕴藏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并通过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应用到"木材学"课程教学中。"木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道路与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专业自信,还加深了师生对木材科学发展脉络、课程知识体系、教学目标的认知程度,提升了师生专业责任意识、社会担当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木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还对农林类专业其他课程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为"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及农林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2020 Vol. 38 (6): 17-20 [摘要] ( 512 ) HTML (1 KB)  PDF (815 KB)  ( 84 )
21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孙景荣, 段海燕
DOI: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行学科德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课程的思政实践,提出了构建知识、能力、育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同时探讨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思政育人的成效;三是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了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践行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
2020 Vol. 38 (6): 21-24 [摘要] ( 233 ) HTML (1 KB)  PDF (736 KB)  ( 29 )
24 “化学与社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陈红艳
DOI:
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大学公共选修课程"化学与社会"教学中将化学知识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特点,探讨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措施:第一,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在传授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帮助;第二,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编写适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在"化学与社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家国情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升了教师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020 Vol. 38 (6): 24-27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692 KB)  ( 36 )
       管理纵横
28 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侯建, 陈建成, 宋洪峰, 董雨
DOI:
评教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活动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评教以教学督导和学生为主体。教学督导评教有助于教师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课堂管理水平、端正教学态度。学生评教有利于推动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使教师重视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从评教特点、评教内容、评教有效性等3个方面,对教学督导评教与学生评教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显示:①教学督导评教具有规范性和客观性的优点,但具有偶然性的缺点;学生评教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优点,但具有主观性的缺点。②教学督导评教内容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和课堂教学秩序,但覆盖的范围不够全面;学生评教内容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氛围,覆盖的范围较完整,但学生作为课程教学对象,受自身专业水平的影响,对学术性较强、有理解难度的课程教学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判。③教学督导的评教规范、客观,评教结果的有效性较强,能够切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但受年龄差距大导致的教学理念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评教结果有可能部分失真;学生评教过程较为完整、对课堂教学的反映较为直观,评教结果反馈的时效性较强,有利于促进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但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避免,评教结果的可信度较低,有效性相对有限。因此,基于教学督导评教与学生评教的优劣势比较,提出完善高校评教工作的建议措施。一是对高校管理部门来说,要制定合理的评教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的评教指标体系,不断改进评教方法,就评教结果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二是对教学督导来说,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督导方式的多样化;三是对学生来说,要端正评教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做好评教工作,勿在评教过程中掺杂过多的主观情绪;四是对高校教师来说,要理性看待评教结果,充分利用评教结果的反馈信息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加强与教学督导和学生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0 Vol. 38 (6): 28-34 [摘要] ( 290 ) HTML (1 KB)  PDF (1310 KB)  ( 32 )
       学科专业建设
34 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包容化、平台化发展特征的研究
王忠君, 王鑫, 刘毅娟
DOI:
风景园林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学科的理论体系先天不足、复杂多样的实践问题导致的学科知识体系庞杂化、学科知识体系急需社会学科知识予以补充和完善等3个主要问题。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新时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具有以下需求特征:一是构建本土化、规范化的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体系需要"外向"发展动力;二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应用性特征以及行业面对的复杂多样需求需要学科外延"多元化"拓展;三是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对象由"增量建设"变为"存量提质"的新态势需要学科建设更关注社会发展需求。为此,学界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包容化、平台化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通过梳理国内外风景园林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风景园林学科历史使命的发展、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关注重点及导向的变化、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建构的取向等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对"包容化发展、平台化建设是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的必然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包容化发展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不二导向、平台化发展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必然前沿,并得出以下结论:风景园林学科在积极补充其他学科理论知识以扩充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应增强对外围学科的影响力和支撑作用,通过共生、共享、交融的方式实现与其他学科组建优势学科群的目标。
2020 Vol. 38 (6): 34-39 [摘要] ( 218 ) HTML (1 KB)  PDF (976 KB)  ( 16 )
40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农林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姬便便
DOI: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高等农林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也指明了方向:高等农林院校培养的保险人才是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通晓互联网技术、精算技术和动植物生长规律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高等农林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未突出农林院校的特点;课程的设置没有相关农科类的课程和保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实验、实践教学活动都相对较少;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农林院校保险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明显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等农林院校培养的保险人才难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保险人才的需求。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市场对保险专业人才的新需求,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针对高等农林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改革措施:首先,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方案的确定等方面突出高等农林院校的特点;其次,改变高等农林院校现有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互联网保险的应用型农业保险人才培养体系;第三,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实验课程的仿真模拟和实践课程的能力锻炼来提高保险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保障高等农林院校培养的保险人才既具有扎实保险理论知识、通晓动植物生长规律,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保险风险识别、风险管理,进行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对高等农林院校保险人才的需要。
2020 Vol. 38 (6): 40-43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725 KB)  ( 14 )
44 机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的探讨
陈吉朋, 施明宏, 张慧春, 周海燕, 周宏平
DOI: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其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了机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的特点,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构建难点在于从原理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拓展为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关键在于解决机械设计的精准性、定量化和虚拟实验开放性、探索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面向机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策略,包括: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手段解决具体问题;设置多目标、多任务问题,形成大型综合性实验;提供交互式、开放式、自助式的设计环境,增强实验过程体验,引导学生尝试采用不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设置优化设计环节,形成研究性实验等。以2018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高射程喷雾机优化设计虚拟仿真实验"为例,从问题设置、场景设置、设计环境设置等方面给出了机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实例。机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构建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机械设计的精准性与虚拟实验的开放性、探索性之间的矛盾,为机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2020 Vol. 38 (6): 44-47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4064 KB)  ( 13 )
       招生就业工作
4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
张成凤, 方建斌, 李洁
DOI: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大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平台。深入分析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因素,对高校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回归问题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解决多因素复杂系统,特别是难以定量描述的社会系统的科学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大学生农村创业影响因素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系统,所以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大学生农村创业影响因素的层次模型,通过建立判断矩阵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一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大学生农村创业影响因素按相关性大小的排序为: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即大学生个人因素与其农村创业的相关性最大,家庭因素次之,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最小且权重相同;根据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家庭亲朋创业经验和经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学业能力、创业实践能力、专业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影响较大。基于此,笔者就激励大学生农村创业提出以下建议措施:一是政府要完善农村创业保障系统,优化大学生农村创业软环境;二是社会要引导大众对农村创业正确认知,营造支持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氛围;三是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创业引导和指导工作;四是家庭要正确认知大学生农村创业的行为和动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追求创业理想;五是大学生要树立创业意识,努力提高创业能力,注重积累和借鉴创业经验,从而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及个人的联动机制,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保障,引导大学生为新时代的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0 Vol. 38 (6): 48-53 [摘要] ( 259 ) HTML (1 KB)  PDF (1023 KB)  ( 28 )
       教学园地
54 林学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背景下“林业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
严恩萍, 莫登奎
DOI:
遥感作为一种高效的探测、获取、分析和处理地物空间信息的先进手段,在林学一流本科教育环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部分高等农林院校的"林业遥感"课程存在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均衡、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比重偏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林学一流本科教育的培养质量。鉴于此,从基础操作、专业应用和创新实践3个环节建立分级式教学体系,通过追踪遥感发展前沿、引导师生双向沟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加强教学科研互动4项举措优化"林业遥感"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基于"平时模块考核(55%)+期末综合考核(35%)+创新实践考核(10%)"的多元化考核机制,旨在提出面向林学一流本科教育的"林业遥感"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教学实践表明,面向林学一流本科教育的"林业遥感"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获得了林学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认为该教学模式不仅符合一流学科对知识训练和创新应用的要求,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学术视野,提高了学生自学水平,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达到了传道解惑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满足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2020 Vol. 38 (6): 54-57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1311 KB)  ( 36 )
58 多文化共生视域下“设计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韩鹏
DOI:
"设计美学"是设计学专业的艺术类选修课程。虽然设计美学教育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较短,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形态和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想、艺术理念开始进入到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的艺术审美标准和文化娱乐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在此背景下,文化多样性成为"设计美学"课程教学的重点。但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设计美学"课程教学显示出教学内容零散不成体系、课程教学存在着西方"唯美"论的倾向、课程教学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探讨了在多文化共生视域下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首先应遵循开放、合作、自信原则,构建呈现多元文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其次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情操;最后,课程教学应倡导"技道统一"的理念,避免重"技"而轻"道"现象的出现,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判断力。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的专业学习理清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
2020 Vol. 38 (6): 58-61 [摘要] ( 138 ) HTML (1 KB)  PDF (737 KB)  ( 10 )
62 将生态美学引入“综合材料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史钟颖, 刘茜茜
DOI:
在探讨了西方现代生态美学和中国传统生态美学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将生态美学引入"综合材料艺术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即有助于学生掌握基于"中国的眼光和现代的立场"的生态艺术设计创作的方法论,进而为形成有社会担当的个人生态艺术设计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探讨了将生态美学引入课程的实践途径:首先,应培养学生具备生态美学的意识;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生态学及其交叉学科的知识;第三,应在艺术设计中体现生态特色。经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其设计创作的作品得到了社会及业界认可,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将生态美学引入"综合材料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有助于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 Vol. 38 (6): 62-65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724 KB)  ( 16 )
65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动物行为学”课程建设实践
李建强, 王楠, 徐基良
DOI:
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培养知识体系全面的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人才,北京林业大学面向2016级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了"动物行为学"专业选修课。为了克服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基于"夯实基础、贴合专业、培养兴趣"的教学理念,在内容设计上将动物行为的产生机制和适应性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将与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内容。同时,运用案例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满意度,增强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2020 Vol. 38 (6): 65-68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684 KB)  ( 37 )
68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方良, 周在莹, 陈文汇
DOI:
从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新、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统计学原理"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究。探究了"统计学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经济管理类统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建议和实现路径。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适当增加统计实务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大数据背景下,应增加统计软件Python和R等的实际运用的内容;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进行多元创新驱动,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探究式、案例式教学,使得"统计学原理"的课堂教学在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上体现出先发优势和引领作用;最后,在"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取代传统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教学实践表明,"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6): 68-71 [摘要] ( 215 ) HTML (1 KB)  PDF (635 KB)  ( 28 )
72 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程鹏
DOI:
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企业实践与理论讲授的无缝连接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在高等农林院校"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发现高等院校和教师"一头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更多侧重于对自身的宣讲,育人方面的表现严重不足。引入校企价值共创理念,构建了"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的阶段性模型,实现企业、教师、学生三方共赢。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师、企业和学生的协同合作,把企业和高等院校协同合作过程划分为双方资源识别、寻求双方利益平衡、双方对接资源3个阶段。其中,双方资源识别阶段侧重于寻找合适的企业合作伙伴;寻求双方利益平衡阶段侧重于提升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双方对接资源阶段侧重于保障双方资源相互交换。改革后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师准确向企业提出讲座选题的能力,促使企业为"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堂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和数据。
2020 Vol. 38 (6): 72-74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1908 KB)  ( 13 )
75 “慕课”应用于“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侯方淼, 李浩爽, 郭秀君
DOI: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知识丰富且更新迅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当前,"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少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首先,"慕课"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其次,"慕课"可以构筑"国际结算"课程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基于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国际保理业务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途径:首先,将"慕课"与虚拟网络生态系统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建立与"慕课"相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学效果表明,"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实施后,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2020 Vol. 38 (6): 75-78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834 KB)  ( 12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