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 |
徐斌, 郑宏兵, 吕黄飞 |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合肥 230036 |
|
|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举,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而资源挖掘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决条件。"木材学"既是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木材形成、构造、性质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木材加工利用的影响,贯穿于木材资源培育、加工、利用的全过程。"木材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调动学生专业兴趣、打牢专业思想的重要基石。立足"木材学"课程教学大纲和目标,从木材与人类文明、木材科学发展历程、木材与特定时代背景、木材美学等4个方面对该课程蕴藏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挖掘,并通过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应用到"木材学"课程教学中。"木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道路与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专业自信,还加深了师生对木材科学发展脉络、课程知识体系、教学目标的认知程度,提升了师生专业责任意识、社会担当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木材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还对农林类专业其他课程起到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为"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及农林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
|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
木材学,
元素挖掘
|
|
基金资助:安徽农业大学2019年度"思政课程"示范建设项目——"木材学",项目编号2019020。 |
[4] |
罗建举.木与人类文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10
|
[5] |
胡宗刚.唐熠与中国木材学研究[J].中国农史,2003(3):26-32
|
[7] |
郭辰星,朱震锋,刘嘉琦.新时期中国木材资源供需:现状、问题及方略[J].中国林业经济,2019(5):66-69
|
[8] |
尹思慈,赵成功,龚士淦.次生木质部发育(Ⅰ)针叶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3-5
|
[9] |
赵广杰.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观——基于木材构造的自然属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7-11
|
[10] |
崔岚."森林"一词的起源及使用年代问题——兼与小关隆祺教授商榷[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3):77-79
|
[1] |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
[6] |
卫广扬.缅怀恩师齐坚如先生·国立安徽大学老同学回忆录[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378-381
|
[11] |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
[3] |
郑宝江,陶雷,高瑞馨,等."植物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5):38-41
|
[2] |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
[1] |
吕月玲, 赵延安. “水土保持林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26-29. |
[2] |
孙景荣, 段海燕.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与室内设计方向)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21-24. |
[3] |
李科友, 徐全乐, 罗鑫娟, 谢长根. 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37-40. |
[4] |
郑宝江, 陶雷, 高瑞馨, 冯富娟, 王秀华. “植物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38-41. |
[5] |
徐启江, 周波, 闫海芳.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植物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4): 21-25. |
[6] |
马尔妮, 商俊博, 林剑. 网络环境下“木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4): 67-6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