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38卷 3期
刊出日期:2020-05-15

校长论坛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教材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纵横
 
 
       校长论坛
1 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安黎哲
DOI:
林科高等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重大国家战略、草原与林业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教育现代化、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北京林业大学主动融入新农科建设大局,深入探讨新林科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形成了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的"北林思考",积极开展了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的"北林实践",并对推动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出建议,即编制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林业院校"双一流"建设;壮大和完善林科学科体系;在全国实施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示范点建设;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推动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2020 Vol. 38 (3): 1-5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1010 KB)  ( 89 )
       探索与思考
6 生态文明视野下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研究
王方怡, 张玮尹, 兰思仁
DOI:
绿色校园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校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绿色理念、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3个方面。绿色校园建设自首次提出至今已走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绿色校园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正逐步得到重视和推动。我国农林类高校在绿色校园建设中具有专业优势,在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确立和实施,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校园建设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即绿色校园的内涵拓展为是能集学习、工作、生活、休闲等服务于一体的独立而完整的人工生态系统,绿色校园建设需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并发挥向社会辐射的作用。因此,从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绿色教育的组织实施等2个方面,对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林类高校绿色校园建设提出建议措施。首先,对校园土地和空间及其动态开放、校园交通和环境景观、校园能源和水资源节约等,进行合理性规划和设计。其次,通过绿色课堂、绿色活动、绿色传播等途径,将绿色教育融入传统的大学教育,推动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向社会的辐射。
2020 Vol. 38 (3): 6-10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813 KB)  ( 50 )
1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罗杰, 周靖靖, 梅莉, 周志翔, 王鹏程
DOI: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信息化、系统化、综合性、可操作性的构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一是围绕林业信息化的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三是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四是要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通过构建完善的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了实践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3): 11-13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510 KB)  ( 43 )
14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专业认同度的调查分析——以长江大学为例
吴学兵, 何蒲明
DOI: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为了解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生入学前后对本专业的认同度,课题组对长江大学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入学前,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认同度较低,主要根据相关人士的建议或是为了"保底",不至于落榜而填报该专业;入学后,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认同度有所提高,但提升幅度有限。基于此,探讨了提高学生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认同度的措施:一是应契合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专业培育目标;二是增加专业实践机会,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剔除脱离社会实际的课程,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四改善农村基层就业环境,吸引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2020 Vol. 38 (3): 14-17 [摘要] ( 193 ) HTML (1 KB)  PDF (703 KB)  ( 29 )
       研究生教育
17 基于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刘艳, 杨越超, 程冬冬, 贾继文
DOI:
高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单一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探讨了基于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一是要构建合理的研究生导师团队,二是应健全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培养机制,三是要明确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工作职责,四是应对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培养,五是建立研究生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基于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了导师团队的指导水平。
2020 Vol. 38 (3): 17-19 [摘要] ( 144 ) HTML (1 KB)  PDF (505 KB)  ( 41 )
20 “高等木材化学”全英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游婷婷, 许凤, 宋先亮, 张学铭, 马明国
DOI:
为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开展全英文课程教学势在必行。北京林业大学"高等木材化学"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方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从4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一是选用经典的英文教材,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加强课程资源的建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四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研究生运用英文的自主性,增加了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了研究生"以学促研"的热情,极大地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3): 20-23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617 KB)  ( 28 )
24 “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
文斌, 何丽波, 甘德欣, 陈己任
DOI:
随着国际科研合作的增多,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作为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在"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以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为例,基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及研究生课程小班授课的特点,分析了将研讨式教学引入"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同时,从4个方面探究了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途径:一是选取研讨式教学材料,将实际工程案例、具有语言原真性的阅读材料、专业领域的学术热点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参考材料;二是确立研讨式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基本组织环节包括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提出问题、学生搜集与整理材料、开展小组讨论、交换学习心得等;三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扩展研讨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示,研讨式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水平。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有85%的研究生通过中国—波兰联合培养后,出国留学或进入科研院所深造。
2020 Vol. 38 (3): 24-27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1475 KB)  ( 28 )
       思想政治教育
28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基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调研
张成凤, 方建斌
DOI: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重要使命。面对当前涉农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学农不爱农,学农不从农"的突出问题,涉农高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视角认真审视并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有机结合,培养大学生"一懂两爱"情怀,并将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此,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为调研对象,从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关系的认知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及难点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研。同时,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丰富了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但是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维导向和传统模式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等提出了挑战。最后,基于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研结果,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思路提出建议。一是发挥"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作用,将"乡村振兴"战略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实践式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的课堂式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深化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三是重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努力提升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使校园成为大学生了解农业、了解农民、了解农村的窗口;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提升其综合能力和工作水平;五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相结合,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使涉农高校大学生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2020 Vol. 38 (3): 28-33 [摘要] ( 398 ) HTML (1 KB)  PDF (2759 KB)  ( 41 )
34 高校师德内化问题的探讨
黄志兴, 许健华
DOI:
高校师德内化是指高校教师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品质的过程。高校师德内化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必经之路,是高校教师在行业中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改进社会道德风气。高校师德内化首先要解决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各高校应正视职业道德内化的阶段性和反复性。基于此,探讨了高校师德内化促进机制的构建途径:一要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要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提升,三要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四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奖惩机制,五要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六要建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约束机制。
2020 Vol. 38 (3): 34-37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711 KB)  ( 18 )
37 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李科友, 徐全乐, 罗鑫娟, 谢长根
DOI: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人,专业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法:一是将生物化学的研究历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到思维方法的启迪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二是用黄河作比拟引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三羧酸循环",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陶冶艺术情操;三是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四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2020 Vol. 38 (3): 37-40 [摘要] ( 301 ) HTML (1 KB)  PDF (784 KB)  ( 108 )
       学科专业建设
41 压力与思变:高等农林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鲁银梭, 张国庆
DOI:
专业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才需求差异化、专业门类细化、教育信息化等新形势。为了建设"人有我优"的特色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农林大学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改革、建设复合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但是,工商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目前仍面临着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挑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一是要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兼顾学校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确以培养适应先进制造业、绿色农林业、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二是要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行业+管理"和"科技+商业"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开发跨学院的复合型课程;强化由多类型实践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和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四是要加强课程建设,重视课程群的建设,促进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加强案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五是要优化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复合型师资的引进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六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共识与共赢;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共生型和"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定向培养模式的探索,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2020 Vol. 38 (3): 41-46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1021 KB)  ( 27 )
47 高等林业院校打造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陆燕元, 王芳, 潘立
DOI:
为了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在对高等林业院校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总结了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遏制林学学科特色建设能力、"科研定力弱"遏制优势林学学科的建设能力等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建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策略:一是积极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首先,围绕核心目标构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绩效考评分类指标体系的建设,从而基于绩效考评结果确定林学学科资源配置的流向。其次,通过分类设置和管理学科带头人、拓展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的内涵和外延等,强化学科带头人对林学学科资源配置的决策权。二是以实用为导向,打造特色科研平台,分类实施"社会支持型"优势林学学科建设模式,强化林学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勇于创新,通过建立柔性职称制度、围绕"实干""骨干"的标准创新地实施柔性职称制度、加强职称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等措施,不断完善优势特色人才团队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建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支撑体系的思路:一是建设多元化人才体系,实施"借脑"战略,依托国家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平台打造高等林业院校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充分挖掘政策潜力,敢于创新,在人才引进政策实施过程中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升学科的学术实力;实施"培智"战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确定"一流林学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加快推进林学人才提级改造工程,以提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建设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集聚化资金体系,通过加大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力度、进一步健全办学成本社会化分担机制等强化内生性筹资能力,通过严控债务性融资规模、扩大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吸收社会捐赠的各类办学经费、培育权益性融资规模等扩大外生性筹资规模。三是建设创新型学科组织体系,通过建立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实施小组、林学学科优势特色人才培养小组和林学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探险小组等,打造"林学特区",从而突破"科层组织"的约束,实现以超常思维、跨越发展的思路重构林学学科建设范式;通过构建包括行政治理组织结构、功能组织结构、学术自治组织结构等3个维度的林学学科治理组织结构,逐步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有序性和高效性,从而促进林学学科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020 Vol. 38 (3): 47-52 [摘要] ( 325 ) HTML (1 KB)  PDF (1036 KB)  ( 35 )
53 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建设的思考
董春雷, 万辉, 杜官本
DOI:
木结构建筑以其优良的性能得到了产业界和国家的重视而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延续性以及与现代学科相融相伴发展的学科积淀,国内木结构建筑专业特别是构建于林科基础上的木结构建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还较为滞后。通过调研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木结构建筑专业或研究方向的设置情况,发现该专业目前主要构建于土木工程、建筑学或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之上,由于专业建设方向和课程体系间的巨大差异致使不同学科体系之间的"强行嫁接"很容易造成学科间无法有效融合的"两张皮"现象。因此,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建设需要以木结构建筑及木质材料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学科体系知识点间的逻辑次序和内在关联性,并根据学科支撑条件和重点培养方向重新组织学科知识点和学科知识体系,合理安排基础课程、外延性课程。基于以上特点,从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基础教材的选用和编写、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同时给出了今后林科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发展的趋势。
2020 Vol. 38 (3): 53-56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647 KB)  ( 19 )
       管理纵横
57 高校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web管理系统的研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田萱, 曹伟强, 罗雅露, 李甜甜
DOI:
化学实验室是很多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中化学试剂具有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复杂、流通速度快等特点。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室仍然采用人工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较高,并易导致错误和产生事故。在当前信息时代,提高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的实验室设计了一套化学试剂web管理系统,该系统旨在对实验室化学试剂的采购、消耗和存储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具有数据查询、数据管理和数据统计等功能,能够帮助实验室提升管理效率、节约实验成本、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2020 Vol. 38 (3): 57-60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3360 KB)  ( 37 )
       教材建设
61 高等农林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改革的探索
陈红艳, 丁来欣
DOI: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对农林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过多、没有专业特色、验证性实验多、没有给学生留有学习的空间和未使用网络技术等问题,不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优化"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结构;编写内容上,体现基础技能训练与综合实验相结合、与农林相关专业紧密联系、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运用二维码技术,实现教材纸质版与数字资源的结合。改革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2020 Vol. 38 (3): 61-63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528 KB)  ( 36 )
       教学园地
64 “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以广西大学为例
郑霞林, 王小云, 陆温, 李俊, 杨振德
DOI:
当前,"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迫在眉睫,其原因是我国本科教学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课程产生了较大冲击,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大幅压缩;教学内容较陈旧;教学手段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就业单位希望"淘"到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无需较多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型人才。构建了新的"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基于现场教学的昆虫标本采集及其制作、基于现场教学和"互联网+"昆虫标本的鉴定、基于虚拟仿真+实操的昆虫生物生态学特性观察、基于虚拟仿真的害虫预防控制技术的实践。在"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性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性的探究式学习、兴趣目标驱动的自主型学习和面对面互动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问题驱动的师生互动型教学策略,兴趣目标驱动和问题驱动的师生互动型教学策略。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构建的"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改革后学生的平均实践总成绩增加了12%,理论课程考试成绩的优良率由改革前的76%提高至88%。这些成绩为"森林昆虫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继续改革增添了信心。
2020 Vol. 38 (3): 64-67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721 KB)  ( 49 )
68 “互联网+”背景下“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改进——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周志勇, 侯继华, 张春雨, 康峰峰
DOI:
森林生态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考核缺少科学性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紧密融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构建教学共同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四是利用网络后台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有75%的学生能够主动上台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演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期末试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提高了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热点生态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2020 Vol. 38 (3): 68-71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728 KB)  ( 72 )
7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贾剑波, 闫文德, 张梦杰, 刘文娜
DOI: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实习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运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强弱。目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各实习课程间重叠度高、实习形式匹配性不强、实习总结形式单一、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统筹调整实习内容,建立综合系统性的实习内容、丰富多样化的实习形式和现场汇报的实习考核制定等,构建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新模式。新模式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综合实习"的整体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明显增强,相应的考核成绩也有了较大提升,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3): 72-76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2599 KB)  ( 45 )
76 对话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罗建忠, 王保健
DOI:
对话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显现。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对话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一是教师与文本对话,教师是对话式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有效组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教师首先要潜心与文本对话;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文本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在预习期间,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意蕴;三是开展师生对话,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四是开展学生之间对话,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够使若干个体思维产生交流和碰撞,以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对话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后,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平等师生的关系,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0 Vol. 38 (3): 76-78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485 KB)  ( 32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