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2年 40卷 2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招生就业工作
高职教育
 
 
       探索与思考
1 “慕课”的兴起与高校教学的发展
史旭光
DOI:
技术发展会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应运而生,并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课程主体面向公众开放、学习者免费学习、授课和交流通过网络进行等特征。其大致可分为2类,即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慕课"(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慕课"(xMOOC)模式。"慕课"建设在我国始于2013年,之后发展非常迅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拓展渠道,也为校际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国高校开展"慕课"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课程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具有特色的优质"慕课"比较少、"慕课"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慕课"平台的建设未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因此,针对"慕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慕课"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措施。一是基础通识类、专业类等不同类型课程的"慕课"建设应有所区别,积极建设具有特色的"慕课",扭转同质化趋势;二是将"慕课"引入课程教学的各阶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状况,加强课前和课后的"教"与"学"的互动;三是将网络和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所在,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从而提高"慕课"的体验效果。
2022 Vol. 40 (2): 1-5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15830 KB)  ( 44 )
6 深圳大学本科生“创新研究短课”的实践探索——以“观鸟”短课为例
李荔
DOI:
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圳大学高度重视教学改革,通过开设"创新研究短课",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研究短课"分为科研项目短课、专题研讨短课、专技实践短课和学院特色短课等4类。深圳大学"观鸟"短课作为专题研讨类短课,设置18学时、1个学分,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实施小班教学,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及环保意识为教学目标;教学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在课前通过QQ群或微信群发布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网站和学习资料等信息,聘请的专家在观鸟现场为学生讲解观鸟知识,学生在现场就各自的观察所得进行交流、就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学生就现场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后查阅资料并完成课后作业;课程考核采取过程性考核方式,由完成观鸟报告和现场辨识不同鸟类2部分构成。"观鸟"短课突破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演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独学"(自学)与"群学"(协作学习)的关系,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又促进了教师知识面的拓宽和及时有效解决教学问题能力的提高;不仅传播了鸟类知识,而且使学生通过亲近大自然对自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激发了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2022 Vol. 40 (2): 6-9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12631 KB)  ( 25 )
10 行业特色高等院校国际学生中文线上教学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成思家, 王锦
DOI: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了线上教学。进入"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线上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行业特色高等院校国际学生中文教学的典型教学模式为中文预科教学和中文公共课程学分教学。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行业特色高等院校开展中文线上教学面临的如下挑战:一是国际学生普遍存在时差、所在地区网络条件不佳等问题给课程安排带来了诸多困难;二是声像传输介质的加入使教学的示范性、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磨损,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平面化的电子产品,使师生产生疲倦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难度加大。但同时线上教学也显示出如下优势:一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不断复现,教学案例更易获得,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二是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使得优质中文教师与课程资源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共享。因此,对行业高等院校国际学生中文线上教学提出如下建议:①行业特色高等院校中文线上教学要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②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资技能培训;③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④中文课程与行业特色结合,打造精品课程,为探索新模式的中文线上教学提供基础。
2022 Vol. 40 (2): 10-13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13437 KB)  ( 25 )
       招生就业工作
13 农林院校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的研究
张静, 符丹
DOI:
基于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39名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的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林院校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的导师管理模式和学生农业素养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导师管理模式的影响方面,导师与学生交流频率的加强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的可能性,但对研究生就业前景期望值有负向显著影响;导师对学生思想生活关注度的增强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的可能性,而且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期望值。②在学生农业素养的影响方面,农业经营悟性、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以及专业是否涉农等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有正向显著影响。③在控制变量的影响方面,性别在10%的显著水平上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及就业前景期望有负向影响,男生相较于女生更不愿意选择在涉农领域就业且就业前景期望更低;农村生源的学生相较于其他生源地学生虽然更倾向于选择在涉农领域就业,但就业前景期望值更低;学历层次和是否曾担任学生干部均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和就业前景期望有正向影响;期待的农村工作底薪对研究生涉农领域就业选择和就业前景期望有负向影响。据此,为了提升农林院校研究生到涉农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就业前景期望值,提出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就业倾向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农林院校研究生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农业素养以及激发投身于农业发展的激情和热情、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支持大学生到基层特别是到农村工作的福利待遇等相关优惠政策、学校要引导学生降低对农村工作底薪的较高要求并加强学生乐于奉献精神的培养。
2022 Vol. 40 (2): 13-19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7164 KB)  ( 28 )
       思想政治教育
20 “R语言数理统计”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李耀明, 苏德荣, 纪宝明
DOI:
"R语言数理统计"是北京林业大学草学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将R语言数理统计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专业素养方面,该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R语言处理草原生态学大数据的实践技能,包括利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的编辑、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可视化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该课程的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国家建设美丽草原和生态文明重大战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投身草原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R语言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当前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措施,从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挖掘和积累优质课程思政元素以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4个方面提出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最终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战略。
2022 Vol. 40 (2): 20-23 [摘要] ( 232 ) HTML (1 KB)  PDF (13615 KB)  ( 63 )
24 “森林经理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范春雨, 高露双, 张春雨
DOI:
"课程思政"作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最佳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森林经理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培养高层次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技能提升的融合。分析了"森林经理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从知识传授与理念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和内容创新与能力提升相结合3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融于"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实践证明,高等院校要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还需要学校、学院和学科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共同努力。
2022 Vol. 40 (2): 24-26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9276 KB)  ( 39 )
27 “风景园林生态学基础”课程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
张璐, 穆守媛, 丁晨旸, 朱春福, 王崑
DOI: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风景园林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是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生态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生生态学思维、拓展生态文明认知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融合了生态学原理与生态规划设计案例,凝练了教学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以案例教学为主要途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以期通过讲授生态学基础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伦理与当代价值、生态逻辑与科学素养、生态智慧与文化自信、生态服务与空间正义、生态建设与社会责任等关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风景园林对于塑造和谐健康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培育具有生态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2022 Vol. 40 (2): 27-30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2331 KB)  ( 26 )
       学科专业建设
31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延安大学为例
邓健, 赵满兴, 刘冲, 高洁, 张晓曦
DOI: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急需转变,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延安大学园林专业为例,围绕新农科建设使命和目标,构建了地方高等院校园林专业以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科交叉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提出了基础理论和专业训练、专业实习见习、生产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和毕业训练等4大实践教学模块,包括思政课程实践、专业认知、实习见习、社会劳动、科研创新等在内的12个具体教学环节,以及贯穿始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方案。从实践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团队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并总结了延安大学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为高等院校农林人才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帮助。
2022 Vol. 40 (2): 31-35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16752 KB)  ( 30 )
       研究生教育
35 基于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李鹏松, 党岩, 孙德智
DOI:
"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博士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教研团队在生态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问题:①课程教学在博士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关键作用受到忽视;②课程教学内容与科研脱节;③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改革措施:①明确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的;②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③开展"案例+讨论"式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解析环境微生物图谱的能力。基于本次教学改革提出三点建议:①进一步优化教学案例,以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②在课程教学的图谱案例选择、生物组学技术的前沿性与实用性方面还需要加强;③融入双语或全英文授课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文能力,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2022 Vol. 40 (2): 35-38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12875 KB)  ( 21 )
39 以德为本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侯天顺, 周玮
DOI:
面对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学校硕士研究生思想状态与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3点以德为本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建议。①教师层面,以课堂教学及学术活动渗透作用为途径,发挥导师及专业课教师行为示范的德育作用。②学院层面,探索建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及社团、家庭、辅导员、学院行政干部4级心理疏导介入途径,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③学校层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理想信念、学术道德、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期望通过以上3条建议,切实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教学实践证明,学校积极探索实施的以德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挥了传帮带作用;积极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2 Vol. 40 (2): 39-42 [摘要] ( 149 ) HTML (1 KB)  PDF (12307 KB)  ( 22 )
43 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建议
吴俊文, 张大才, 王昌命
DOI:
我国2017年开始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林业专硕执行相同政策和标准。针对目前非全日制林业专硕"难进来,难出去,留得住"的特点,结合西南林业大学非全日制林业专硕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提出了加强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措施与建议。我国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应该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制定特有的培养方案,针对非全日制学生学习特点建立与全日制不同的授课体系,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强而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制定毕业标准,最终真正为林草行业培养一批既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又掌握现代林业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
2022 Vol. 40 (2): 43-46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11854 KB)  ( 23 )
       高职教育
47 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方长发, 谢利娟, 刘学军, 蒋伟, 苏琳娜
DOI:
为了满足行业企业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并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构建了园林类专业"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即采用"校内课程模块+实际工程项目训练、职业技能大赛集训和实战、顶岗实习就岗就业等3种培养途径"模式分"普才""专才""优才""精英"4个层级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同时,在实施"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同步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为培养园林领域的专项技术能手和技能精英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内化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化课程,强化校内课程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二是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实战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重视对技能大赛的指导,以赛促学,以赛带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四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机会,落实"就岗就业",加强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锻炼。经过几年的实践,"1+3"创新型技能人才分层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丰富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二是为高职院校与园林行业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三是促进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屡获各类技能大赛奖项,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激发,专业认同感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满意度逐年提高;四是增强了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的影响力。
2022 Vol. 40 (2): 47-52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20051 KB)  ( 13 )
       教学园地
53 以OBE理念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普通生态学”课程为例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郭秋菊
DOI: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以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为中心组织、实施和评估教育的一种范式。对大学的课程教学而言,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适用于教学规模较小、具有一定限制性和准入条件的部分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湖北民族大学以OBE理念为指导,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策略、课程考核与评价等5个方面,对"普通生态学"课程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设计与实践。一是明确了"普通生态学"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和核心主干课程,其总体教学目标为:面向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原理,能够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生态恢复、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包括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生态学概述)、生态系统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等6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体系。三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即围绕预设主题组织相关教学内容和课堂讨论,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等3个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重点讲解相结合、将线上学习和考核与线下讲授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是实施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构建由12个环节构成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评价机制。最后,以OBE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评价基础上,根据学习成果达成度,反思学生学习成果未达成或不理想的原因;并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再构建,以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打造一流课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2022 Vol. 40 (2): 53-56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13659 KB)  ( 40 )
57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寇建村
DOI: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由于"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抽象、概念容易混淆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对"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课前、课堂、课后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套适合"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多层次参与教学过程为突破口,通过资料共享,让学生参与课程讲授、实验实习方案的设计、成绩评价、试题制定,同时分享学生的优秀实验实习成果和课件;教师课前、课后指导、研究热点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
2022 Vol. 40 (2): 57-60 [摘要] ( 143 ) HTML (1 KB)  PDF (14123 KB)  ( 28 )
61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郭学涛, 毛若帆, 郎梦凡, 贾汉忠
DOI:
由于"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涉及学科范围广、教学内容多以及具有边缘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案例教学是实现"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新的教学目标,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及意义。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水污染控制案例、大气环境规划案例、土壤污染修复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提升了学生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认知,明确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022 Vol. 40 (2): 61-63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10075 KB)  ( 24 )
64 高校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史玲玲, 齐磊, 李可, 姚洪军, 张柏林
DOI: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有效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调查美国两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情况和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的必要性;以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课程为例,介绍课程的初步开设情况以及开设成效。开设"实验室安全及操作规范"课程可增强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实验室安全相关知识的覆盖范围,减少安全隐患,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2022 Vol. 40 (2): 64-66 [摘要] ( 109 ) HTML (1 KB)  PDF (9802 KB)  ( 19 )
67 园林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陈娟, 梁明霞, 李德会, 郭英, 李艳
DOI:
总结了绵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措施及成效。园林专业的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存在学科定位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生态学类课程教学应明确学科定位,契合专业特色和国家生态建设需求。具体的教学改革举措包括:①优化和夯实理论教学,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互动型教学方式;推进生态学类课程特色教材建设。②强化和整合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③促进生态学类课程的在线课程建设,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通过教学改革,夯实了学生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园林专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2022 Vol. 40 (2): 67-69 [摘要] ( 146 ) HTML (1 KB)  PDF (10126 KB)  ( 30 )
70 项目教学法在“社区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王华
DOI:
实践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高校文科教学的薄弱环节。兴起于工程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被逐渐应用到文科实践课程教学中。通过在"社区管理"实践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创设探究主题、推进团队任务、构建学业评价等四个环节做了系统设计,从课程的核心主题、教学过程、师生角色、教学资源、学业评价等5个方面完善了实践课程教学设计,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体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导向。
2022 Vol. 40 (2): 70-74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14841 KB)  ( 11 )
75 “双万计划”实施背景下“土壤学”课程升级提质路径的探讨
徐秋芳, 冉琰, 吴家森, 秦华, 姜培坤
DOI:
"双万计划"实施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土壤学"课程积极面对课程内容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于土壤学学科的发展、课程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期待存在差距等挑战,围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内涵建设,在明确"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等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升级提质路径进行了探索。首先,从组织、目标、考核一体化入手,开展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其次,通过将最新研究成果编入教材、将科研成果或项目与实验项目相结合并引入实践基地、以科研项目支持本科生创新等,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最后,通过出台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一体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科学研究与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的奖励制度等,开展一流课程与制度保障一体化建设。经过实践探索,"土壤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及时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了"土壤学"课程升级提质的路径,优化了课程推陈致新的立体多维模式,建立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2022 Vol. 40 (2): 75-78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2780 KB)  ( 29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