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问题与建议 |
吴俊文, 张大才, 王昌命 |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昆明 650224 |
|
|
摘要 我国2017年开始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非全日制与全日制林业专硕执行相同政策和标准。针对目前非全日制林业专硕"难进来,难出去,留得住"的特点,结合西南林业大学非全日制林业专硕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提出了加强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措施与建议。我国非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应该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特点制定特有的培养方案,针对非全日制学生学习特点建立与全日制不同的授课体系,结合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强而理论基础薄弱的特点制定毕业标准,最终真正为林草行业培养一批既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又掌握现代林业理论与技术的专业人才。
|
|
关键词 :
非全日制,
林业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
|
基金资助:云南省学位委员会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面向林业专硕'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案例库建设",项目编号:云学位[2019]11号。 |
[2] |
白丽新,江莹,赵仁铃.深入领悟顶层设计 切实做好基层实践——基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并轨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10-14.
|
[4] |
刘艳.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7(2):84-85.
|
[6] |
徐丹.美国研究生教育模式:进程与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上),2009(7):16-19.
|
[8] |
刘光哲.欧洲林学硕士培养模式对我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70-75.
|
[10] |
张法碧,周娟,徐卫林,等.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育模式探索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357(15):207-208.
|
[12] |
何承忠,段玉宝,刘霞,等.西南林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路[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0-43.
|
[1] |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16-09-14)[2020-10-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609/t20160914_281117.html.
|
[5] |
程鹤立.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3-10.
|
[7] |
方国良.美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的特点[J].中国林业教育,2001,19(6):59-61.
|
[9] |
于明含,丁国栋,高广磊,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1):46-50.
|
[11] |
谭畅,刘峰.规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建议[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9):62-65.
|
[3] |
杨传颖,刘志鸿,仁庆道尔吉,等.新形势下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9(14):164-166.
|
[1] |
张晓艳, 林群, 曾凡勇. 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基于产教融合[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4): 65-71. |
[2] |
于明含, 丁国栋, 高广磊, 赵媛媛, 冯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42-46. |
[3] |
杨 迪 杨丽娜 张德强. 生物学一级学科门类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102-106. |
[4] |
张厚江 高道祥 姜 芳 霍光青 谭月胜.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6): 18-21. |
[5] |
王鹏程 王慧滕 明君佃 袁 勇 梅 莉. 高等农业院校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探讨——基于对林业专业硕士及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6): 25-32. |
[6] |
张晓丽. 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3): 34-40. |
[7] |
王 涵 王海燕 刘昱瑶 阚梓瑄. 农林院校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培养的研究——基于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调研[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 33(6): 37-41. |
[8] |
韩久同. 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 33(6): 42-44. |
[9] |
张海燕; 田 萱. 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 33(1): 27-29. |
[10] |
杜凤国1;郭忠玲1;李庆春2;王文祥2. 农业推广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14, 32(1): 27-29. |
[11] |
王雪芳;林巧佳.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3, 31(4): 9-11. |
[12] |
唐慧丽;郭明;蒋挺.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 2013, 31(2): 34-36. |
[13] |
马灵飞;修树东;金春德;钱俊.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 2012, 30(5): 29-32. |
[14] |
吴发启;王健. 大学本科生选修课程的情况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 , 2012, 30(3): 50-53. |
[15] |
吴发启;王健.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分析与建议[J]. , 2012, 30(3): 21-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