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38卷 5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他山之石
管理纵横
行业教育培训
 
 
       探索与思考
1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规模与结构优化的研究
张颖, 龚旭铭
DOI:
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对教育绩效的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为此,首先,从宏观经济分析角度出发,运用教育事业费支出和教育基建经费支出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等指标,从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及其变化、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及其变化等2个方面,以全球视角对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以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我国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经费在2000—2016年期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考伊克(L.M.Koyck)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优化进行了研究,提出教育投资积累率和教育投资消费率2个参考指标,同时计算出我国优化教育投资消费率即教育事业费支出在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为96.12%。最后,提出优化我国教育经费结构的建议,指出在"后4%"时代,我国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适当提高教育事业经费比重,对高等教育而言就是要从重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规模等转变到提升教学科研经费和教育质量上;同时,要形成以经常性支出为主、资本性支出为辅的教育投入机制,从而提高教育绩效,促进我国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0 Vol. 38 (5): 1-8 [摘要] ( 304 ) HTML (1 KB)  PDF (1484 KB)  ( 49 )
8 “微时代”高校心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符丹, 代江燕
DOI:
"微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最新阶段,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广泛使用为标志,具有传播方式碎片化、生活形态个人化、受众对象互联化和文化生产同质化等多种特征,从而赋予了高校心理教育新的内涵和特征。"微时代"可以使教育平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育的全方位、多角度覆盖,从而赋予高校心理教育"无微不至"的特征;可以使教育方式化整为零,随时、随地、高效地传播教育内容,从而使高校心理教育兼具碎片化与高效的特征;可以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从而使高校心理教育具有主动、真实、微言大义的特征。同时,"微时代"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环境受到巨大影响,也令高校心理教育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更使高校心理教育面临着"微内容"匮乏、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微途径"单一等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心理教育要站在时代的前沿,积极探索应对"微时代"挑战的战略措施。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组建专业化的心理教育"微团队",建立心理教育与互联网科技相融合的理念,构建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心理"微教育"体系。其次,要创新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微资源",构建健全的心理教育"微内容"体系,防治结合传播"微健康"。最后,要创新教育路径,推出多种形式的心理"微平台",拓展心理教育"微途径",探索心理教育"微模式"。
2020 Vol. 38 (5): 8-12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852 KB)  ( 36 )
13 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策略建议
程跃红, 龙婷婷, 李文静, 刘桂英, 杨攀艳
DOI:
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对辖区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进行分析。指出生物多样性丰富、知名度高,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提升,自然教育活动多样、认可度高是优势所在;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活动研发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功能布局不合理、有待优化,保护与发展矛盾依旧存在是其劣势;相关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山地轨道交通、"三九大"旅游新理念的提出等是其面临的机遇;同行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制度体系尚未成熟、区域内地质灾害频发等挑战也必须高度重视。提出了完善机构设置、做好规划布局,加大自然教育的人才培养力度、搭建一支优秀团队,优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分工合作、形成自然教育合力的策略。
2020 Vol. 38 (5): 13-17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3279 KB)  ( 44 )
       思想政治教育
18 “主讲主问主评式”党课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
马静, 叶元兴, 赵玉泽, 高俊琴, 任忠诚
DOI:
随着从严治党的全面推进,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的"三会一课"制度在高校基层党支部逐步得到规范化执行。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各高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党建"、支部委员会的组织力不够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不够严格、党员在思想上对"三会一课"制度认识不到位或重视度不够、"三会一课"制度的实施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比较单一等问题。特别是在党课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形式不新""内容不活""以会代课""照本宣科""效果不佳"等问题突出,传统党课仍以纯理论知识灌输为主,教学形式创新乏力、互动性较差,没有建立过程监督和评价制度。这都使高校传统的党课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湿地学教师党支部积极创新党课模式,开展了"主讲主问主评式"党课的实践探索,在对党课模式创新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主讲主问主评式"党课新模式的内涵,并结合实践案例对筹备、集中授课、总结提升等3个阶段的实施步骤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讲什么""谁来讲""问什么""如何问""评什么""怎么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讲主问主评式"党课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创新了党课形式,增强了理论学习效果;搭建了实践平台,提升了基层党支部成员的素养;激发了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发挥了其示范带动作用。
2020 Vol. 38 (5): 18-21 [摘要] ( 306 ) HTML (1 KB)  PDF (734 KB)  ( 38 )
       学科专业建设
22 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陈为德, 陈祖建, 杨帆
DOI:
从创新、创业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了新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不足,如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单一、生源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针对这些问题,以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为例,探索了艺术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一是应基于社会调研结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三是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四是依托教师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创业基础能力;五是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六是坚持以赛促学、办赛促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七是应提升教师的实践及研究能力,以适应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需求。艺术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后,学生参展参赛的成果丰硕,涌现了众多创业成功的案例,激发了在校生创新创业的意愿,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020 Vol. 38 (5): 22-25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743 KB)  ( 23 )
       管理纵横
26 基于”互联网+”的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系统建设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章晓燕, 周晓光, 秦华, 朱育晓, 沈晓婷
DOI:
随着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多、科研体制的不断创新,原有的科研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科研管理的需求。为了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高项目管理质量,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实现对人员库、项目库、经费库等各类数据库的跨部门统计分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用ASP.NET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建立了浙江农林大学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科研活动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实现校级科研管理部门与二级学院的分级管理,实现科研信息跨部门互通共享、交换与协同管理。
2020 Vol. 38 (5): 26-29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3927 KB)  ( 27 )
       研究生教育
30 “科研反哺教学”理念在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贯彻落实——以”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课程为例
曲丹, 邱斌, 刘永泽, 李若愚
DOI: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是增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科研反哺教学"是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不仅可弥补课本知识与最新科学研究之间的断层,还能有助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结合所承担的"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对"科研反哺教学"在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探索。首先,构建了一支科研和教学功底扎实的课程教学团队,均具有高级职称,承担了大量与水体修复相关的科研及工程咨询类课题。其次,对国内外科研及工程实践成果进行调研、梳理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明确了"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课程内容、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并构建了该课程工程案例库、习题库、专家讲座素材库等辅助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了硕士研究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了本领域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在"污染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课程中贯彻并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极大地调动了硕士研究生主动学习和讨论的热情,他们积极探索项目背后的科学原理,对科研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2020 Vol. 38 (5): 30-33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741 KB)  ( 20 )
34 “林业工程学科进展”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的探索
楚杰, 路海东, 雷亚芳, 史小娟, 张利
DOI:
"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具有学科覆盖面大、综合应用及实践性强等特点。推行"林业工程学科进展"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是林业工程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向。概述了"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单一,优秀教学案例所占比例偏低;教学内容更新慢,有些内容与现有的企业生产技术脱节;实践教学环节偏少,需要建设以实践为特色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提出了课堂案例教学的实施路径:案例的结构设计、案例库的构建、案例教学的组织和教学实践。教师通过经典案例教学将"林业工程学科进展"课程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5): 34-36 [摘要] ( 275 ) HTML (1 KB)  PDF (782 KB)  ( 32 )
       行业教育培训
37 林业急需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建设初探——以”林业新兴产业发展技术高级研修班”为例
刘昌勇, 玉宝, 潘世英, 方怀龙
DOI:
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体系化建设是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基础。围绕林业急需和紧缺人才培训目标,探讨了林业急需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的开发途径,从专业基础知识储备、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和人文综合素养提升3个维度开展了培训课程的体系化建设。通过调研和问卷调查,总结归纳出适合不同类别的林业急需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课程,并以"林业新兴产业发展技术高级研修班"为例,进行了培训课程体系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一是根据林业产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调研结果精选培训课程主题;二是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三是要创新课程培训形式,精准提升培训课程教学质量。通过林业急需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体系化建设,使培训人员系统学习了林业新兴产业领域的基础知识,提升了林业新兴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效促进了林业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2020 Vol. 38 (5): 37-43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1113 KB)  ( 20 )
       教学园地
44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肖辉杰, 王栋
DOI: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技术人才的课程。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古板,教材内容枯燥,考核方式单一、重理论轻过程等问题。这些制约了"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据此,提出如下改革建议: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外业试验实践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希望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我素质,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2020 Vol. 38 (5): 44-47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758 KB)  ( 44 )
47 “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郭惠红, 刘忠华, 李晓娟, 刘平丽, 刘小敏
DOI:
数字化课程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植物学"是北京林业大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该课程由于学时少、辅助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限制了课程的发展,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得以实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一种将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对学生的线上测试情况和学习行为等进行分析,弥补了MOOC的不足。因此,基于SPOC的优势,探讨了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途径: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其次,应从教学内容与手段方面加强课程数字化的建设;最后,应搭建在线教学资源平台。"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在线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020 Vol. 38 (5): 47-50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739 KB)  ( 42 )
50 “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高俊琴
DOI:
"湿地生态学"是高等学校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培养湿地领域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当前,"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课程教学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二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性。基于此,提出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在科学设置理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预设专题研讨环节,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其次,在加强实习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设课程实验的展示与汇报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最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湿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促进了课程教学效果,也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提供了锻炼平台。
2020 Vol. 38 (5): 50-53 [摘要] ( 291 ) HTML (1 KB)  PDF (707 KB)  ( 58 )
54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李昀, 李维, 王海燕
DOI:
结合"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分析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遇到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发展、教学对象的新特点、教学环节的新变化等问题。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和理论的变革以及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教学对象的新特点,提出了"调整教学侧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的建议。根据"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验、调研、课堂交流讨论、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用于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证明,注重过程考核、通过细化考核模块的组合运用,可以检验并促进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2020 Vol. 38 (5): 54-57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646 KB)  ( 26 )
58 “雨课堂”在林业院校工科专业”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李明, 涂璟
DOI:
"雨课堂"是一种以"互联网+教育"形式实现的教学改革,它覆盖了教学的全过程。"机电传动控制"是机械类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也是林业院校最"难教难学"的课程之一。由于传统课程教学缺少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教学交流,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教学全过程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西南林业大学机械类专业课程"机电传动控制"为例,探讨了"雨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一是要确定"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雨课堂"教学互动,三是通过"雨课堂"进行教学测试,四是利用"雨课堂"开展教学监督。"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实施"雨课堂"后,教学效果与学生成绩都得到明显的提升。通过对连续6届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分析后发现,采用"雨课堂"教学模式后,平均不及格率从23.4%下降到了3.1%,平均优秀率从10.1%上升到17.8%,实现了在不及格率显著降低的同时有效提高优秀率。
2020 Vol. 38 (5): 58-62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4418 KB)  ( 34 )
63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本科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朱山姊, 赵光武
DOI:
针对浙江农林大学涉农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师对教学投入不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对象语言能力不强等问题,从师资队伍的素质、卓越农林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网络教学资源和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涉农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运用英语进行专业阅读、交流和写作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考研率、出国深造率、考公务员率都稳步上升,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
2020 Vol. 38 (5): 63-65 [摘要] ( 373 ) HTML (1 KB)  PDF (560 KB)  ( 28 )
66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彭琳, 谷光灿
DOI:
目前党和国家把自然资源保护事业提到了重要的高度,各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与遗产保护相关的课程建设。"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作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开始显现在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仍存在着课程教学缺少对风景园林遗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讲授、缺少关于风景园林遗产价值分析与思辨能力的训练、缺少对学生进行热爱风景园林遗产情怀的引导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采取"闻、思、修"进阶式教学模式;其次,实施"多元化情景"教学法;最后,增加课外实地感知教学环节。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5): 66-68 [摘要] ( 315 ) HTML (1 KB)  PDF (989 KB)  ( 24 )
69 美国遗产保护教育刍议
曹新
DOI: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与遗产保护相关的机构。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的不少高等院校在规划设计类(包括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院和艺术类学院建立了遗产保护研究机构,设置了与遗产保护相关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开设了遗产保护方面的证书培训课程等。特别是美国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有着较为完善的分类和相应的立法。美国的遗产保护系统涉及国家公园系统、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系统、国家森林和草原系统、国家保护用地系统、国家荒野保护系统等。美国的遗产保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美国有许多大学开展了遗产保护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并成立了"国家保护教育委员会"(NCPE)。NCPE通过出版《保护教育和研究》杂志、设立旨在激励杰出保护教育工作者的奖项、制定保护教育评估指南等,交流和传播有关保护教育和研究的信息和观点,致力于提升与保护相关的教育。NCPE认证院校通过设立保护相关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或相关的专业方向、开设遗产保护方面的证书培训课程、设置保护相关的研究中心等,积极推动遗产保护教育和研究的广泛开展。特别是俄勒冈大学设计学院开展的遗产保护教育在历史保护硕士学位教育和景观保护规划设计课程2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经验。有鉴于美国遗产保护教育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遗产保护教育应多层次展开、系统化建设。一方面,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学位教育和培训教育,特别是开展遗产保护相关的硕士学位教育和培训教育,建立和扩展遗产保护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在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考古、地理、旅游、历史、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开设遗产保护相关课程,推动遗产保护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普及;特别是在规划设计类专业广泛开设遗产保护相关课程,并结合实际的设计课题开设遗产保护相关的规划设计课程,以增强规划设计相关专业对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相应的设计能力。
2020 Vol. 38 (5): 69-74 [摘要] ( 238 ) HTML (1 KB)  PDF (906 KB)  ( 11 )
       他山之石
7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发展模式对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李亚军
DOI:
2006年以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在全球公认的四大权威大学排行榜中的排名迅速攀升,在较短时间内就跨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其快速崛起背后的原因已成为近年来一些高校管理者的研究热点。为此,基于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基本情况的梳理,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其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一是新加坡政府对高校管理体制做出重大调整,推行大学自主化管理,为学校开展内部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学校及时抓住政府赋予大学自主化地位的机遇,积极开展了完善内部治理架构、制度和流程再造、管理重心下移、信息化建设、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改革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改革,激发了办学活力;三是学校与政府合力实施了一系列积极进取的人才策略,迅速提高了师资水平,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声誉,为学校进入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鉴于此,为了实现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首先要有序推动高校治理体系改革,一方面政府要改革对高校的管理方式,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次,要积极推进高校人才引育体系改革,通过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完善养老、保险、子女教育、国际学术交流以及自由流动等方面的人才引育配套政策,积极推行终身教职制度,实施科学的分类绩效评价等措施,为高校吸引和留住国内外高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2020 Vol. 38 (5): 75-78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712 KB)  ( 24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