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
肖辉杰, 王栋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 100083 |
|
|
摘要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技术人才的课程。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古板,教材内容枯燥,考核方式单一、重理论轻过程等问题。这些制约了"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据此,提出如下改革建议: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外业试验实践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希望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我素质,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
|
关键词 :
林业生态工程学,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考核方式
|
|
[5] |
高广磊,丁国栋,赵媛媛,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实习的改革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53-56.
|
[1] |
贾玉华,郭成久,王瑄,等."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4):68-70
|
[4] |
王梅,楚光明,李荣,等.案例教学模式在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增刊1):151-152,154.
|
[3] |
吴锦程.新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基于自由高等教育理念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2018(4):17-23,93.
|
[2] |
王百田,郭建斌,饶良懿.关于"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90-92
|
[1] |
方良, 周在莹, 陈文汇.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68-71. |
[2] |
程鹏. 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72-74. |
[3] |
郭惠红, 刘忠华, 李晓娟, 刘平丽, 刘小敏. “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47-50. |
[4] |
李昀, 李维, 王海燕.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54-57. |
[5] |
丁海奎, 何云峰. 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路径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25-28. |
[6] |
彭尧王望, 曹金珍.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木材保护与改性”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63-66. |
[7] |
敖红, 张秀丽, 李晓岩, 吴迪, 王晶英.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35-39. |
[8] |
何正斌, 伊松林, 赵小矛, 母军. 参与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40-45. |
[9] |
张海燕, 陈志泊, 徐艳艳.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45-48. |
[10] |
金灿灿. “心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52-54. |
[11] |
郑宝江, 陶雷, 高瑞馨, 冯富娟, 王秀华. “植物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38-41. |
[12] |
罗芳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60-62. |
[13] |
王明怡. 专业基础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借鉴[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75-78. |
[14] |
于明含, 丁国栋, 高广磊, 赵媛媛, 冯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42-46. |
[15] |
张林平, 刘苑秋, 赖晓莲, 王宗德, 郭晓敏. 基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林业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53-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