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
彭琳, 谷光灿 |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45 |
|
|
摘要 目前党和国家把自然资源保护事业提到了重要的高度,各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与遗产保护相关的课程建设。"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作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开始显现在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仍存在着课程教学缺少对风景园林遗产复杂性和动态性的讲授、缺少关于风景园林遗产价值分析与思辨能力的训练、缺少对学生进行热爱风景园林遗产情怀的引导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采取"闻、思、修"进阶式教学模式;其次,实施"多元化情景"教学法;最后,增加课外实地感知教学环节。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
|
关键词 :
风景园林,
遗产保护,
教学方法
|
|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整体价值认知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评价模型研究",项目编号51708053;重庆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参与式学习的"风景区与自然遗产"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Y38。 |
[3] |
唐晓岚,魏际敏.园林专业"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68-71.
|
[2]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46.
|
[1] |
陈溯.中国自然保护地达10000余处,占地域面积18%[EB/OL].(2018-04-17)[2019-02-19].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4-17/8492954.shtml
|
[1] |
王忠君, 王鑫, 刘毅娟. 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包容化、平台化发展特征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34-39. |
[2] |
曹新. 美国遗产保护教育刍议[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69-74. |
[3] |
游婷婷, 许凤, 宋先亮, 张学铭, 马明国. “高等木材化学”全英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20-23. |
[4] |
文斌, 何丽波, 甘德欣, 陈己任. “风景园林学专业外语”研究生课程研讨式教学的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24-27. |
[5] |
唐晓岚, 熊星, 吴荣. 以主创设计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29-34. |
[6] |
张振明, 张明祥. 案例教学法在“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49-51. |
[7] |
李春涛, 郑宏兵.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优化——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66-69. |
[8] |
叶郁. 基于乡村建设项目开展“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70-73. |
[9] |
林辰松, 陈泓宇, 索筠博, 闫佳伦. “一带一路”风景园林国际硕士班“地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体验式教学[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29-33. |
[10] |
吴沙沙, 吴小倩, 戴中武, 黄元贞, 翟俊文.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63-68. |
[11] |
罗媛媛, 张亚琼, 周湛曦.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69-72. |
[12] |
张晶晶, 吴晓华, 赵宏波. 中美两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以浙江农林大学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73-78. |
[13] |
韩周林, 江南, 欧阳纯烈, 龙艳萍, 蒙宇. 地方师范院校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8-11. |
[14] |
侯智霞, 刘勇, 徐程扬. “城市种苗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47-51. |
[15] |
王思元, 吴丹子.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51-5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