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39卷 6期
刊出日期:2021-11-15

探索与思考
教学园地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纵横
 
 
       探索与思考
1 浅析大学生长期深度参与社团活动对其综合能力的影响——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罗杨
DOI:
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应该加入学生社团、加入学生社团对其产生的利弊影响一直是相关各方各持己见的话题。基于社团活动和大学生这2个主体,对大学生长期、深度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对其学业成就、就业能力、思想素质、自我效能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深度参加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与几乎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大学生相比,学业成就表现和自我效能更好,就业能力、思想素质表现没有显著差异。
2021 Vol. 39 (6): 1-6 [摘要] ( 173 ) HTML (1 KB)  PDF (5053 KB)  ( 86 )
7 提升高校体育活动内涵的路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例
张伟, 丁逸涵, 刘畅
DOI:
当前的社会人才竞争实质上是各项素质的综合性竞争。高校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开展的体育活动存在管理制度缺失、活动内容单一、时间分配不均、推广方式陈旧等问题。为此,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致力于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在管理制度、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推广方式上积极创新,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园林学院通过打造“韵动园林”系列体育活动品牌、构建“互联网+体育+课堂”体育活动发展新模式,完善体育活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多媒体融合的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活动内涵。
2021 Vol. 39 (6): 7-10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762 KB)  ( 39 )
11 “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周成军, 巫志龙, 周新年, 郑丽凤, 沈嵘枫
DOI:
福建农林大学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遵循精品教材建设规律,以“理论先行、工程导向、以生为本”为宗旨,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了一体化的教材设计和教学设计,通过持续完善工程索道理论体系和出版递进式主教材,形成了“理论前沿化、工程案例化、需求差异化”的“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建设措施包括:一撰写包括《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工程索道》《工程索道与悬索桥》和《工程索道》等新形态融媒体教材的递进式主教材,完善由“悬索基础理论—架空索道设计理论—索道装备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工程索道”等5大专题构成的课程理论体系,创一流的教学内容。二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拓展网络学习资源,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助推“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实现网络共享资源与纸质资源的交融;通过打造5个网络平台支撑“一流课程”建设,以一体化教材建设反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三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包括:将典型案例纳入“工程索道”一体化教材,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教材、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融合;基于一体化教材,推动课程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材建设一体化向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有效过渡。“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创新与特色是:一创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和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系列精品教材建设新模式;二打造5个网络平台,为金课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支撑。经实践证明,“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 Vol. 39 (6): 11-15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1151 KB)  ( 34 )
16 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邱仁辉, 胡新, 江汉森
DOI:
实践教学的弱化一直是影响农林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实践基地建设及其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瓶颈”。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具有区域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跨越地理位置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同时,存在着“建”与“用”脱节、建设资金不足且来源单一、基地建设目标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低等问题。为此,福建农林大学提出“点面结合、校地共建、闽台合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并探讨了“产教研三方协同保障,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农林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高等农林院校与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协同保障、产学研高度融合等特点,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区域农林业技术“瓶颈”的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形成以提高农林业共同体内聚力为核心价值的文化认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农林大学以洋中科教基地建设为试点,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①引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彰显闽中闽北区域特色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②建立“多方参与、协同保障”的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运行长效机制;③打造完整的农业基本技能和产业实践链条,提升农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水平;④拓展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服务乡村振兴和教师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实践教学方面,实现了农林类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与区域农林产业的有机衔接,建立了农林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长效保障机制,促进了农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学科交叉,解决了开放性实践教学缺失问题;在新农科人才培养方面,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及面向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态的实践育人成效,为对台的农林业交流提供了窗口;在成果辐射与示范效应方面,为地方高等农林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板。
2021 Vol. 39 (6): 16-2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860 KB)  ( 56 )
21 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
刘强, 姜佳梅, 黄秋娴, 连恒博, 施星雨
DOI:
分析了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存在的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缺乏思政元素、教师队伍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将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感受林学精神,培养“敬林、爱林”的专业品质,形成中国式农林教育方案。具体做法如下:①带领学生考察蒙冀边界林草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②重走太行山道路,学习李保国精神;③观摩塞罕坝机械林场场史馆;④建立校内、校外双班主任制度,提高实践教学评价在本科生毕业考核中的比重。
2021 Vol. 39 (6): 21-24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683 KB)  ( 28 )
       思想政治教育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风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朱洪强, 邬梦莹
DOI:
高校开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类课程不仅要注重外交学专业知识传授和外交70余年历程梳理,更要着力凸显其思政价值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风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要着眼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总布局,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强化中国外交史学话语体系的主导地位,与时俱进充实教学内容、挖掘育人资源,紧扣“00后”大学生新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上下真功夫,以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021 Vol. 39 (6): 25-27 [摘要] ( 178 ) HTML (1 KB)  PDF (588 KB)  ( 148 )
28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及启示
朱震锋, 朱洪革, 万志芳
DOI:
在我国高等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筑新型育人格局的宏观背景下,积极探究以“林业政策学”课程为示范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首先,开展“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将“以林业政策理论讲授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基础,以林业政策解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林业政策评价引导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以生态文明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课外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提出以“灌输与渗透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显性与隐性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结合”为特征的建设思路,以及“坚持全面育人的核心理念,从社会实践、思想传承、生态文明教育等3个层面同步展开,以强化师德风范、坚持政治导向、倡导专业伦理和学习伦理、践行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总体建设规划。其次,开展“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通过开辟“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充分发挥传统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优势,建立“双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全面育人核心目标的实现;通过搭建思政元素饱满的翻转课堂,将全面育人理念深度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外到内的思政育人;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按照“思变、融合、实践”的总体逻辑,从理论论证到组织安排再到实践落实,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最后,从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视角出发,借鉴“林业政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学科层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5个可行模式,即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2021 Vol. 39 (6): 28-34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1156 KB)  ( 26 )
35 “人造板工艺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杨蕊, 黄润州, 冒海燕
DOI: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更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所在。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林业工程的主要支撑专业。“人造板工艺学”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即掌握人造板工艺学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专业领域的生产管理能力、加工和生产中的工程技术能力、技术和装备的开发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树立家居健康、绿色生产、环保发展等理念,培养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人造板工艺学”课程教学首先从整体上对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和规划,深度拓展教学内容,收集和积累各种德育素材和思政教育资源,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提炼有效映射点将无形的价值观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讲授有机融合;其次通过采取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智能+模块”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以及从师资水平、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收获等5个维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路径,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到位,从而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专业引导和价值引领等多目标的统一。
2021 Vol. 39 (6): 35-40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985 KB)  ( 33 )
41 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李香云, 胡庆
DOI:
为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守教育“四为”服务理念,推进“三全育人”教育实践,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进行了“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与探索。针对当前“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中存在组织职能“三足鼎立”、党员分布“高多低少”等问题,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党-团-班”协同育人模式,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强化党员培养,构建党员联络班团机制,保障学院党委双带统筹;通过本研结合、高低年级牵手,攻克了党员分布不均匀难题,强化了党的全面领导,为思政教育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渠道。基于共青团改革背景和班团一体化建设基础,提出了构建“一主两翼”的“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框架,完善配套党建带团建、团建找党建、学院党委“双带”统筹的运行机制。
2021 Vol. 39 (6): 41-43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568 KB)  ( 21 )
       管理纵横
44 基于创新实验教学的实验室管理改革探索
高福利, 鲍伟东, 张浩林, 翁强, 张柏林
DOI:
实验教学在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的主要阵地。创新实验教学的开展对实验室的硬件配置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阐述了在创新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硬件上对先进设备需求迫切;教学管理上监管工作量增大,安全秩序和卫生维护及设备使用管理难度加大;学生主体上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善,比如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自律性不足、组内参与度不一等。针对这些问题,从实验室育人的角度,提出了教学实验室管理改革的一些举措:①细化实验室安全制度,创建安全实验环境;②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意识;③注重植入环保理念,营造绿色实验室环境;④借助新媒体,形成优秀的实验室文化;⑤把立德树人教育融入实验课堂,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①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实验室环境显著改善;②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知欲,促进了每一位同学的进步;③将课程思政引入实验课堂,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021 Vol. 39 (6): 44-46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601 KB)  ( 84 )
47 高等农林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姚洪军, 史玲玲, 徐桂娟, 胡青
DOI:
生物类实验室安全是高等院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和谐校园与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生物类实验室是进行生物技术试验的重要场所,具有较高的潜在安全风险。针对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实验室生物安全所面临的硬件条件比较薄弱,实验室管理机构运行不畅、安全管理经费不足,检查、督查、奖惩机制不完善及风险评估机制未形成,安全教育浮于表面等问题,依据新实施的国家生物安全法及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实践,提出如下安全管理的对策:①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与制度体系;②完成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级;③强化生物安全教育,提升自我防护意识;④加强生物安全操作与防护;⑤规范生物废弃物管理,以期为高等农林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供保障。
2021 Vol. 39 (6): 47-49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567 KB)  ( 14 )
       教学园地
50 试错教学法在“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何正斌, 伊松林, 赵小矛, 母军
DOI:
目前,在实践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以“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为例,教师通过“案例试错—讨论找错—理论提升”教学方法,即试错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导致的错误结论”反面去“否定或修正”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以达到强化刺激、引起关注、积极探索和思考的目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首先,教师在理论知识讲解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记录所有结论(包括正确结论和错误结论);其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讨论所有结论并得到最优结论;最后,教师将涉及的理论知识一一列出,让学生找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试错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和透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1 Vol. 39 (6): 50-53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633 KB)  ( 18 )
54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李兴宇
DOI: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是法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呈现出种种问题。基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多元学科交叉属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第一,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专题教学,打破学科藩篱;第二,强化学生法学思维训练,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第三,坚持实践教学理念,采用实地调研与法律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四,因材施教,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式的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实践能力,实现了教与学双赢的目标。
2021 Vol. 39 (6): 54-59 [摘要] ( 181 ) HTML (1 KB)  PDF (966 KB)  ( 17 )
60 林业经济管理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王明天, 薛永基
DOI:
通过虚拟仿真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林业经营管理专业尤其适合采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利用农林业经营管理仿真实验平台软件,在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了经管类“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教学存在以下的问题:学生的实训内容过多集中在业务流程的处理上;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能充分实现专业对口;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出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间的缺口。结合数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加强学生在经营决策方面的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对“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安排进行灵活调整;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增加理论知识的讲授;完善实训教学课后的总结提升环节。这些有利于在未来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2021 Vol. 39 (6): 60-63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5715 KB)  ( 29 )
64 观赏园艺专业“花卉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黄河, 洪艳, 戴思兰
DOI:
“花卉分子生物学”是观赏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目前该课程存在课时量少、内容庞杂、教学体系不完备、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专业特色、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本科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效率低。提出改进对策:推进教学大纲的修订与补充,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讨论课、混合式教学、项目教学和科学写作等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方面,将原有演示性实验整合为综合实验,并以虚拟实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上述举措,加强了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创新学习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加强。
2021 Vol. 39 (6): 64-67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724 KB)  ( 68 )
68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案例选用的探讨
赵岩, 朱婷, 臧简, 洪凤娟
DOI:
针对当下风景园林方面课程教学案例存在的案例类型杂乱不齐、案例难度参次不齐、案例选取新度不足3方面问题,以专业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分确定研究专题、围绕“特”进一步确定教学案例、围绕“精”有序开展案例选择与组织、围绕“新”开展案例选择4步概述了教学案例选择的过程以及具体实施案例,即从“特”“精”“新”3个方面提出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以乡村景观专题案例选择为例阐释具体改革措施,以问卷调查分析展示教学成效。通过选择合理恰当的风景园林案例,将书本上的知识立体鲜活起来,以期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2021 Vol. 39 (6): 68-70 [摘要] ( 75 ) HTML (1 KB)  PDF (572 KB)  ( 14 )
71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高等农林院校“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王猛猛, 李宁, 冯敏, 黄晨, 张建忠
DOI:
工程教育认证给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要求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素质高,以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北京林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组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了“基础层-提高层-开放层”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明确了各层次的实验项目和教学目标,初步形成了重基础、强创新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指导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工程案例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回归教学主体;细化了实验教学的考核指标,不以单一的实验结论或报告为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与社会责任意识等工程素养的考核,使过程考核更规范。教学实践证明,以“持续改进”为理念的实验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投入热情,全面提高了基础实验教学的质量。
2021 Vol. 39 (6): 71-74 [摘要] ( 85 ) HTML (1 KB)  PDF (2124 KB)  ( 22 )
75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为例
于丽丽, 朱礼智, 马晓军
DOI: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是学生获得木材加工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基础。然而,这一专业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理论知识过于抽象、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为改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以“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为例,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教学主题引入、教案内容设计、教学手段运用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改革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借鉴,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1 Vol. 39 (6): 75-78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709 KB)  ( 27 )
79 “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熊典广, 韩婧, 田呈明
DOI:
“食用菌栽培”是北京林业大学面向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2部分内容。针对“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选课人数太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与食用菌栽培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形式过于传统、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不符等,提出如下改革建议:①明确以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教学目标;②限制选课人数,更改开课学期;③优化教学内容,开设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的专题内容,编制实验指导手册;④改进教学方式,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型的“互动课堂模式”;⑤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这些改革措施活跃了“食用菌栽培”课程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将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能保障,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 Vol. 39 (6): 79-82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673 KB)  ( 25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