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
周成军, 巫志龙, 周新年, 郑丽凤, 沈嵘枫 |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州 350002 |
|
|
摘要 福建农林大学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遵循精品教材建设规律,以“理论先行、工程导向、以生为本”为宗旨,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了一体化的教材设计和教学设计,通过持续完善工程索道理论体系和出版递进式主教材,形成了“理论前沿化、工程案例化、需求差异化”的“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思路。“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内容体系与建设措施包括:一撰写包括《架空索道理论与实践》《工程索道》《工程索道与悬索桥》和《工程索道》等新形态融媒体教材的递进式主教材,完善由“悬索基础理论—架空索道设计理论—索道装备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工程索道”等5大专题构成的课程理论体系,创一流的教学内容。二利用多渠道、多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拓展网络学习资源,以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助推“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实现网络共享资源与纸质资源的交融;通过打造5个网络平台支撑“一流课程”建设,以一体化教材建设反哺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三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包括:将典型案例纳入“工程索道”一体化教材,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教材、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社会服务的一体化融合;基于一体化教材,推动课程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转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教材建设一体化向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有效过渡。“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创新与特色是:一创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和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的“四个一体化”系列精品教材建设新模式;二打造5个网络平台,为金课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支撑。经实践证明,“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在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
|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工程索道”课程,
一体化教材,
内容体系,
资源共享,
人才培养
|
|
基金资助:教育部2019年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项目“工程索道”,项目编号教高函[2013]115号;福建省教育厅2019年福建省精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工程索道”,项目编号闽教函[2019]20号;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教改项目“工程索道类课程系列教材立体化建设”,项目编号111418178。 |
[7] |
张国山, 章薇, 常小荣, 等. 基于蓝墨云的《针灸学》数字教材的特征分析[J]. 高教探索, 2017(S1): 90-91.
|
[2] |
颜士刚, 冯友梅. 高校知能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以"教育技术哲学"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7, 27(3): 71-77.
|
[10] |
郑庆华.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创建"新工科"教育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 2017(12): 8-12.
|
[12] |
郑丽凤,周成军,周新年,等.“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立体化教材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7(45):99-102.
|
[4] |
张晶, 彭宇. 后MOOC时代高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反思[J]. 教育评论, 2018(7): 142-145.
|
[5] |
陈红艳, 丁来欣. 高等农林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材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61-63.
|
[8] |
周新年, 巫志龙, 周成军, 等. "工程索道"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 长沙大学学报, 2014, 28(5): 120-124.
|
[3] |
周成军, 巫志龙, 周新年, 等.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索道类课程改革[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9(2): 37-40.
|
[1] |
刘成新. 立体化课程的内涵及其特征解读[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 20(4): 42-45, 64.
|
[11] |
周新年,巫志龙,周成军,等.以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索道”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94-98.
|
[6] |
李辉. 我国高校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J]. 江苏高教, 2019(1): 93-96.
|
[9] |
周新年. 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M]. 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 125-130.
|
[1] |
徐斌, 郑宏兵, 张利萍, 吕黄飞. 基于“区块链”理念的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重构之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1-5. |
[2] |
秦晓梁, 高雪纯, 赛娜, 王庆, 冯永忠.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6-10. |
[3] |
田浩, 李悦昕.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融合性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28-31. |
[4] |
王延玲, 臧德奎, 亓帅.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56-59. |
[5] |
邱仁辉, 胡新, 江汉森. 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6): 16-20. |
[6] |
刘强, 姜佳梅, 黄秋娴, 连恒博, 施星雨. 体验教育融入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6): 21-24. |
[7] |
高福利, 鲍伟东, 张浩林, 翁强, 张柏林. 基于创新实验教学的实验室管理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6): 44-46. |
[8] |
孟冬, 董碧莹, 曹红燕, 杨清. 基于培养本科生“先思后行”实验思维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65-68. |
[9] |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朱江. 地方高校新林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3): 27-32. |
[10] |
唐志强, 李秀梅, 杨繁, 白涛. 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3): 49-52. |
[11] |
谢屹, 吴娟, 侯一蕾, 温亚利.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21-24. |
[12] |
林宇, 詹硕. 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探索林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25-28. |
[13] |
朱欣欣, 马懿晴, 王光玉.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林业高等教育中的实践——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林学院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32-37. |
[14] |
高志勇, 耿一田. 中美高校森林工程专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37-43. |
[15] |
张瑜, 王鹏程, 滕明君. 生态建设背景下“林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73-7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