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4年 42卷 1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思想政治教育
招生就业工作
他山之石
高职教育
留学生教育
学科专业建设
1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林院校林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北华大学为例
刘宝东, 刘生冬, 戚继忠, 张启昌
DOI:
探索新农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路径是新时代涉林学科与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地方涉林高校林科人才培养的关键。以北华大学为例,从现代林业产业对跨学科林业人才的需求、林业培养目标的转变和林业知识体系的角度,分析新农科背景下林科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新林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5个问题: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林科特色知识体系尚未健全、课程体系还未完善、人才培养组织模式还需创新、传统人才培养的惯性思维阻碍新林科人才培养的观念创新。针对问题提出新农科背景下林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师资和平台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途径,通过强化"六协同"培养"五林"人才,形成多样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地方涉林院校面临新林科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24 Vol. 42 (1): 1-5 [
摘要
] (
90
)
HTML
(1 KB)
PDF
(915 KB) (
36
)
6
环境设计专业“赛创协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刘媛, 田永刚, 李侃侃
DOI: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鲜明的应用性与综合性,涉及社会、文化、经济、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交叉与综合应用。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的日益关注,社会对于具备高度实践创新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创新实践训练项目与专业课堂教学分离、实践训练平台缺乏系统整合、现有考核模式无法对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等问题。为了推动环境设计专业的新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合自身的农林专业特色,注重培养教师具备"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的专业素养、构建完善的"三实践"训练体系、搭建师生共同参与的"三赛"平台、实行"三段三考"考核方式等,实施了"赛创协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通过这一模式,学生的专业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有力增强,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提升,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024 Vol. 42 (1): 6-10 [
摘要
] (
88
)
HTML
(1 KB)
PDF
(833 KB) (
21
)
思想政治教育
11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探究
朱红, 张艺昕
DOI:
北京冬奥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资源。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充分运用好北京冬奥文化遗产的新途径,是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的新探索,也是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的新契机。从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还存在融入精准性需进一步加强、整体性及与教学目标的对接需进一步改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转化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融入的内容要点可以从北京冬奥精神的形成机理、内涵结构、时代价值3个方面来考量,融入路径包括主线贯通与专题讲授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3个方面。
2024 Vol. 42 (1): 11-15 [
摘要
] (
84
)
HTML
(1 KB)
PDF
(903 KB) (
13
)
16
“土壤化学及其研究法”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张璐, 杨婉, 孙向阳
DOI:
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土壤化学及其研究法"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素材和课外实践环节,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对于培养服务于国家农林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为此,从课程理论教学和思政育人两方面明确了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在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科学精神和专业伦理3个方面取得全面发展。通过在课堂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考核等多个环节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优化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考评体系。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2024 Vol. 42 (1): 16-20 [
摘要
] (
114
)
HTML
(1 KB)
PDF
(910 KB) (
21
)
21
基于育人为本的“建筑风格史”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张晓燕
DOI:
"建筑风格史"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史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能够从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探寻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课程不仅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结合"建筑风格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分析了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相互融合的优势,并通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等措施,促进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了育人为本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 Vol. 42 (1): 21-25 [
摘要
] (
72
)
HTML
(1 KB)
PDF
(881 KB) (
12
)
招生就业工作
26
高校研究生就业意向特征及引导策略研究
姜宇晨, 戴秀丽, 庞瑀锡
DOI: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民生工作。作为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顶尖人才,研究生的就业选择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事业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因此,对某高校研究生的就业意向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高校制定有效的政策以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了北京某高校研究生的择业条件、期望薪资及就业地域等意向。结果显示,研究生在就业选择时存在就业意向单一化、理想化以及功利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主要从研究生的就业认知、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某高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实际,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引导研究生确立"合理定位自身"的择业要求,避免盲目跟风或过于理想化;二是做好形势政策分析解读,引导研究生把握"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择业形势,提高形势政策认知水平;三是加强基层就业引导,引导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择业目标,培养基层工作意识和动力;四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鼓励研究生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择业方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024 Vol. 42 (1): 26-32 [
摘要
] (
105
)
HTML
(1 KB)
PDF
(4131 KB) (
13
)
他山之石
33
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差异分析与启示
刘夫国, 李巨秀
DOI: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学科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食品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对中美高校食品类专业设置情况及其与"食品化学"课程的关系以及存在的中美差异等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重点总结了中美高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各自具有的独特之处,以期学习双方的教学优势并予以融会贯通。中美高校设置的食品类专业虽然分类和名称有所不同,但多数都开设了"食品化学"课程,且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发挥了较为核心的作用。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较小,但在课堂讨论、实践环节、作业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美国高校的理论教学时间较为充分,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预期学习成果更加明确,教学以课堂讨论为特色且注重学生活跃思维的培养以及质疑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强,实习实践环节更强调学生要到企业单位实习而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这都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借鉴。导致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在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考核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基于差异性分析,提出发扬中美高校各自的教学优势并将其融会贯通,以改进中国高校"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和创新性及开放性科学实践、开展"美式小班化"教学等教学改进措施,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专注度,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专业发展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2024 Vol. 42 (1): 33-38 [
摘要
] (
81
)
HTML
(1 KB)
PDF
(990 KB) (
15
)
39
匈牙利佩奇大学与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设计类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
赵大鹏, Hutter Akos, Greg Andras
DOI:
佩奇大学是匈牙利颇具影响力的高校,在环境设计类教育领域经验丰富、成果突出。其建筑系与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系在学科定位、办学和发展理念等层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佩奇大学建筑系教育项目和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对环境设计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发现:①在教学理念方面,前者重点强调文化传承和专业实践;后者从生态、可持续的视角切入,重点关注绿色设计、生态宜居等,强调以绿色生态理念为主、多种方向并行。②在课程设置方面,前者以建筑设计为主线,注重专业化、职业化,强调与实践紧密联系;后者涉及内容丰富,覆盖的知识面宽,横向拓展性强,具有综合化、多样化的特点,但存在知识深度不够、技术层面的内容不足且落地性较差等问题。③在教学组织方面,前者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和小组授课,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后者以分班制方式进行大班授课,各班级学生学习的同一类型室内或景观设计课程通常由不同的任课教师负责组织教学。这一相互独立的平行授课模式虽然带给学生多元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成果,但也造成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机会少且不深入以及相互了解的渠道较窄等问题。④在教学效果方面,从课程作业质量和个人发展能力这2个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看,前者培养的学生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强,富有创新性,设计完成度高、落地性较强,无论是进入职场还是继续深造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后者培养的学生设计能力较强但研究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作品特色显著但设计的完成深度和推理的严谨性等存在不足,以从事环境设计或相关实践工作为主,并在业内获得较高声望。通过比较分析,两校在环境设计类教育教学方面各具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以此为启示,对中国环境设计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一是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优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初步建构起专业学理框架的基础上能扎实、系统地掌握某一专业分支领域的知识。二是明确教育理念,主动调整设计的使命、角色和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校企联合,探索能够有效发挥每位教师之擅长的教学模式。三是改进教学方法,重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外交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
2024 Vol. 42 (1): 39-45 [
摘要
] (
70
)
HTML
(1 KB)
PDF
(1150 KB) (
10
)
留学生教育
45
留学生课程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探索——以“Landscape Plant Planning and Design”课程为例
尹豪, 郝培尧
DOI:
"Landscape Plant Planning and Design"是风景园林专业和园林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对应的全英文课程,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而设立的留学生课程,主要是指导留学生掌握园林植物景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Landscape Plant Planning and Design"课程为例,针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留学生群体,深入探讨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在留学生课程中有效融入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促进文化互信和价值观的认同。首先,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其次,从政治理念的交融、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哲学思想的碰撞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了中华文化的优秀资源,为留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最后,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重点选取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教学单元,并阐述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中华文化教育的实施方式。课程教学有效激发了留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了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为留学生课程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024 Vol. 42 (1): 45-49 [
摘要
] (
100
)
HTML
(1 KB)
PDF
(857 KB) (
6
)
高职教育
50
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林业技术专业群教学的实践——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买凯乐, 苏杰南
DOI:
林业职业教育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林业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用技能培养。职业技能竞赛可以展示师生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也是宣传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林业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反映了最新行业规划和最新的技术技能,这些新变化应该及时反映在林业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积极参加林业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赛促学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在教学中注重对技术实践操作的考核,并促进实训基地、教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保障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竞赛引发林业教育工作者对基于实践的教学思考,并对实践教学体系和技能竞赛的相互适应不断进行改革。
2024 Vol. 42 (1): 50-53 [
摘要
] (
98
)
HTML
(1 KB)
PDF
(645 KB) (
8
)
教学园地
54
基于云班课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姜新强, 刘庆超, 万雪丽, 卢婉佩, 刘庆华
DOI: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课程教学的场景、过程、师生关系等均发生了极大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且固化,学生参与感不强,多为浅层次学习和被动学习;而且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够。云班课作为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开展互动教学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能够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此,青岛农业大学国家一流课程"园林树木学"教学团队开展了基于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分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组织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主动学习和深入学习。其中,课前阶段设计了教师创建班课号和上传教学资源、学生自主开展班课学习的环节,课中阶段设计了课堂教学与基于云班课的线上教学相结合的环节,课后阶段设计了依托云班课平台布置课后作业、拓展课后学习的环节。2016—2020年期间,"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团队在分别开展传统教学(2016—2018年)和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2019—2020年)的基础上,从学生到课率、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学生的课程成绩和对教学的评价等方面对2种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开展的教学活动类型多,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面临着学生难以充分消化吸收线上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过于依赖网络资源和班课平台等问题。因此,提出2条应对措施:一是从有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着眼,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班课平台精选与课程教学体系相适宜的教学资源;二是从讲清基于云班课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以及采取头脑风暴法、主题讨论、自由辩论或学生主讲等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着手,促进课堂教学活动与班课平台教学活动的有效融合。
2024 Vol. 42 (1): 54-59 [
摘要
] (
73
)
HTML
(1 KB)
PDF
(6748 KB) (
19
)
60
“金课”建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探索——以“草坪学”课程为例
文书生, 杨秀莲, 辛建攀, 田如男
DOI:
"金课"即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推进"金课"建设,既是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草坪学"课程是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特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过程中存在思政教育融入不足、实践教学与创新教学力度不够、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以及多元化过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为此,基于OBE教学理念,课程团队构建了"草坪学"课程"1-3-4-6-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包括1个德育内核,理论、技术和应用3大模块,传统、线上、实践、创新课堂4维课堂,课堂互动式、Webquest、野外场景式、实践体验式、任务研究型、项目体验式6种教学方式和知识、能力、素质、育人评价4级过程评价,从而显著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草坪建植、养护和应用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满意度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24 Vol. 42 (1): 60-64 [
摘要
] (
89
)
HTML
(1 KB)
PDF
(1082 KB) (
12
)
65
林学(森林康养方向)专业“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闫小莉, 曲鲁平, 詹丽玉, 张玮尹
DOI: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和"经济转型"国家健康产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两山论"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森林康养管理"是林学(森林康养方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林学、生态学、管理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础的新兴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以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为指引,以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精湛的实践技能的森林康养管理人才为目标。根据"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及其评价结果以及面向教学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发现该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尚无专用教材且缺乏完整统一的教学资料、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热点间缺乏相互支撑和有效融合、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不够、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脱节、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不足、课程考评方式传统且单一等。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对"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广泛收集、深入挖掘和归纳整理课程相关题材,建成一套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资料。二是加强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热点的有机融合,构建多学科相互支撑且融会贯通的教学内容体系。三是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手段多元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四是立足课程教学大纲和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五是从完善内容、丰富环节、改进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多方式多途径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六是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改善课程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七是分别进行理论教学内容考核与实践教学内容考核,构建覆盖教学全过程的科学的课程考核内容体系,实施多元化考核。实践证明,"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强化了相关学科间理论知识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自信,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2024 Vol. 42 (1): 65-70 [
摘要
] (
93
)
HTML
(1 KB)
PDF
(1102 KB) (
22
)
71
植物事件设计在“风景园林植物基础”系列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王晶懋, 韩都, 高洁
DOI:
"风景园林植物基础"系列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诸多理论到实践转化的困境。为了改善教学效果,通过植物事件设计环节衔接"知—理论课"与"行—实践课"的教学过程。经过植物事件设计中季相设计与花境设计营造课的教学,从学生的体验反馈、考核成绩及能力的变化3个方面分析"风景园林植物基础"系列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发现学生强化了对植物形态基础的认知、加深了对自然要素与场地空间设计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植物景观空间营建设计思维体系的形成。植物事件设计的应用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助推"风景园林植物基础"系列课程高质量建设。
2024 Vol. 42 (1): 71-74 [
摘要
] (
92
)
HTML
(1 KB)
PDF
(709 KB) (
14
)
75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教赛结合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孟佶贤, 刘鑫, 陈文汇, 胡明形
DOI:
"市场调查与分析"是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面向全院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市场调查与经济统计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参加"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依据课程教学目标,提出教赛结合的教改理念,围绕混合专业班级、优化模块学时、增添授课内容和调整考核形式4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探索。合班授课使不同专业的同学在课程学习中尽早完成参赛组队,以教赛结合理念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原有教学内容适当提速讲授,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新增了优秀参赛作品评析、北京林业大学学科特色优秀获奖作品案例和软件操作实例。在延续以往期末闭卷考试难度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3次小组课程作业组成考核评价体系。"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将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选课学生参加"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的成绩。
2024 Vol. 42 (1): 75-78 [
摘要
] (
63
)
HTML
(1 KB)
PDF
(760 KB) (
14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