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匈牙利佩奇大学与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设计类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 |
赵大鹏1, Hutter Akos2, Greg Andras2 |
1.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北京 100083; 2. 佩奇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 匈牙利佩奇 7624 |
|
|
摘要 佩奇大学是匈牙利颇具影响力的高校,在环境设计类教育领域经验丰富、成果突出。其建筑系与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系在学科定位、办学和发展理念等层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佩奇大学建筑系教育项目和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对环境设计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发现:①在教学理念方面,前者重点强调文化传承和专业实践;后者从生态、可持续的视角切入,重点关注绿色设计、生态宜居等,强调以绿色生态理念为主、多种方向并行。②在课程设置方面,前者以建筑设计为主线,注重专业化、职业化,强调与实践紧密联系;后者涉及内容丰富,覆盖的知识面宽,横向拓展性强,具有综合化、多样化的特点,但存在知识深度不够、技术层面的内容不足且落地性较差等问题。③在教学组织方面,前者实行导师组负责制和小组授课,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后者以分班制方式进行大班授课,各班级学生学习的同一类型室内或景观设计课程通常由不同的任课教师负责组织教学。这一相互独立的平行授课模式虽然带给学生多元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成果,但也造成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机会少且不深入以及相互了解的渠道较窄等问题。④在教学效果方面,从课程作业质量和个人发展能力这2个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看,前者培养的学生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强,富有创新性,设计完成度高、落地性较强,无论是进入职场还是继续深造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后者培养的学生设计能力较强但研究能力相对较弱,设计作品特色显著但设计的完成深度和推理的严谨性等存在不足,以从事环境设计或相关实践工作为主,并在业内获得较高声望。通过比较分析,两校在环境设计类教育教学方面各具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以此为启示,对中国环境设计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一是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优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初步建构起专业学理框架的基础上能扎实、系统地掌握某一专业分支领域的知识。二是明确教育理念,主动调整设计的使命、角色和方法;完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校企联合,探索能够有效发挥每位教师之擅长的教学模式。三是改进教学方法,重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外交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意识。
|
|
关键词 :
匈牙利佩奇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环境设计类教育,
教学理念,
课程设置,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比较研究
|
|
基金资助:北京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环境设计类专业教育在"一带一路"国家中的对比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与匈牙利佩奇大学为例",项目编号BJFU2020JY091;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面上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与匈牙利环境设计类教育的比较分析,项目编号MS2022245。 |
[4] |
付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52-155
|
[6] |
娄永琪.全球知识网络时代的新环境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1):3-9
|
[1] |
刘筱,崔延强."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国家留学生教育现状及中国的对接战略[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0):101-109
|
[5] |
辛艺峰,刘超."环境设计"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及其教学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6(4):27-31
|
[2] |
王铁.建构未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7-9
|
[3] |
王英.匈牙利建筑的地区主义思潮[J].世界建筑,1999(11):25-31
|
[7] |
梅洪元.匈牙利建筑教育中的几点经验及启示[J].建筑学报,1990(6):41-43
|
[8] |
王铁.同步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47-52.
|
[1] |
刘夫国, 李巨秀. 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差异分析与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33-38. |
[2] |
张西梅, 丁海奎. 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5): 12-17. |
[3] |
王琼, 林凤丽. 翻转课堂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47-52. |
[4] |
郑菲, 国辉, 何晓青.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60-62. |
[5] |
寇建村. “草地资源与管理”课程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57-60. |
[6] |
王若涵, 林宇, 张德强, 张柏林. 中加合作办学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27-30. |
[7] |
侯佳音, 张柏林, 林宇,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生物技术—森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实证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31-38. |
[8] |
曾昭君. 国内外高校风景园林硕士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74-78. |
[9] |
高志勇, 耿一田. 中美高校森林工程专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37-43. |
[10] |
耿耿, 张翔, 张薇. 林业援外培训的教学效果分析及对策[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21-25. |
[11] |
徐开蒙, 陈太安, 高伟, 康昆勇, 解林坤. 基于中美涉林高校比较的材料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探究——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05): 74-78. |
[12] |
金灿灿. “心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52-54. |
[13] |
丁涛, 蔡家斌, 梅长彤. 中美木材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62-67. |
[14] |
敖妍, 马履一. 美国普渡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72-78. |
[15] |
张晶晶, 吴晓华, 赵宏波. 中美两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以浙江农林大学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73-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