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例 |
张西梅1, 丁海奎2 |
1. 泰山学院生物与酿酒工程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2. 泰山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271038 |
|
|
摘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探索高等农林院校育人新模式,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构建"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简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首先,在阐释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人格养成为根本的内涵意蕴的同时,明确"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遵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等重要、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等三大原则。其次,从3个方面对"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建构进行了实践探索。一在通识教育方面,创新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由"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等6大课程板块构成的基础课程体系;专门成立通识教学部,建设知识面广、课堂教学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多角度思维的高水平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社区的合作以及产教融合,通过依托国际合作项目和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建立双校园制和书院制等,拓展办学空间,在通识教育中组织实施研学实践,并力求把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促进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在完满教育方面,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高校4年本科教育育人体系相呼应的完满教育体系,在构建第二课堂的完满教育活动体系时处理好"大与小""量与质""强与弱""虚与实""特殊与大众""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等6大平衡问题。三在专业教育方面,构建可以多项选择的菜单式专业方向课程主模块与个性化校本特色课程子模块相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在适当压缩课内总学时数和专业基础课学时的同时,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程的学时;构建课程集成联动机制,通过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整合和重组以及对重复、交叉的课程内容进行删除和削减,促进课程间的联动和交融,增强课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重、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融合等,强化实践教学。
|
|
关键词 :
高等农林院校,
通识教育,
完满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
|
基金资助: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书院模式下德育教育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72212;山西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应用型高校管理和发展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1—086。 |
[2] |
吴平,肖湘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J].中国高等教育,2019(21):7-9.
|
[4] |
王靖华.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5(2):28-34.
|
[6] |
姜纪垒.立德树人:中国传统文化自觉的视角[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1):12-17.
|
[10] |
马晓国,张福生,翟铁华.新常态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7):108-110.
|
[12] |
丁海奎,姬宇,何云峰,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三课堂"联动的路径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1):54-57.
|
[14] |
苗雨君,刘景军,陈红梅.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7):248-251.
|
[16] |
丁海奎,何云峰.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路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2):25-28.
|
[3] |
赵菊珊.依托"三创"教育探索建立综合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5):15-18.
|
[13] |
何园英.以课程联动深化学区化办学的实践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9(6):35-38.
|
[1] |
李铜山,李璐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中州学刊,2019(2):39-44.
|
[11] |
杨平,庞全海,张敏,等.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探讨: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8):164-168.
|
[7] |
袁川.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兼谈社会转型期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4(8):3-6.
|
[9] |
陈晨.我国重点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课程国际化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46-48.
|
[5] |
张旭.新媒体技术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思考: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视角[J].江苏高教,2020(1):102-106.
|
[15] |
廖允成.发挥高等农林院校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N].人民日报,2020-01-15(9).
|
[8] |
彭巧胤,谢相勋.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4):45-46.
|
[1] |
李会平, 黄秋娴, 苏筱雨.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专业认可度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1-8. |
[2] |
谢寿安, 赵长江. 新农科背景下森林保护专业的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37-41. |
[3] |
袁杰, 贾小明, 李卫忠, 王娟娟.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19-23. |
[4] |
王艳梅, 毕会涛, 张志华, 刘震. 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35-40. |
[5] |
刘旭梅. 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路径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2): 10-14. |
[6] |
王晋芳, 武小钢, 张士允.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40-44. |
[7] |
唐晶磊, 刘斌, 黄铝文, 张晓婷, 牛当当. 基于多维能力培养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68-73. |
[8] |
邓晶, 李嘉奇, 幸小云. “保险学”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74-78. |
[9] |
谢婉凤.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木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5): 45-50. |
[10] |
孔雷, 张超, 纪志芳, 丁志, 金鑫. 森林经理专业产学研循环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6): 37-40. |
[11] |
王旭东, 吴岩, 方林牧, 李红光, 李虎. 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园林花卉实践教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52-56. |
[12] |
宋先亮, 金小娟. 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8-11. |
[13] |
邓健, 赵满兴, 刘冲, 高洁, 张晓曦.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延安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31-35. |
[14] |
杨伶, 赵睿, 胡燕, 王金龙.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19-23. |
[15] |
马静, 徐迎寿, 徐基良, 赵玉泽, 任忠诚. 自然保护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24-2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