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
杨伶, 赵睿, 胡燕, 王金龙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 长沙 410018 |
|
|
摘要 十九大报告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新农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建设难以融合优势学科和行业资源、课程设置难以体现专业特色、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改革的措施:一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具有"新农科"内涵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农科专业的特色;三是要构建"新农科"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要建设师资队伍,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并在专业特色、实训条件和硬件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
|
关键词 :
高等农林院校,
新农科,
国际商务专业
|
|
基金资助: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一流"与"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183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管理项目"基于学科评估与ESI双重视角的农林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NLZX-YB51;教育部农经教指委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程负责制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NJX20219;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改项目"慕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NLJG2016-A057。 |
[1] |
《中国农业教育》编辑部.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3):105-106.
|
[2] |
新华社.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4):43.
|
[4] |
刘竹青."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1):15-21,92.
|
[9] |
乐国林.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三种学科范式及其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0(5):46-49.
|
[11] |
柴利.本科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优化[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4):37-40.
|
[12] |
王颜波.应用型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基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经验[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10):154-155.
|
[14] |
周统建.新时代林业院校如何推进新农科建设——从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高等教育关联性角度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54-57.
|
[3] |
吴普特.牢记重托、勇担大任,努力谱写一流农林教育新篇章[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5):1-2,14.
|
[5] |
郝婷,苏红伟,王军维,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8(3):55-59,94.
|
[8] |
勇强.新农科视域下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1):1-4.
|
[10] |
黄玲,方敏.中外高等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市场论坛,2019(4):85-89.
|
[13] |
邢金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创赛相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9):166.
|
[15] |
杨丽华.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199-202.
|
[7] |
应义斌,梅亚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36(1):1-6.
|
[6] |
王方,刘涛."双一流"新农科 携手踏上新征程[J].科技传播,2019,11(15):3.
|
[1] |
傅超波, 余璐.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林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项目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3): 14-17. |
[2] |
曲远山, 雷秀雅, 杨阳, 孙峰. 体育运动状态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和自我概念的影响——以高等农林院校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9-16. |
[3] |
姬便便.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等农林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40-43. |
[4] |
鲁银梭, 张国庆. 压力与思变:高等农林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41-46. |
[5] |
李斌.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1-3. |
[6] |
丁海奎, 何云峰. 高等农林院校开放课程建设路径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25-28. |
[7] |
刘雪梅, 李莉, 刘霞, 靳晶, 吴建平. 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的责任与作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13-17. |
[8] |
宋籽霖, 曲东, 李明.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发展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42-46. |
[9] |
吴养会, 解迎革, 解小莉, 何玉杰, 潘瑞. “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数理学科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26-31. |
[10] |
张平冬, 徐吉臣. 将分子细胞遗传学内容纳入高等农林院校“遗传学”本科课程教学的建议——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36-39. |
[11] |
聂丽平, 刘宏文, 吴琼. 高等农林院校“双一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1): 1-6. |
[12] |
王娜, 张应辉. 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型文科实验室建设的探讨——基于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的调研[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4): 1-5. |
[13] |
安 勇 李晓灿. 高等农林院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践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6-10. |
[14] |
杨丽娜 杨 迪 张德强.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22-26. |
[15] |
李莹莹 陈永生. 基于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优化[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3): 47-5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