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
王艳梅, 毕会涛, 张志华, 刘震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郑州 450002 |
|
|
摘要 为了更好满足我国发展新阶段对林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解决招生就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笔者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对林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河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具有以下特点:毕业生性别比例的变化,除2009—2017年期间(不含2012年)女生人数及占比高于男生之外,大多数时间男生人数及占比高于女生;2001年进入自主择业阶段之后,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经历了以行政事业类单位为主、从行政事业类单位向公司企业类单位过渡、以公司企业类单位为主的过程,同时升学读研多集中在国内重点高等农林院校和著名科研机构;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或相关与完全不对口的比例基本各占一半;2000—2020年,毕业生主要签约的就业单位类型中,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的占比呈下降趋势,教育和科研设计领域相关单位的占比相对稳定,民营企业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地域以学校所在省的省会城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为主,而选择各方面条件都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的比例较低,但即便如此,还是涌现了一批到艰苦地区就业的优秀毕业生。由此可见,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临着就业流向区域不平衡、就业流向的单位类型与实际需求不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较低等问题。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林业产业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效益见效慢且获得的周期长,林业行业发展受限,工作条件较差、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公众对林业行业的认知存在偏差,林业工作者的作用和价值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地位较低;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期望过高,就业心理存在自负与自卑、焦虑与浮躁、盲目与攀比等偏差。为此,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应对林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措施。一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想素质,树立正确择业观;二是突出专业优势和特色,拓宽专业口径;三是建立集"招生、培养、就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增强林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就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
|
关键词 :
高等农林院校,
林学专业,
大学生就业,
招生,
人才培养
|
|
[2] |
周新年.加强高等林业教育推进林业现代化[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10-14.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178-187.
|
[6] |
杨传平,李凤日,邸雪颖,等.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5):1-5.
|
[10] |
陆燕元,王芳,潘立.高等林业院校打造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3):50-55.
|
[7] |
梅莉,周志翔,王鹏程,等.林学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6):9-13.
|
[9] |
张永生.新时代林业院校传统学科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8(4):33-38.
|
[5] |
欧阳润.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0:1-2.
|
[3] |
朱毛齐.高等教育60年:为中国腾飞插上翅膀[J].经济导报,2009(36):5-6.
|
[1] |
李必鹏.论我国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演变[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8):168-169.
|
[8] |
汪爱兰,何明骏,孙升辉.影响林科大学生就业的成因与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70.
|
[1] |
谢寿安, 赵长江. 新农科背景下森林保护专业的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37-41. |
[2] |
雷焕贵, 刘汉嶂. 地方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路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51-57. |
[3] |
袁杰, 贾小明, 李卫忠, 王娟娟.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19-23. |
[4] |
刘旭梅. 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路径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2): 10-14. |
[5] |
王晋芳, 武小钢, 张士允.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40-44. |
[6] |
王旭, 于晓艳, 李壮. 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50-54. |
[7] |
杜克兵, 舒常庆, 蔡月, 周志翔, 王鹏程. “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33-39. |
[8] |
蓝天水, 孙帅超, 郭福涛. 借鉴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71-78. |
[9] |
何茜, 周玮, 许窕孜, 陆永超, 陈晓阳.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16-20. |
[10] |
徐斌, 郑宏兵, 张利萍, 吕黄飞. 基于“区块链”理念的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重构之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1-5. |
[11] |
秦晓梁, 高雪纯, 赛娜, 王庆, 冯永忠.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6-10. |
[12] |
杨伶, 赵睿, 胡燕, 王金龙.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农林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发展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19-23. |
[13] |
王延玲, 臧德奎, 亓帅.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56-59. |
[14] |
赵杏花, 高永, 杨光, 彭静, 左合君. 高等农林院校专业基础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植物资源与利用”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04): 30-36. |
[15] |
周成军, 巫志龙, 周新年, 郑丽凤, 沈嵘枫. “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6): 11-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