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内外高校风景园林硕士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
曾昭君 |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成都 610065 |
|
|
摘要 科学构建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课程体系一直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该学位设立时间较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高校的成熟经验,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该课程体系。本文从学分要求、课程内容、授课方式3个方面对国内外著名高校的风景园林院校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国内外高校多以必修课为主导,选修课为辅;专业课内容设置主要包括综合设计、历史理论、植物设计、工程技术等8大类,但学分分配各有不同方向的倾斜;不同的选修课设置体现出各个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国外高校专业必修课主要采用studio、workshop和lecture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些研究结论将对我国风景园林硕士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风景园林,
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比较研究
|
收稿日期: 2021-09-14
|
[1]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EB/OL].(2019-06-08).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szfa/fjylss/.
|
[3] |
汪霞.研究生课程的衔接性设计:原理、经验与策略[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 3(6):22-28.
|
[5]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制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EB/OL].(2012-07-17)[2012-07-17].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gjjl/szfa/fjylss/xgjs/275946.shtml#1.
|
[6] |
秦发兰, 陈新忠, 汪华, 等.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4):56-60.
|
[7] |
刘晓明.论美国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学位的教学工作[J]. 风景园林, 2006(5):16-19.
|
[9] |
张晓曼, 孙晓光, 刘金川, 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7(3):59-61.
|
[11] |
梅欹, 刘滨谊.德国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讨课程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沈阳, 2014:821-824.
|
[13] |
杨锐, 王川.清华大学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中学与教关系的探讨——以首钢二通更新改造景观规划studio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北京, 2009:139-145.
|
[4] |
严新平.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模式改进的新思路[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1):26-27.
|
[14] |
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 中国园林, 2009, 25(1):15-18.
|
[2] |
周春光, 李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 中国园林, 2017, 33(1):17-20.
|
[10] |
赖文波, 邓宏, 张美琴.浅析日本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评价体系[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5):29-33.
|
[12] |
蔡映辉.国外及香港地区高校学分制的概况与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 2002(增刊2):55-56.
|
[8] |
安娜·约根森, 赵纪军, 高枫.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景观系风景园林硕士设计课程简述[J]. 风景园林, 2006(5):20-29.
|
[1] |
宋文, 李雄. 人居生态环境营建类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模式研究——以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5): 1-6. |
[2] |
李龙, 史倩倩, 李周岐. “遗传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10-14. |
[3] |
王若涵, 林宇, 张德强, 张柏林. 中加合作办学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27-30. |
[4] |
王丹丹, 宫晓滨, 黄晓. 风景园林专业“素描风景画”课程特色教学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49-51. |
[5] |
杨文权, 姜在民, 易华. 基于慕课的“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61-64. |
[6] |
唐志强, 李秀梅, 杨繁, 白涛. 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3): 49-52. |
[7] |
刘宝昌.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相融合的途径——以长春建筑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5-8. |
[8] |
高志勇, 耿一田. 中美高校森林工程专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37-43. |
[9] |
圣倩倩. “园林植物应用”课程“五位一体”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62-64. |
[10] |
楚杰, 王瑛, 史小娟, 张利, 姬晓迪. “家具检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76-78. |
[11] |
杨文越, 王婷, 赵晓铭. 公众健康导向下的“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05): 48-51. |
[12] |
王忠君, 王鑫, 刘毅娟. 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包容化、平台化发展特征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34-39. |
[13] |
程鹏. 基于校企价值共创的“新兴业态地产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72-74. |
[14] |
刘昌勇, 玉宝, 潘世英, 方怀龙. 林业急需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课程建设初探——以”林业新兴产业发展技术高级研修班”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37-43. |
[15] |
肖辉杰, 王栋.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44-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