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39卷 4期
刊出日期:2021-07-15
探索与思考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他山之石
中外合作办学
探索与思考
1
大学场域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发展与重构——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视角
李旭芝
DOI: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队伍也在逐渐壮大。在此背景下,导学关系的和谐问题逐渐进入业界视线成为热点问题。为此,基于教师职业生涯视角,对大学场域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发展与重构进行了探讨。场域是一个关系系统,这一系统的主体是人。社会是由不同的场域如经济场、教育场、学术场等构成的,各场域又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必然性的。所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类别的不同会使同一场域内的个体处于不同的位置。教育场域是"元场域"的分支,与教育场域密切相关的资本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研究生导师所占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的不同可以改变其在大学场域内的位置。不同的场域各有其性情倾向系统,这一性情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客观的外在资本的改变以及导师个体职业发展的调试等都会使导师个体进一步改变与研究生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惯习。在大学场域中,研究生导师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拥有的资本总量及其构成比例并不相同,职业萌芽阶段资本缓慢积累、职业成长阶段资本快速积累、职业过渡阶段资本稳定积累、职业消退阶段资本逐渐流失,所以在处理导学关系时的惯习也不相同。随着占有资本的变化,导师所处的场域位置会发生改变,处理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惯习也随之发生适应性改变,即场域位置低下时,导学关系倾向于功利性;场域位置提升时,导学关系趋于亲密化;场域位置处于维持阶段时,导学关系稳定发展;场域位置降低时,导学关系的限制性增强。基于导学关系之间惯习变化的特征和表现的分析并结合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导学关系在研究生导师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问题,导师处理导学关系的惯习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对构建良好导学关系的要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场域位置变化下研究生导师处理导学关系惯习的重构路径。一是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和导师制;二是研究生导师自身顺应场域位置改变,积极调整惯习;三是研究生导师主动监控自身惯习作用下的行为体系,反思场域位置变化下的惯习行为。最终实现通过惯习重构使研究生导师适应场域位置的改变、积极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
2021 Vol. 39 (4): 1-6 [
摘要
] (
212
)
HTML
(1 KB)
PDF
(1099 KB) (
39
)
7
基于“设计服务”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
叶翠仙, 陈月琴
DOI:
设计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已被世界各国提升到与资本、资源等战略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基于"设计服务"的高校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对助推我国从"制造强国"向"设计强国"转变的宏观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地方高校在艺术设计人才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缺乏多方协作机制、缺乏实战型师资队伍、缺乏创业体验平台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培养设计人才的工匠精神、建立校内外名师工作室、搭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和提前选拔企业项目经理等策略进行"设计服务"人才的创业教育。福建农林大学在培养高质量"设计服务"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2021 Vol. 39 (4): 7-10 [
摘要
] (
111
)
HTML
(1 KB)
PDF
(755 KB) (
13
)
思想政治教育
10
“遗传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李龙, 史倩倩, 李周岐
DOI: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精神、发挥好课堂作用,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发展理念。"遗传学"是生命科学学科相关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梳理了"遗传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分析了蕴含在"遗传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楔入点,并初步探索了"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路径,将"遗传学"课程建设成为知识、能力和情感培养的主渠道,培养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才兼备的生物学人才。"遗传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还大大促进了教师师德、师风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021 Vol. 39 (4): 10-14 [
摘要
] (
215
)
HTML
(1 KB)
PDF
(883 KB) (
65
)
15
“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贯彻课程思政的实践
陶雷, 冯富娟, 高瑞馨, 王秀华, 郑宝江
DOI:
植物学实践教学是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学实践包括植物学实验和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这两方面是植物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该文探讨了在"植物学实践"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挖掘丰富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元素,对"植物学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及实践手段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总结了"植物学实践"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植物学实践"课程中的更好实施提供参考。
2021 Vol. 39 (4): 15-18 [
摘要
] (
262
)
HTML
(1 KB)
PDF
(737 KB) (
52
)
19
“森林培育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梅莉, 周靖靖, 罗杰, 王春潮, 叶要妹
DOI:
林学专业部分学生对林业地位的认识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优势。在"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中通过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建设思政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思政育人环境、改进思政考核方法等途径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和实践。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贯穿于"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家国情怀、时代使命、专业认同、科学精神、个人素养等方面提升的思政育人效果,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2021 Vol. 39 (4): 19-22 [
摘要
] (
260
)
HTML
(1 KB)
PDF
(725 KB) (
66
)
23
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以“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为例
赵玥, 赵燕东, 陈锋军, 韩巧玲, 颜小飞
DOI:
立德树人是高校办学之基。只有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计算机图像处理"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像处理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传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看,其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教学重点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推导及验证、缺少育人元素尤其是缺少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内容等问题。为此,设计了"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案,在理论教学部分,探索在课程介绍中激发爱国情怀、在理论算法讲授中提炼人生哲理;在实验实操教学部分,探索在实验实训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实际算法应用开发中培养法制意识;在课后作业和成绩评定部分,探索在课后作业中锻炼学用结合与知行合一、在成绩评定中提升道德修养。实践证明,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认可度,从而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过硬、专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2021 Vol. 39 (4): 23-27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964 KB) (
41
)
中外合作办学
27
中加合作办学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王若涵, 林宇, 张德强, 张柏林
DOI:
北京林业大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实施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已历经8年的运行与实践,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前期成效。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到了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拓展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为例,通过对合作办学项目实践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索专业课程拓展及科学化设置方案,提出模块化课程网络先行-教学随后的国际化教学模式以及教师教育辅助计划,以期对高等学校农林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所参考。
2021 Vol. 39 (4): 27-30 [
摘要
] (
86
)
HTML
(1 KB)
PDF
(650 KB) (
20
)
31
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生物技术—森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实证研究
侯佳音, 张柏林, 林宇, 张德强
DOI:
在总结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生物技术—森林科学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以及课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及项目学生开展课程设置问卷调查,对现行中方讲授类课程、中方实验和实习类课程、外方提供的外教课程以及外方拟新增的外教网络课程等设置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中加合作办学项目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成效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部分调查对象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和需求与现行教学计划的规定存在不一致性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生物技术—森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措施。一是课程设置注重体现"新林科"特色,加强多学科的融合创新,合理增减专业课程,一方面增设林学基础课程和生物信息学课程等中方讲授类课程,另一方面对中方实习类课程的内容进行精简优化。二是发挥中外合作办学优势,多途径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或英语讲授方式、外方教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通过指派中方教师到外方学习和培训,提升中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关注外教课程的授课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三是重视第二课堂,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和专家讲座等培养环节,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实验创新能力。四是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及时修订学分互换协议,保障中外双方课程的互补和有效衔接。
2021 Vol. 39 (4): 31-38 [
摘要
] (
148
)
HTML
(1 KB)
PDF
(25186 KB) (
31
)
39
生物技术(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侯佳音, 林宇, 张德强, 张柏林
DOI:
课程思政是全方位育人的创新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引入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引发东西方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如何更好地对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实习类课程教学具有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复杂并且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从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中挖掘和实践、思政内容与专业基础知识相结合等角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现代生物与林业研究人才。
2021 Vol. 39 (4): 39-41 [
摘要
] (
104
)
HTML
(1 KB)
PDF
(572 KB) (
29
)
研究生教育
42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共党史研究专题”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杨鹏, 崔宇
DOI: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主要合作方式,自主学习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注重能力培养、重视教学过程,在小学、中学、大学都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共党史研究专题"教学中引入这一方法,将有助于营造出灵活宽松的授课环境和方式,焕发该课程的生机与活力。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应首先具备3个前提条件: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相契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存在探究的可行性;课程教学要有灵活宽松的授课环境和方式。同时,在人数少、成果真、选题准等保障措施下,通过设置并提出问题、自主或协作学习、共同探究、凝练观点、触类旁通等教学环节达到"中共党史研究专题"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既定教学目标。此外,在"中共党史研究专题"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教师思想上不能因循守旧,要有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敢于改变教学观念;硕士研究生要虚心钻研,求真务实,善问多思,积极主动。通过探究式教学法的引入,硕士研究生对"中共党史研究专题"课程的认同度不断提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2021 Vol. 39 (4): 42-45 [
摘要
] (
97
)
HTML
(1 KB)
PDF
(1382 KB) (
14
)
教学园地
46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郑立飞, 解小莉, 吴养会
DOI: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表达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拔尖复合型人才,针对学生在大学数学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课程大纲一成不变、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更新、教学模式仍旧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如下解决措施:①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大纲;②优化、重构教学内容;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④加强过程化考核。教学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肯定这个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大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学生在大学数学学科竞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2021 Vol. 39 (4): 46-48 [
摘要
] (
228
)
HTML
(1 KB)
PDF
(511 KB) (
30
)
49
风景园林专业“素描风景画”课程特色教学的探讨
王丹丹, 宫晓滨, 黄晓
DOI: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科学、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其中美术教育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中的"素描风景画"课程属于专业绘画范畴,是衔接美术基础与设计的重要特色课程。该课程以创作性为核心展开系列美术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特点表现为以传统为根基,突出教师课堂示范演示以及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特点,围绕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开展课程教学特色的研究与实践,在取得诸多教学成果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艺术表达设计思想奠定基础。
2021 Vol. 39 (4): 49-51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570 KB) (
25
)
52
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探讨——以“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为例
杨江涛, 李雅素, 李晓明, 李利敏
DOI:
随着MOOC、SPOC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在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信息化能力、学生适应性等均存在差异,所以目前的在线教学还面临着教学缺乏临场感、师生缺乏互动、线上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以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通过集体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学习缺乏监督等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在线教学面临的困难,提高在线教学效果,以"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开展了线上教学的改革探索。一是认真进行学情分析,积极重构线上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串讲注重精讲适当留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组织在线合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开展直播答疑和总结,提升学生线上学习质量。二是根据线上教学特点,通过设计线上课程教学6个环节的脚本和3个阶段的教学方案、以五星教学法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方案、线上课程教学中教师所承担的3种角色、线上课程教学平台5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等,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三是以直播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签到、提问、投票、小测验等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小工具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和管理,使教学内容不仅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而且适合线上教学平台传播、符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认知规律特点。四是遵循"以评促学"主导思想,设计全方位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为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2021 Vol. 39 (4): 52-56 [
摘要
] (
153
)
HTML
(1 KB)
PDF
(10005 KB) (
22
)
57
促进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案例教学的探讨——以“IT项目管理”课程为例
李维, 李昀, 陈钊
DOI:
针对学生案例阅读中的浅阅读现象,在"IT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通过雨课堂平台将深度学习伴生的高认知负担分布到各个教学环节。将传统的个人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教师点评4个教学环节扩展为6个教学环节,即:案例分析示范、在线阅读及自测、书面反思报告、课堂案例群分享、教师课堂点评、网上讨论区讨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案例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学习评价、情感氛围,形成了"阅读-分享-评价-反思"相结合、自主阅读与线上自测相补充、线下与线上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案例教学模式在"IT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021 Vol. 39 (4): 57-60 [
摘要
] (
108
)
HTML
(1 KB)
PDF
(910 KB) (
13
)
61
基于慕课的“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杨文权, 姜在民, 易华
DOI: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许多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课时有限,加之该课程原有的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较喜欢的线上慕课学习与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对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提前推送学习指南、建立线上学习效果检测试题库;对线下教学,将教学内容设为知识内容、拓展内容和互动讨论3个层次,开展逐级教学;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法,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021 Vol. 39 (4): 61-64 [
摘要
] (
87
)
HTML
(1 KB)
PDF
(811 KB) (
22
)
65
基于培养本科生“先思后行”实验思维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以“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为例
孟冬, 董碧莹, 曹红燕, 杨清
DOI: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其所涵盖的研究技术手段在生命现象本质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有利于本科生深刻理解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研素养。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面临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和相关实验设备与学科最前沿技术不相适应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本科生思维方式和思考深度的不足,违背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对于掌握生物学前沿知识、为探索和研究生物学问题奠定基础的初衷。提出培养学生"先思后行"的实验思维、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合理配置实验室相关设备等改革措施,希望为"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2021 Vol. 39 (4): 65-68 [
摘要
] (
148
)
HTML
(1 KB)
PDF
(2311 KB) (
31
)
69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林森, 林宇洪, 孙达新, 侯秀英
DOI:
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脉搏,以福建农林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本科生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考方式单一、缺少教学案例、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将CDIO教育理念与该校农林行业领域的办学特色相结合,从建立课程教学团队、促进混合式教学、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等方面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课程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了教学模式,强化了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加强了实践教学,确立了"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奠定了实践基础。
2021 Vol. 39 (4): 69-73 [
摘要
] (
114
)
HTML
(1 KB)
PDF
(1680 KB) (
10
)
他山之石
74
国内外高校风景园林硕士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曾昭君
DOI:
科学构建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课程体系一直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由于该学位设立时间较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高校的成熟经验,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该课程体系。本文从学分要求、课程内容、授课方式3个方面对国内外著名高校的风景园林院校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国内外高校多以必修课为主导,选修课为辅;专业课内容设置主要包括综合设计、历史理论、植物设计、工程技术等8大类,但学分分配各有不同方向的倾斜;不同的选修课设置体现出各个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国外高校专业必修课主要采用studio、workshop和lecture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些研究结论将对我国风景园林硕士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1 Vol. 39 (4): 74-78 [
摘要
] (
230
)
HTML
(1 KB)
PDF
(765 KB) (
20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