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试验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为例 |
苏嫄1, 王志杰2 |
1.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阳 550025; 2.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阳 550025 |
|
|
摘要 "试验研究法"课程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科学研究实践技能的桥梁作用。以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试验研究法"课程为对象,针对专业教师对该课程重视不够、专业融合度不高、教学质量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以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方法讲授为主、通用型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讲授为辅的"一主一辅"教学内容改革措施,探索出回顾式理论知识内容串讲、针对性试验研究方法讲解、参与式试验研究方法练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模式,以期将该课程打造成学生好学、学好的学有所用、学以会用、学以致用的"金课",为培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
|
关键词 :
试验研究法,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
基金资助:贵州大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林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SZY2013003;贵州大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林学专业",项目编号PTJS201306。 |
[2] |
王云琦,王玉杰.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6):21-23
|
[1] |
初磊,刘霞,王良杰,等.高素质复合型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1-5
|
[1] |
于丽丽, 朱礼智, 马晓军.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木材保护与改性”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6): 71-74. |
[2] |
杨文权, 姜在民, 易华. 基于慕课的“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61-64. |
[3] |
种培芳, 单立山, 黄海霞, 苏世平, 马彦军. 林学学科“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3): 61-64. |
[4] |
郭忠录, 王军光, 蔡崇法. “水土保持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69-72. |
[5] |
栾晓峰, 王贺崐元. “国家公园”课程教学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59-61,62. |
[6] |
肖辉杰, 王栋.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44-47. |
[7] |
彭琳, 谷光灿.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66-68. |
[8] |
游婷婷, 许凤, 宋先亮, 张学铭, 马明国. “高等木材化学”全英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20-23. |
[9] |
张振明, 张明祥. 案例教学法在“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49-51. |
[10] |
吴沙沙, 吴小倩, 戴中武, 黄元贞, 翟俊文.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63-68. |
[11] |
侯智霞, 刘勇, 徐程扬. “城市种苗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47-51. |
[12] |
王明怡. 专业基础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对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借鉴[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75-78. |
[13] |
于明含, 丁国栋, 高广磊, 赵媛媛, 冯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42-46. |
[14] |
刘素梅, 张军国, 谢将剑, 刘文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6): 16-19. |
[15] |
耿玉清, 赵婉凝, 郜少敏, 栾亚宁. 研究生理论课程开展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森林土壤生态”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6): 44-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