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41卷 4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与思考
1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专业认可度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为例
李会平, 黄秋娴, 苏筱雨
DOI:
专业认可度不仅可以反映大学生对专业的渴望和需求情况、影响其职业选择取向,而且可以揭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专业认可度的研究有利于强化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2017~2020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专业认知度、专业关注度、专业学习投入度、专业培养(包括学院培养情况和任课教师参与专业教育情况)满意度等维度开展了专业认可度问卷调查,并采用交叉分析法,深入分析了学生就读年级和高考志愿对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学习规划、专业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成效等的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森林保护专业学生整体上对专业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专业认知度在报考前较低,但就读后略有上升;对专业缺乏深入关注,但专业学习的投入度较高;对学院整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和培养质量比较认可,专业培养认可度较高,但对学习现状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认为专业教师在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较少;随着年级的上升,困惑或问题的指向逐渐从学习和考试方面转移到升学和就业方面。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与非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相比,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在重新选择专业时更倾向于仍选择本专业,毕业后更倾向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同时,在制定学习规划和目标、培养专业兴趣的努力程度、专业兴趣度、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等方面,也明显更优。此外,不同志愿的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都主动投入了较多精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而且随着年级的上升和专业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在重新选择专业和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方面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因此,针对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一是加大专业宣传力度,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二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育和强化专业教育的全程化和系统性,消除学生的专业倦怠感,及时解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现实困惑;三是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注重全程化和针对性,因材施教,及时解决不同学习阶段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四是建设由入学教育和专业认知实践、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及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专业生产实习等构成的全学程的阶梯递进式专业实践训练体系,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和认同。五是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为班级配备专业教师、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等,因势利导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可。
2023 Vol. 41 (4): 1-8 [
摘要
] (
106
)
HTML
(1 KB)
PDF
(11993 KB) (
11
)
9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路径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黄岚, 姜宇晨, 李凌, 王亚栋
DOI: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大数据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新途径,对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资助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资助工作为例,分析当前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贫困生认定不够精准、资助宣传影响力不足、资助育人路径设计有待加强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瓶颈问题。结合学生资助工作重点,提出强化"前瞻思维",借助资助画像数据库研判资助方案;善用"新媒体思维",结合大数据技术优化资助宣传手段;侧重"信息化思维",形成横向覆盖、纵向推进的资助育人工作路径的建议。
2023 Vol. 41 (4): 9-12 [
摘要
] (
55
)
HTML
(1 KB)
PDF
(734 KB) (
41
)
13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李若愚, 曲丹, 齐飞, 孙德智
DOI:
高校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会不断产生实验室危险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性质多变的特点,如若处理不当,易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以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为例,指出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和处理存在着处理难度大、缺少分类依据、分类无效和处理成本较高等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处理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通过分析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减量化和无害化的解决对策。对策实施后提高了危险废物收集处理效率,降低了危险废物的处理费用,并保障了实验室安全,为其他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的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2023 Vol. 41 (4): 13-16 [
摘要
] (
75
)
HTML
(1 KB)
PDF
(676 KB) (
317
)
思想政治教育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探讨
李若凡, 王海成
DOI:
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相分离的现象,主要有3种表现,即重价值性、轻知识性,重知识性、轻价值性,既轻价值性又轻知识性。依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构建的"教学情境—教师—学生"理论框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性与知识性分离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原因之一是教学情境的负面影响导致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政治要强"职业素养有欠缺、职业地位被弱化、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冲击,导致学生对思政课有消极抵触情绪、更侧重于知识性学习而忽视价值引领作用、思想观念受多元化价值观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冲击;原因之二是部分任课教师存在思政课教学庸俗化、娱乐化、流于形式以及难以清晰透彻掌握每个知识点及其内涵、忽视通过升华教学内容塑造价值观等教学行为失范问题;原因之三是部分学生存在思政课能获得学分就行、死记硬背知识点、忽视预习和练习巩固环节、在课堂上玩手机和打游戏等不良学习表现;原因之四是在课堂内外,师生之间都缺乏有效互动等。针对上述问题成因,提出实现思政课教学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要打好"组合拳"。一是思政课教师必须阅读理论经典、做到以理服人;必须锻炼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打造硬实力。二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习兴趣的恰当的教学素材;以问题为导向,对接学生现实困惑开展教学;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理论知识并挖掘深层次的内在价值;构建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的良性互动,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思政课教学要注重与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党团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配合,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及网下与网上教育教学的结合,通过全方位协同育人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2023 Vol. 41 (4): 17-22 [
摘要
] (
102
)
HTML
(1 KB)
PDF
(1469 KB) (
86
)
23
提升高校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崔潇
DOI:
在高校开展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抓手,是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断深入的重要载体,其实效性提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远意义。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分析总结了目前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存在宣讲方式有待创新、宣讲队伍还需优化、宣讲体系亟需理顺3个方面问题,提出从创新宣讲方式、建强宣讲队伍、完善宣讲机制3个方面提升高校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实效性的思路,分别从内容、对象、效果、宣传、机制5个方面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破解"讲什么""为谁讲""如何讲好""如何传播""如何保障"等难题的具体做法。最后,总结概括了北京林业大学党的理论宣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2023 Vol. 41 (4): 23-26 [
摘要
] (
55
)
HTML
(1 KB)
PDF
(705 KB) (
33
)
27
“美国环境历史与文化”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梁艳春
DOI:
课程思政注重在专业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在价值塑造中凝聚知识底蕴,成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抓手。以北京林业大学"美国环境历史与文化"课程为例,结合我国的生态文明观和价值观,深挖其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开展"课前—课中—课后"闭环式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探索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判断于一体的教学方式。结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反馈显示,依托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2023 Vol. 41 (4): 27-30 [
摘要
] (
148
)
HTML
(1 KB)
PDF
(727 KB) (
384
)
学科专业建设
31
新文科背景下优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模块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公伟
DOI:
基于新文科建设要求,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适应我国当前人居环境建设需求,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和实践性教学,以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应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将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模块分类,并梳理课程模块的构成和课时比例。选取清华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3所不同类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当前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突出问题,如课程体系内容庞杂、空间训练课程薄弱、实践教学匮乏以及课程设置缺乏交叉创新等。提出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强化空间造型训练、加强设计实践教学以及促进学科交叉的整体课程改革思路,并针对各个课程模块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调整和完善课程模块配置,以期在有限的总课时内形成结构紧凑、层次清晰、课程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
2023 Vol. 41 (4): 31-36 [
摘要
] (
63
)
HTML
(1 KB)
PDF
(4454 KB) (
81
)
37
新农科背景下森林保护专业的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谢寿安, 赵长江
DOI: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面临着培养面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等战略需求的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针对传统森林保护专业存在的"知农爱农"教育融入度不高、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性不够、课程体系架构不合理以及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新农科背景下森林保护专业建设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构建了"12345"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德育教育—实践教育—特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农林院校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和改革,从而为其他高等农林院校森林保护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
2023 Vol. 41 (4): 37-41 [
摘要
] (
113
)
HTML
(1 KB)
PDF
(1120 KB) (
30
)
研究生教育
42
农林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对策的分析
李璐涵, 孟弈琳, 杨智辉
DOI:
众多调查研究表明,农林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研究生的平均水平。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林专业研究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所以探讨农林专业研究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林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等进行总结与分析发现,影响农林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压力、科研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研究生自身的不良特质等。为此,针对问题所在,提出提高农林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一是全面宣传国家的奖助政策,加大农林专业研究生的奖助力度,以缓解经济压力和部分人际交往压力。二是结合思政教育,引领农林专业研究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应对科研压力。三是制定向农林学科专业倾斜的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加强专业科普宣传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组织专业性交流活动等,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提高专业认同水平;通过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以及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专业性等,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以应对就业压力。四是通过面向全体研究生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状格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自上而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提升研究生导师的综合素质、着力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以提升农林专业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五是重视情感教育,通过尊重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培养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等高层次情感素质、加强积极情感的培养等,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水平。
2023 Vol. 41 (4): 42-51 [
摘要
] (
64
)
HTML
(1 KB)
PDF
(1572 KB) (
44
)
51
地方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路径研究
雷焕贵, 刘汉嶂
DOI:
农林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地方的农业、林业等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人文社科在农林学科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农林院校的持续和均衡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以文科研究生为代表的农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问题仍比较突出,文科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接地气"、培养方向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脱节、培养资源有限、培养软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文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地方院校与政府、农林企业、科研单位、重点院校的紧密合作;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地方农林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相协调;建立多种合作模式、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规划、精心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以期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2023 Vol. 41 (4): 51-57 [
摘要
] (
48
)
HTML
(1 KB)
PDF
(1165 KB) (
17
)
58
研究生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种苗学”为例
牟洪香, 黄秋娴, 刘炳响, 李红姣, 马长明
DOI:
“种苗学”课程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生的选修课程,主要以"良种壮苗"为核心,研究良种壮苗培育原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思政内容碎片化不成体系等问题,为了深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河北农业大学"种苗学"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对"种苗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构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教学内容、师资水平、授课效果以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分别为95.0%、97.2%、91.2%、94.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达到了91.3%,开展思政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2023 Vol. 41 (4): 58-62 [
摘要
] (
61
)
HTML
(1 KB)
PDF
(927 KB) (
15
)
教学园地
63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陈仲
DOI:
林学学科作为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和任务。"林学概论"课程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林学学科最重要的通识必修课之一,深化教学改革既是新农科建设的需要,又是新时代林业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针对当前"林学概论"课程面临的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度不够、教学方式简单、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一是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行业需求,融入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重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优化凝练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找准思政育人的有效切入点,教学课堂、讨论课堂、实践课堂、社会课堂相互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构建问题导向的启发式、互动讨论式、专题讲座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联动的四维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四是整合多媒体课件、网络媒体提供的相关内容、"慕课"等多种教学资源,不断完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五是注重过程化考核,构建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由课前预习考核、课堂表现考核、课后作业考核、"研究报告汇报"考核、"分组讨论"考核、期末闭卷考试等6大模块组成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显著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023 Vol. 41 (4): 63-68 [
摘要
] (
96
)
HTML
(1 KB)
PDF
(3600 KB) (
62
)
69
基于PBL教学法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钟秉知, 钱泽源, 张勇, 罗西子
DOI: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近年来随着学科的发展,教学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亟需讨论与解决。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为实例,在解构PBL教学法并分析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PBL教学法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框架。运用PBL教学法理念,设置PBL教学环节,分别从革新课程教学方法、重构理论课教学内容、提高实验课效率3个方面介绍了"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创新内容,力求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考。
2023 Vol. 41 (4): 69-72 [
摘要
] (
122
)
HTML
(1 KB)
PDF
(1039 KB) (
288
)
7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王娟, 李继东, 闫东锋, 何静, 杨喜田
DOI:
在新形势下,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教育理念、手段和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其中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备受关注。该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内化和吸收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以高等农业院校"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选修课为例,准确把握教学优化重点,科学设置教学讲授内容,合理选择讨论主题,优化课程考核,创新采用"森林浴"融入式体验、"辩论赛"式讨论、圆桌课堂讨论方式,探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实践。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传统课堂教学和讨论式课堂教学优点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通过多次讨论和自主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了对绿色生态观念的理解和感悟,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3 Vol. 41 (4): 73-78 [
摘要
] (
40
)
HTML
(1 KB)
PDF
(3895 KB) (
28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