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38卷 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校长论坛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
教学园地
校长论坛
1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
勇强
DOI:
新农科视域下的高等农林院校正面临着一场持续、全面、深入的教育治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高等林业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全局的跨院系、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南京林业大学在对新林科专业建设内涵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转型发展态势和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内外林科专业建设经验,凝练总结了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路,并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0 Vol. 38 (1): 1-4 [
摘要
] (
149
)
HTML
(1 KB)
PDF
(842 KB) (
99
)
5
深耕绿水青山 全面加快新林科建设
沈月琴, 郭建忠, 童再康, 魏玲玲
DOI:
浙江农林大学抓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理念给林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全面加快“新林科”建设,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在“生态引领,求新求变”的理念创新、“需求导向,集群发展”的体系创新、“交叉融合,深耕卓越”的模式创新、“强化职责,激发动能”的机制创新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开设“求真实验班”,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改造传统专业,构建基于课程模块的多学科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现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实施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制度,夯实本科教学核心地位等一系列举措,对“新林科”建设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
2020 Vol. 38 (1): 5-8 [
摘要
] (
259
)
HTML
(1 KB)
PDF
(691 KB) (
104
)
探索与思考
8
浅谈创新驱动背景下的高等学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
齐涛, 谷申杰
DOI: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校科研队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升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专职科研队伍很有必要。近年来,我国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专职科研队伍规模偏小、用人机制建设滞后、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为此,从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构建符合科研规律的科研工作评价体系、加强青年科教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等4个方面,对加强高等学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2020 Vol. 38 (1): 8-12 [
摘要
] (
89
)
HTML
(1 KB)
PDF
(806 KB) (
63
)
13
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的责任与作为——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刘雪梅, 李莉, 刘霞, 靳晶, 吴建平
DOI:
在建设“文化强国”以及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的文学艺术教育教学应敢于担当、有所作为。一是要担负起“阅读文化”的濡染之责,通过培养和提升阅读主体的精神修养、开设阅读学类课程、讲授朗读学类专业理论知识等,助力校园朗读文化和艺术氛围的培育,营造“书香校园”的教育文化氛围;二是要担负起“传统文化”的涵养之责,通过面向全校开设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系列课程并提高课程教学的文化深度、加强文学艺术教育与理工及园林和艺术设计等学科专业的融合、开设具有跨学科特色的文化与文学艺术课程以及文学和国学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等,积淀“国学校园”“人文校园”的教育文化底蕴;三是要担负起“生态审美文化”的陶冶之责,通过结合文学艺术类课程教学大力培育和彰显“生态审美文化”特色,通过美化校园、诗化校园、打造“生态诗意校园”等培育凸显“生态诗意校园”特色的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
2020 Vol. 38 (1): 13-17 [
摘要
] (
153
)
HTML
(1 KB)
PDF
(885 KB) (
49
)
18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探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王娜, 张应辉
DOI: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课程建设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为例,分析了在线课程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在线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课程设计形式单一,二是重建设、轻应用、缺管理,三是忽视在线课程的内涵建设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外已建成的慕课及其他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广大教师依托这些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活动,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同时,提出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措施:一是要转变教育理念,二是要明确在线课程建设目标,三是确立在线课程教学的运行方式,四是对教师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的培训与指导工作,五是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在线课程的建设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020 Vol. 38 (1): 18-20 [
摘要
] (
157
)
HTML
(1 KB)
PDF
(552 KB) (
131
)
学科专业建设
21
基于大众化教育提升林学本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实践与思考
闫小莉, 王德炉
DOI: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提升国民素质以及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体制变革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更为突出。当前,林业在社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社会对林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林学专业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优秀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尚不能有效满足林学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高等林业教育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对大众化教育与精英化教育背景下培养理念和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大众化教育对林学本科教育产生的影响。同时,在贵州大学林学本科专业开展了基于大众化教育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实践探索:一是通过实施导师制,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二是通过鼓励学生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组织与相关行业、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提升认知能力;四是通过开展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的结合。从改革后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获奖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数据看,上述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升林学本科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深化改革的设想:一是以人为本,实施分类培养;二是采取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四是推行开放式办学,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以期为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专业人才。
2020 Vol. 38 (1): 21-27 [
摘要
] (
165
)
HTML
(1 KB)
PDF
(3290 KB) (
67
)
职业教育
28
农林类专业增设无人机专业方向的实践探索——以福建三明林业学校为例
翁智龙, 林峰铭, 黄云鹏
DOI:
当前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在农林行业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福建三明林业学校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开展了无人机方向在农林类专业上的实践探索,以培养大批无人机相关人才,满足社会对无人机专业人才的需要。福建三明林业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实施“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开设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无人机方向)专业和现代林业技术(无人机方向)专业,不断地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室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无人机研发以服务现代林业需求,提高无人机扩展应用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目前,无人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技术服务不断扩散,引领了“校企行”协同创新发展。探讨无人机与农林业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可以为无人机在农林业生产服务打下扎实的基础。
2020 Vol. 38 (1): 28-31 [
摘要
] (
174
)
HTML
(1 KB)
PDF
(778 KB) (
63
)
教学园地
31
基于使用后评价理论的“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项目为例
邱玲, 房星悦, 高天
DOI:
当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项目普遍缺乏使用后的评价与信息反馈机制(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导致设计者的最初想法与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情况常常不一致。因此,基于POE理论,探讨了将其引入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并以“风景区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为例,引导学生运用POE理论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总结了博览园存在的3大问题:一是园内道路分级混乱,二是园内各区域功能划分不明确,三是农业文化氛围营造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运用POE理论,提出了博览园景观设计的改造方案:首先,将道路重新分级,保证园路通达全园;其次,对现有的各个区域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增强园区的实用性,提升游客的使用感;最后,设置雕塑小品,增加文化氛围。课程改革不仅调动了学生自我探索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的设计意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1): 31-35 [
摘要
] (
208
)
HTML
(1 KB)
PDF
(3642 KB) (
64
)
35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敖红, 张秀丽, 李晓岩, 吴迪, 王晶英
DOI: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农林、师范等院校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时数减少、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因此如何改变现有的“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探讨了网络—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首先通过引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展在线互动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其次,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优化实验项目,采用全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将教学方式、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2020 Vol. 38 (1): 35-39 [
摘要
] (
220
)
HTML
(1 KB)
PDF
(1571 KB) (
121
)
40
参与引导式教学模式在“木制品生产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何正斌, 伊松林, 赵小矛, 母军
DOI:
“木制品生产工艺学”是木材科学与工程及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修课程,但现有的课程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较为详细,而实践教学环节欠缺,导致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程度较低,加之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使学习及教学效果都不够理想。针对这些问题,以企业木制品生产过程实例为载体,采用“理论讲解-小组实践-总结创新”的参与引导式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一是由实际案例导入课程教学的“理论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理论知识的来源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小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内化和应用理论知识。三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总结创新”,将生产中的表面现象提升到理论高度,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从而解决更多的生产实际问题。四是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式。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考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融入到实际生产中。通过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参与引导式教学模式对其他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0 Vol. 38 (1): 40-45 [
摘要
] (
156
)
HTML
(1 KB)
PDF
(2875 KB) (
55
)
45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张海燕, 陈志泊, 徐艳艳
DOI:
“C++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慢慢产生厌倦甚至害怕编程的情绪。为此,提出了“1+2+3”教学模式,课上课下双管齐下全方面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和调试技能。在课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满足学生课后巩固、复习、查缺、补漏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编程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1): 45-48 [
摘要
] (
196
)
HTML
(1 KB)
PDF
(655 KB) (
56
)
49
案例教学法在“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张振明, 张明祥
DOI:
“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的重点是应用AutoCAD制图软件开展课堂教学,旨在指导学生依据保护区和湿地工程规划熟练绘制二维平面图。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探索,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中,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实施模式、课程设计、案例选取,并评估其最终的实施效果。通过“课前案例搜集筛选—课堂内容与案例分析结合讲授—课后教学效果反馈及反思”一套完整的教学,使得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基本操作、自然保护工程相关理论应用以及设计理论与实践这3个层面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帮助“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提升了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相关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2020 Vol. 38 (1): 49-51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1519 KB) (
127
)
52
“心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金灿灿
DOI:
“心理统计”课程在本科心理学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但传统的“心理统计”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有待提升;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易产生厌倦感;受限于传统课程环境,学生参与度少;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等。提出并实施了“心理统计”课程的案例实践教学模式、联合备课的分块专题教学模式、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取得了融合课程的基本目标和长期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以及有效分配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教学改革效果。
2020 Vol. 38 (1): 52-54 [
摘要
] (
155
)
HTML
(1 KB)
PDF
(557 KB) (
104
)
55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作文词汇错误分析与教学建议
梁艳春
DOI: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错误是最为突出的一种语言错误。以北京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上传到批改网上的148份英语作文为语料,借鉴错误分析理论,从学生的作文中鉴定出845处词汇错误,归类为词汇形式错误和词汇语义错误。分析结果显示,词汇语义错误比例稍大于词汇形式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有: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知识不扎实、词汇知识不牢固、语际错误和语内错误以及学生缺乏练习。结合教学经验,构建出消除词汇错误的三主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2020 Vol. 38 (1): 55-58 [
摘要
] (
189
)
HTML
(1 KB)
PDF
(584 KB) (
176
)
59
“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赵长林
DOI:
“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植物保护、林学、园林等专业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基于近2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教学形式陈旧、实习课时较少、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内容相脱节、实习考核方式单一、教师梯队设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塑造理论与实践互融的野外实习生态体系,探索了“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改革措施:一是要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进行科研探索的能力;三是基于“互联网+”开展野外实习;四是将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有机结合;五是探索多元化的课程野外实习的考核方式;六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了课程野外实习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
2020 Vol. 38 (1): 59-62 [
摘要
] (
134
)
HTML
(1 KB)
PDF
(696 KB) (
120
)
63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背景下“风沙物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
蒙仲举, 何丽娟, 党晓宏, 韩彦隆, 汪季
DOI:
“风沙物理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风沙运动规律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在探索风沙物理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针对“风沙物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评价缺少科学性等问题,探讨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增设综合性实验,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二是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创新实验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四是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风沙物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活跃度明显提高,学生对课程实验由最初的不感兴趣到主动提问、主动思考,表现出极大的科研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020 Vol. 38 (1): 63-66 [
摘要
] (
179
)
HTML
(1 KB)
PDF
(755 KB) (
66
)
66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优化——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李春涛, 郑宏兵
DOI: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针对传统“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缺乏、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的优化途径。一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内容,以实际案例为抓手,从课程教学准备阶段、实习案例认知阶段、实习成果展示阶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二是优化综合实习的教学资源,增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建立虚拟园林工程实验室,改造计算机机房、模型室,为学生开展综合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三是优化综合实习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对综合实习内容的预习教学、综合实习案例的认知教学及综合实习成果展示教学,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践能力。四是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综合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课程预习报告》和《案例认知报告》以及实习案例的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采取的是教师团队评分、学生实习小组互评和小组自我评分3种方式,优化后的课程评价方式既体现了对学生在实习过程的评价,又兼顾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优化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0 Vol. 38 (1): 66-69 [
摘要
] (
225
)
HTML
(1 KB)
PDF
(643 KB) (
80
)
70
基于乡村建设项目开展“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
叶郁
DOI: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计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风景园林学科积极探索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践教学途径,并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加以实施。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具有独特性:首先,乡村建设项目的选题来源于实际生活;其次,课程实践教学以团队形式开展;最后课程实践教学应有成果展示环节。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从3个途径开展:一是在场地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自然生态审美观,二是在设计立意阶段帮助学生转变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三是在构建设计元素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以自然为家园的意识。基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动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明确专业追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020 Vol. 38 (1): 70-73 [
摘要
] (
223
)
HTML
(1 KB)
PDF
(882 KB) (
67
)
74
“森林经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闫东锋, 李继东, 毕会涛, 朱玉芳
DOI:
“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教学内容丰富、信息化水平高的特点。在“森林经理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与林业发展要求不适应,课程教学内容与林业实际生产相脱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为做好“森林经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巩固课程在林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根据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对课程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全面分析“森林经理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森林经理学”专业核心建设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一是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的外延;二是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三是构建多样性的教学组织形式,设置林间课堂、开展综合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四是提升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强“森林经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后,课程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教学模式和形式得到完善和丰富,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020 Vol. 38 (1): 74-78 [
摘要
] (
186
)
HTML
(1 KB)
PDF
(616 KB) (
85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