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耕绿水青山 全面加快新林科建设 |
沈月琴, 郭建忠, 童再康, 魏玲玲 |
浙江农林大学, 杭州 311300 |
|
|
摘要 浙江农林大学抓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理念给林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全面加快“新林科”建设,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在“生态引领,求新求变”的理念创新、“需求导向,集群发展”的体系创新、“交叉融合,深耕卓越”的模式创新、“强化职责,激发动能”的机制创新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开设“求真实验班”,着力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改造传统专业,构建基于课程模块的多学科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实现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实施院长主管本科教学制度,夯实本科教学核心地位等一系列举措,对“新林科”建设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
|
|
关键词 :
新林科,
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专业一体化,
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
|
[2] |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
[3] |
应义斌,梅亚明.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9(1):1-6.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EB/OL].(2019-07-02)[2019-07-16].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907/t20190702_388628.html.
|
[1] |
勇强.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1-4. |
[2] |
鲁锋. 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4): 40-42. |
[3] |
闫东锋 毕会涛 李继东. 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21-25. |
[4] |
董希斌 徐华东 李耀翔 狄海廷 林文树. 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5): 6-11. |
[5] |
马明国1薛智敏1张学铭1许凤1李勇2. 高等院校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4): 23-26. |
[6] |
杨 华 朱子卉. 美国5所高校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4): 68-72. |
[7] |
周统建.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3): 7-12. |
[8] |
李 斌 翟雪峰 李德才 刘 莉 马翔宇. 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3): 28-30. |
[9] |
茹煜 郑梅生 缑斌丽 李建华 周宏平. 依托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校企联合指导学生团队毕业设计[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2): 5-9. |
[10] |
王正加 唐永超. 高等农林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2): 26-30. |
[11] |
米锋.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体系构建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1): 26-30. |
[12] |
罗小林 陈礼辉 黄六莲 饶久平 刘 婧. 高等农林院校轻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1): 31-34. |
[13] |
刘亚秋 陈广胜 景维鹏 王鹍. 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信息工程学科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4): 20-24. |
[14] |
刘占柱 尚微微 徐玲. 卓越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2): 14-18. |
[15] |
武来成 董新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2): 22-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