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41卷 2期
刊出日期:2023-03-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教育
 
 
       探索与思考
1 资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李明, 王铁成, 郭俏
DOI: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资源环境类专业下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等4个专业,在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中面临着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训练、学生前期缺乏系统的科学技能训练、对毕业论文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关系认识不足、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的积极性不高且个人"软实力"不强等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以加强资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一是注重课堂教学与综合能力训练的结合,为创新创业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编写科学研究方法指南,增加投入以完善辅助材料的配置,为加强科学技能训练提供保障;三是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强化毕业论文和创新创业训练的过程性指导;四是加强创新创业项目与教师科研的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五是开设创新创业专题讲座,提高学生个人的"软实力"。通过上述举措,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取得了突出的课外学术成果,并在毕业后获得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同时,教师也取得了显著的教改成果,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双赢"。实践证明,资源环境类专业制定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提高了创新创业训练的针对性,为新型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强了教师指导,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2023 Vol. 41 (2): 1-5 [摘要] ( 35 ) HTML (1 KB)  PDF (2395 KB)  ( 54 )
6 “小神农”种植竞赛设计与运行机制探索
李得孝, 冯永忠, 孙优优, 严文献
DOI:
高等农林教育肩负着培养知农爱农新型农科人才的重任。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耕读相兼"的农业教育思想为指导,自2018年起连续组织开展"小神农"种植竞赛活动,形成特色实践教育的新"亮点"。"小神农"种植竞赛活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类3个专业的新版培养方案紧密对接,通过将作物学知识的自主学习与农事操作锻炼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自主选择作物、亲自种植管理、系统观察记录和主动参阅相关文献等环节的过程中,熟悉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事操作,加强"三农"情怀、科研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激发科学思维和专业兴趣,并将对农事和专业的认知付诸具体行动。但是,种植竞赛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普遍反映种植活动中的实操培训不够,缺乏个性化培训;二是学生在种植实践中做事方式不当、时间管理能力较差;三是学生在种植竞赛活动中的表现差异明显。为此,提出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种植竞赛活动的设计和运行机制,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一是搭建远程实践课程平台,汇聚多方资源,营造专题网络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二是优化"小神农"种植竞赛活动运行机制,依托班级群、协会群、学院群和师资群等4个网络交流群,建立任务下达与经费保障系统、日常监督管理系统和师资保障系统;三是细化种植竞赛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制度,提升活动的规范化水平;四是改革种植竞赛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按宿舍分组、地块分配具体到人并以标牌明示,通过明晰任务责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保证全员参与;五是集中培训与常态化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农事操作综合实践能力;六是拓展种植竞赛活动生成的议题,有效激发学生对农科专业的兴趣,引导自主开展深入学习;七是不断提升种植竞赛活动的科技含量,强化学生对智慧农业的体验。
2023 Vol. 41 (2): 6-9 [摘要] ( 61 ) HTML (1 KB)  PDF (1122 KB)  ( 33 )
10 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路径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
刘旭梅
DOI:
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介绍了毕业生离校教育现状。通过座谈、电话回访、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分析了该院离校教育中出现的有效离校教育时间较少、常规的离校教育内容单一、离校教育缺乏差异性等问题及其原因。探索了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时间片段化、教育思想活动化、教育学生差异化等新路径,为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教育实践证明,毕业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内涵显著提升,高校对毕业生的离校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社会对毕业生责任服务创先争优意识高度认可。
2023 Vol. 41 (2): 10-14 [摘要] ( 50 ) HTML (1 KB)  PDF (943 KB)  ( 40 )
15 基于翻转课堂的法学专业教学生态系统建设路径研究
庄乾龙
DOI:
法学专业属于典型的应用型学科。强化法律知识学习,提升法律实践技能和法律素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翻转课堂倡导将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生态系统内涵,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法学专业教学生态系统建设体系,通过对法学专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配套制度等各要素进行优化,使教学系统形成生态式逻辑链条,在交叉互动中共荣共生、平衡发展,从而实现基于翻转课堂的法学专业教学生态系统建设,有效提升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翻转课堂的法学专业教学生态系统建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2023 Vol. 41 (2): 15-22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1513 KB)  ( 49 )
       思想政治教育
23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杨超, 付亦重, 胡明形
DOI:
西方经济学是基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而总结出的市场与社会运转规律。"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在客观上面临着一定困难。只有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相应变革,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才能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既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更要传输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高度数学化的理论模型推导,缺少人文元素,尤其是缺少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内容。为此,设计了"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方案,通过从经济思想史中提炼思政元素、从教学内容发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法中植入思政元素、在考核方式中体现思政元素4种具体途径,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使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知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023 Vol. 41 (2): 23-27 [摘要] ( 73 ) HTML (1 KB)  PDF (966 KB)  ( 40 )
28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实木家具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探索
安大昆, 王天龙
DOI: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经之路。"实木家具综合实习"是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综合实习教学中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实木家具综合实习的特点,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思政元素融入实木家具综合实习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和思想价值引领有效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了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人才。
2023 Vol. 41 (2): 28-32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843 KB)  ( 50 )
       学科专业建设
33 “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探索
杜克兵, 舒常庆, 蔡月, 周志翔, 王鹏程
DOI:
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都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启动的"新农科"建设对林学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也随之有所改变。传统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认识不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教学管理体制弹性不足、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易行、林科教协同育人力度不够、为学生提供的拓展国际视野的空间有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林业行业以及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华中农业大学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路,并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深刻领悟新时代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其内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或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听、学、练、考、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以"三全育人"和课程群建设为核心,构建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课程群的课程体系。三是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包括国家、学校、学院3个层级的创新训练体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五是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林科教协同育人新机制。六是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涉农类高校或研究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实践证明,"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 Vol. 41 (2): 33-39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170 KB)  ( 93 )
       高职教育
40 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陆康英, 邓婷婷, 胡会先, 陈兴华
DOI:
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反映。通过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评价,可以检视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林业技术专业群主要包括林业技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专业,其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助力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林业技术专业群的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构建包括职业认知适应、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等4个维度的职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各级指标赋权的基础上,设计了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量表。在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总体不高,其中职业技能适应能力最强、职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职业认知适应能力较弱、职业心理适应能力最弱;同时,毕业生的人口统计变量与职业适应能力有着不同的关系。其中,男生在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两方面强于女生;不同生源毕业生在职业认知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方面的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生源毕业生、城镇生源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毕业年限在3年(含)之内的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适应得分逐年上升,但毕业年限3年以上的得分有所下降;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经历和兼职经历均与职业适应能力有显著正相关;而不同专业、是否是第一自愿、工作内容是否与专业相关等3个人口统计变量与职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林业技术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一是构建蕴含"生态文化、森林品格、林业情怀"的文化育人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二是深化产教研融合,建立政、企、校共育机制,提升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三是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精准识才、协同育人,创造多元化就业形式。
2023 Vol. 41 (2): 40-46 [摘要] ( 67 ) HTML (1 KB)  PDF (6110 KB)  ( 67 )
       教学园地
47 翻转课堂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
王琼, 林凤丽
DOI:
翻转课堂教学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前讲授、课中内化的模式,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完成知识的探究与升华。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实验课程教学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讲解、学生机械操作的模式,严重阻碍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此,西华师范大学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实施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3个阶段,覆盖课前准备与预实验、课中讲解与操作、课后总结与反思等教学环节。为了评估教学效果,从预实验、讲解实验、课堂讨论、出勤和实验报告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基于实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的评价,并基于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要求进行了相应评价。结果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等8项毕业要求有较强的支撑,特别是在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是,实施过程中在课前准备的信息化、实验讲解的高效化、课堂讨论的最优化、操作考核的科学化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平台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完成课前准备和预实验,在学生讲解实验环节增加试讲环节和教师考核与指导环节,从思想上重视、充分发挥预实验学生小组的带动作用、增强讨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营造积极的讨论氛围等方面入手提升课堂讨论的效果,通过增加随堂测验、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进行考核、在期末考试中随机抽取重点操作内容进行考核等提升实验操作考核的科学性。
2023 Vol. 41 (2): 47-52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2108 KB)  ( 56 )
53 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曲鲁平, 范海兰, 张玮尹
DOI:
林学专业的森林康养方向是近年来为满足"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人才需求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新设的培养方向,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满足我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需求。"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的核心课程,教学重点关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间及其与森林环境的相互关系,同时涉及生物学、环境学和森林经营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理论教学内容繁杂、课程案例缺乏专业衔接、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提出了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核心课程"森林生态学"的教学改革举措:依据专业需求与培养目标,调整优化理论教学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理论教学内容与专业的衔接度,充分发掘和填补专业案例库;充分利用地区资源和森林康养基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开展特色实践教学活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内容与林学专业(森林康养班)的契合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了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2023 Vol. 41 (2): 53-57 [摘要] ( 52 ) HTML (1 KB)  PDF (870 KB)  ( 87 )
58 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应用于“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理)”课程实验教学的探讨
韩婧, 熊典广, 梁小红, 宗世祥
DOI:
阐述了"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理)"课程中传统显微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的优势。实践表明,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是传统显微镜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将其应用于"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理)"课程实验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观察效果和教师的课堂指导效率,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完善了实验课的考核模式,整体上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也出现一些管理和使用的问题,需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优化课程结构,才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23 Vol. 41 (2): 58-61 [摘要] ( 33 ) HTML (1 KB)  PDF (692 KB)  ( 29 )
62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探索提升高等林业院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徐娟, 朱平, 侯英, 邓书端, 李向红
DOI:
传统的"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综合实践能力不强。因此,笔者紧扣林业院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社会需求,提出将学科竞赛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分析学科竞赛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势的基础上,从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将"平台驱动""以赛促教"的理念应用到"生物质能源"教学实践,旨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表明,"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各项学科竞赛成果量价齐升,学生专业素养明显加强,实现了课堂摄入、思路解剖、实践输出"三步走"策略。
2023 Vol. 41 (2): 62-67 [摘要] ( 57 ) HTML (1 KB)  PDF (1123 KB)  ( 58 )
67 以“山水元素”为切入点的“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探究
秦明一, 张超
DOI:
山水文化在我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营建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园林史教育作为获取传统园林价值观取向的主要课程,是学生了解中国"山水思想""环境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本途径。传统的"中国园林史"教学以注重形式、空间、功能的园林案例分析为主,割裂了中国园林显性物质空间与隐性价值观的关联,导致中国园林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无法被理解。本文将中国园林中的山水元素作为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将山水元素与中国园林历史发展主线相融合,按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秦汉以前为中国山水园林发展的起点,教学重点在于探索中国园林的起源方式;魏晋至唐时期教学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的历史环境观和培养山水审美意识;元明清时期的教学重点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对现存经典园林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2023 Vol. 41 (2): 67-71 [摘要] ( 29 ) HTML (1 KB)  PDF (3014 KB)  ( 42 )
72 “双碳”目标下“景观生态规划与修复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徐昉, 董丽
DOI: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未来几十年里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景观生态规划与修复技术"课程关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与生态修复,是否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也是评判景观生态规划与修复的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景观生态规划与修复技术"课程既有的教学设计虽然考虑了一部分固碳、减碳的内容,但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针对性不够系统全面,对相关的路径方法没有整体的介绍。课程教学可以从知识更新、理念传导、思维训练、方法应用、效果展示等方面融入"双碳"目标。调整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既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又可以将"双碳"目标作为指导分析问题、规划设计和生态修复的依据;调整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沙盘推演"、考察实习和项目招投标模拟等,让学生更深刻灵活地掌握"双碳"知识、碳排放测算方法,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使"双碳"目标导向成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思考问题、完成项目时的思考重点。
2023 Vol. 41 (2): 72-75 [摘要] ( 86 ) HTML (1 KB)  PDF (736 KB)  ( 233 )
76 存量时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前期调研分析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以重庆大学为例
许芗斌, 许诗凯
DOI:
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前期调研环节作为强调设计程序的首个步骤,除了强调采集、整理与分析基础信息的能力训练外,更注重引导学生完成过程化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论的完整训练。基于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响应,提出了现阶段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注重存量导向价值观的方法论训练。以重庆大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前期调研分析环节教学为例,传统前期调研训练存在对复杂化、动态性问题的回应不足,对综合性、多样化调研手段的训练不够,对逻辑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足等问题。在完善传统调研方法基础上,基于存量更新背景提出了包含梳理现状问题、盘点存量资产、社群需求画像3个途径在内的存量导向调研方法,强调了以"问题—资产—需求"为核心线索的过程化设计教学方法,围绕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2023 Vol. 41 (2): 76-78 [摘要] ( 65 ) HTML (1 KB)  PDF (607 KB)  ( 58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