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探索提升高等林业院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
徐娟1, 朱平2, 侯英1, 邓书端1, 李向红1 |
1. 西南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昆明 650224; 2. 云南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研究院, 昆明 650228 |
|
|
摘要 传统的"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综合实践能力不强。因此,笔者紧扣林业院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社会需求,提出将学科竞赛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分析学科竞赛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势的基础上,从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将"平台驱动""以赛促教"的理念应用到"生物质能源"教学实践,旨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表明,"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各项学科竞赛成果量价齐升,学生专业素养明显加强,实现了课堂摄入、思路解剖、实践输出"三步走"策略。
|
|
关键词 :
学科竞赛,
林业高校,
教学质量,
生物质能源
|
|
基金资助: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学科竞赛的林业高校化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措施与实践",项目编号ZD202001;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林业高校《材料研究及分析方法》金课建设途径与实践",项目编号YB202017。 |
[1] |
宋晨晨,何继江,张浩然.欧盟国家生物质能源供热利用综合分区:欧洲经验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5):67-76
|
[3] |
张勤,米锋,张轩畅,等.系统动力学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7,30(4):7-12
|
[4] |
李晋,蔡闻佳,王灿,等.碳中和愿景下中国电力部门的生物质能源技术部署战略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59-64
|
[6] |
白泉.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J].中国能源,2021,43(3):52-54
|
[9] |
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R].北京:国家能源局,2016:1-5
|
[11] |
陈丛瑾,童张法,胡华宇,等.生物质能源与工程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3):52-56
|
[13] |
徐娟,朱平,侯英,等.融合科技竞赛的林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3):113-114
|
[2] |
袁惊柱,朱彤.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与政策研究综述[J].中国能源,2018,40(6):16-20
|
[12] |
徐娟,刘建祥,李云仙,等.林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2(4):101-103
|
[14] |
杨志斌,赵昕.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8,21(5):238-240
|
[16] |
周志勇,侯继华,张春雨,等."互联网+"背景下"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改进: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3):71-74
|
[19] |
任学勇,张扬,贺亮,等.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1-205.
|
[21] |
崔宗均.生物质能源与废弃物资源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1-257.
|
[22] |
毕晓白,张巳瑛,张志文.关于程序探索教学的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2002(3):74-77.
|
[24] |
马明国,蒋建新."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4):64-67.
|
[7] |
马隆龙,唐志华,汪丛伟,等.生物质能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4):434-442
|
[10] |
蒋建新,朱莉伟,宋先亮,等."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4):51-53
|
[17] |
孙立会,朱雅,李芒.大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8):1-5
|
[20] |
李文哲.生物质能源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246.
|
[8] |
耿爱欣,潘文琦,杨红强,等.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评估[J].资源科学,2020,42(3):536-547
|
[18] |
张蕴薇,杨富裕,孙永明,等.生物质能源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302.
|
[5] |
朱法华,王玉山,徐振,等.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路径研究[J].电力科学与环保,2021,37(3):9-15
|
[15] |
王冲.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相融合探索与实践:以《建筑工程定额与清单计价》课程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0):84-85
|
[23] |
张文博.基于大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课程教学质量实证分析:以"木质环境学"课程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4):12-16.
|
[1] |
宋先亮, 金小娟. 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8-11. |
[2] |
郭学涛, 毛若帆, 郎梦凡, 贾汉忠.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61-63. |
[3] |
贾国栋, 余新晓, 牛健植, 伦小秀. “流域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04): 56-59. |
[4] |
侯建, 陈建成, 宋洪峰, 董雨. 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28-34. |
[5] |
张守红, 王云琦, 张建军. 研讨式教学法在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33-37. |
[6] |
解小莉, 吴养会. 提升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59-62. |
[7] |
张文博. 基于大学生参与度调查的课程教学质量实证分析——以“木质环境学”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4): 8-12. |
[8] |
徐铭铭, 房小红, 赵亚琴. 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5): 8-13. |
[9] |
张文博 田芝凡.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林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26-30. |
[10] |
朱洪涛 封莉 李敏 孙德智. 基于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给水排水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1): 63-65. |
[11] |
边黎明 沈欣 冉严娟 席梦利. 提高全英文集中授课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以南林UBC合作项目开展的“森林遗传学”课程教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1): 70-72. |
[12] |
钮世辉. 高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1): 18-22. |
[13] |
周志勇 郑景明 康峰峰 李俊清. “森林生态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综合实习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4): 30-33. |
[14] |
薛智敏 马明国 李明飞. 案例教学法在“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4): 61-63. |
[15] |
杜庆章 张德强. 新形势下林业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3): 26-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