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41卷 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与思考
1 人居环境类专业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邵伟丽, 楼红旗, 王静, 徐丽华
DOI:
模型制作是设计理念最直观有效的表达方式。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对于人居环境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类专业的模型实验室建设实践为契机,从培养创新人才需求入手,总结模型实验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位置分散且使用面积不足;仪器设备分散管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分区不完善,空间规划不合理;未建立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人居环境类专业的特点和模型实验室的规划目标,从实验室资源整合与空间扩充、实验室功能完善、优化实验室分区等方面总结了模型实验室建设思路,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实验室内人员、设备和环境的管理,切实保障模型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全力服务于人居环境类专业培养创新人才。
2023 Vol. 41 (1): 1-5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973 KB)  ( 108 )
6 基于“四位一体”教学能力培养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王磊, 姚晓霞, 柴田
DOI: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力保障。高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创新教师培养方式、优化教师发展环境、指导帮助和促进教师成长。教学竞赛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教学竞赛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推进基于"育人""技能""信息化""创新"四位一体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竞赛体系,即包括课程思政竞赛练兵、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微课竞赛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发挥教学竞赛作用,建议需要在竞赛团队建设、评价体系设计完善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投入。
2023 Vol. 41 (1): 6-10 [摘要] ( 52 ) HTML (1 KB)  PDF (1583 KB)  ( 67 )
11 完善林业科技期刊网站出版伦理规范 助力学术诚信教育
程朋军, 栗丹阳
DOI: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媒介,也是培养科研人员学术素养的重要平台。科技期刊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对净化科研环境和学术出版环境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对林业科技期刊网站出版伦理规范建设的研究不够,对整体情况了解不全面。为此,以我国目前正式出版的53种林业科技期刊为调查对象,对期刊网站设置出版伦理规范相关栏目和内容的情况以及面向作者、审稿专家和出版方制定出版伦理规范要求的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林业科技期刊网站出版伦理规范建设主要存在出版伦理意识薄弱、出版伦理制度不甚完善、不同类型主办单位期刊的出版伦理规范建设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林业科技期刊网站出版伦理规范建设。一是增强期刊的出版伦理意识,面向作者、审稿人、编辑部或编辑加强宣传和教育。二是完善期刊网站出版伦理类栏目和内容的设置,除了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专栏之外,在明确学术道德、科研诚信、出版伦理等方面具体规定的同时,还应提供制定出版伦理规范依据的政策性文件和法规等,并细化和明确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和编辑部乃至读者等各方在出版伦理规范中的职责。三是重视出版伦理规范的宣传教育,一方面期刊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科研人员和编辑出版人员学习出版伦理知识和相关规定,督促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另一方面高校主办的林业科技期刊要充分发挥在教育资源上的优势,通过开设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课程或讲座,以及将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科研指导相结合,对科研人员和在校师生加强教育,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培养正确科研理念、创造良好学术风气中的作用。
2023 Vol. 41 (1): 11-15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763 KB)  ( 53 )
       思想政治教育
16 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以“林业遥感”课程为例
崔天翔, 梁子瑜, 曹林
DOI: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育人与育才为一体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林业遥感"课程作为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特色课程,担负着专业知识传授以及地学和林学价值启迪的重任,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林业遥感"课程开展了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一是加强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建立"请进来、走出去"培训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内部的思想政治学习交流制度,健全校、院、系3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信息反馈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从哲学思维、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历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等角度深入挖掘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生态素养培养的育人元素,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知识体系。三是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综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专题式、讨论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四是以思政育人理念为指导,对教师考核和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师生同评"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师自评等多种形式,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角度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育人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通过学生自测和互测、教师评测、阶段性考核、分组式考核相结合,以及在课程知识点考核中融入哲学思维、民族精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考察等,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和全要素的监测、考核、评价和反馈。
2023 Vol. 41 (1): 16-21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2740 KB)  ( 60 )
22 “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孙永江, 苏淑钗, 赛江涛
DOI:
"经济林栽培学"是经济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经济林树种栽培理论和实践技术,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课程内容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和保障,拥有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文章在分析"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及科学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并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采用案例教学,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课程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专业价值,树立了良好的价值观,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促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41 (1): 22-26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3505 KB)  ( 55 )
27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林善枝, 修宇, 侯佳音, 张柏林
DOI: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实践应用性强,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的重要实践课程。然而,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仍多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式、形式化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实验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实验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创新型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课程内容,分析了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育人教学目标制定、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教学环节设计以及开放性实验管理和量化式成绩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构建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并在课程实验环节进行了具体实践,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同步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能有效地服务于一流本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
2023 Vol. 41 (1): 27-31 [摘要] ( 54 ) HTML (1 KB)  PDF (815 KB)  ( 142 )
       学科专业建设
32 新时代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拓展
柯水发, 纪元, 温亚利, 孔祥智
DOI:
新时代,中国林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林业经济管理活动多样化,利益主体愈加多元化。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林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林业经济管理学科与日俱增的重要性相比,其学科体系发展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学科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讨论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科拓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立足国情提出以下观点:理论基础拓展的"三层融合",即要融合林学及其相关的自然科学理论,融合公共管理学、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经济管理理论,融合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哲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内容向"四个方向"拓展,即锚定战略热点研究、开展多主体融合研究、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加强思政建设研究;拓展研究方法的"三个需要",即需要形成问题意识,需要审慎使用、灵活融合质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需要向自然科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跨领域先进知识、技术与方法拓展。这些观点对于推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促进"新农科""新林科"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2023 Vol. 41 (1): 32-39 [摘要] ( 56 ) HTML (1 KB)  PDF (1365 KB)  ( 87 )
40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
王晋芳, 武小钢, 张士允
DOI: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满足山西省以及中西部地区城乡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山西农业大学城乡规划本科专业2021新版培养方案以学制改革为契机,在原有的建筑学、风景园林和生态学特色基础上加强了乡村规划特色,充分发挥了在人居环境规划设计领域的突出优势和农业农村领域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针对课程体系部分存在的课程内容急需更新、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间的相互衔接不合理、学时和学分的标准要求制约课程体系的优化等问题,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措施。一是遵循能力培养规律,根据专业发展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立足区域,服务地方,强化特色课程建设。二是科学规划课程安排,根据城乡规划专业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按照学年分段优化课程体系构成,合理分配学分学时;调整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加强课程间的相互衔接。三是优化课程内容,整合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扩充,建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实践内容间的有机联系;改进课程考核,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兼顾理论知识掌握与实际应用的考核,推进考核主体多元化。四是按照学科基础、专业核心和综合实践等3个层次设置实践类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3 Vol. 41 (1): 40-44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830 KB)  ( 196 )
       研究生教育
45 “五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杨秀娟, 侯天顺, 任文渊
DOI:
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缺乏整体规划、形式化和零碎化现象严重、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化、理论研究的前沿性和协同性不够,以及导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化、研究生的管理教育简单化等问题。为此,对应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5个实施主体:高校各职能部门、研究生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导师等,提出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理论建设、意识建设"五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思路,从而形成各部分内容既相互依存又各有侧重的思政教育有机生态系统,通过相互协同完成高校的育人目标。"五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质内涵主要包括等以下5个方面:优化顶层设计,从目标、制度到队伍和平台全方位布局思政育人,统一规划,多方协调,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为载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优化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改进班级组建形式,强化研究生管理,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导师责任制,明确导师责权,健全激励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纳入奖励、评优、职称评定等评审体系,切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融通,将单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变为全课程体系的思政教育,将单一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全方位育人。实践证明,"五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施能够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及导师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目标。
2023 Vol. 41 (1): 45-49 [摘要] ( 57 ) HTML (1 KB)  PDF (1659 KB)  ( 51 )
50 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王旭, 于晓艳, 李壮
DOI:
联合培养基地是实施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托,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面临着林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实践经费划拨不足、校外导师作用发挥不够以及基地的设施不完善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此,提出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一是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创新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0.5+1+0.5"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实现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培养模式优化间的相互促进。二是遵循分级管理、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高校与合作单位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制定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法,明确合作双方各自的职责;制定现场实践管理制度,加强林业硕士基地学习和实践的管理。三是通过完善专业学位导师的遴选办法和制定校外导师的聘任办法以及定期联合开展工作评估和绩效考核等,为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奖励或惩罚提供依据;通过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奖惩机制,实施有效管理,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的效能,从而更好地促进联合培养基地的发展。四是加大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科研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基地实验室建设,补充和更新仪器设备,加强与科研平台的协同,健全森林经营档案,加强林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完善与提高基地的生活条件等。基于以上思考,山东农业大学与药乡林场合作,在基础设施和科研实力建设、教师与技术人员培养培训、林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与国家科研平台融合深化产学研合作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3 Vol. 41 (1): 50-54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869 KB)  ( 28 )
55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李宗波, 赵宁, 杨斌
DOI:
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林业发展的新型人才是新林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西南林业大学林学、森林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山水林田湖草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安全密切相关。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以及研究的前沿进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①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植物-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环境关系整合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与资源管理体系,以实现有害生物调节与控制的协调统一;②采用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林间实训等多元混合式教学探讨问题成因,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建设多学科、多方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林学及相关专业的探求欲,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提升。
2023 Vol. 41 (1): 55-59 [摘要] ( 57 ) HTML (1 KB)  PDF (959 KB)  ( 209 )
       教学园地
60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张瑜, 马超, 汪涛, 张柏林, 王丰俊
DOI:
"食品化学"是北京林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知识体系架构和能力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食品化学"课程及学情特点的分析,发现该课程教学存在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冗杂且缺乏特色、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以下改革措施:①构建多元化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方位育人;②优化教学内容,交叉内容课前学习,增加特色内容,解决了教学内容繁多、重复、枯燥等问题;③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延伸课堂长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④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学习过程评价,避免以单一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习效果。教学改革实践后,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更加夯实,综合成绩稳步提升;知识运用更为灵活,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彰显专业素养,科研能力、学术视野、专业认同感得到提升。
2023 Vol. 41 (1): 60-63 [摘要] ( 84 ) HTML (1 KB)  PDF (724 KB)  ( 44 )
64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杨珺, 李颖岳, 薄文浩, 林善枝
DOI: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农林院校重要的应用型基础课程。分析了北京林业大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抽象、学生的课程学习目标与科研和生产实践的需求不符等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借力"互联网+"改革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建设"试验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促进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升级的构想。"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自主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相关成果对实现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23 Vol. 41 (1): 64-67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744 KB)  ( 45 )
68 基于多维能力培养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课程为例
唐晶磊, 刘斌, 黄铝文, 张晓婷, 牛当当
DOI:
高质量的本科教育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立足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是大数据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存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授课方式陈旧、教材建设滞后、实验条件不完善、校企联合环节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为满足社会对智能决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技术及多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多维能力培养模式为先导,以大数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科研元素融入教学各环节,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助教学资源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理论教学上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采用科研专题化教学方式,并加强课程间融合和教学团队间的相互融合;实践教学上实现项目驱动的校企联合实训,实施科研任务化的课程设计;辅助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实现资源多样化和辅助教学资源的平台化共享;课程考核方式上细化平时考核,并加强期末考核的深度与广度。多维能力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全面提高了大数据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实现了高质量教学和多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2023 Vol. 41 (1): 68-73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1037 KB)  ( 89 )
74 “保险学”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邓晶, 李嘉奇, 幸小云
DOI:
保险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散社会风险、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保险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保险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亟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结合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教材、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了"保险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保险学"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意义,提出构建"保险学"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具体思路,从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课外教学、开发建设"保险学"案例库、建设校内保险实验室、开展保险方案设计实训、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提高教材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建设、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7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保险学"多元化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提高"保险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保险专业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 Vol. 41 (1): 74-78 [摘要] ( 73 ) HTML (1 KB)  PDF (832 KB)  ( 43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