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39卷 3期
刊出日期:2021-05-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招生就业工作
管理纵横
高职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探索与思考
1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导工作的探讨
侯天顺, 裴振伟
DOI:
在对当前大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不匹配、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导工作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引导大学生科学选择科技创新项目课题,课题涉及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相当、研究深度要适中,特别是采用"兴趣式引导法"指导学生优选课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采取"互评主评逐步完善法",通过项目申报书起草环节、初稿的"互评"环节、教师"主评"和完善环节等,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材料的组织准备工作加强指导,循序渐进地提高项目申报书的写作质量。三是采取"预答辩法",通过申报答辩的多次预演积累经验、消除死角,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使学生在正式答辩之前尽可能多地熟悉答辩情况和技巧,从而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2021 Vol. 39 (3): 1-4 [
摘要
] (
162
)
HTML
(1 KB)
PDF
(864 KB) (
76
)
5
农业水工程测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
余卫华, 张鑫, 姚一飞
DOI: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当前,农林院校的农业水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存在着实验条件缺乏、实验及实习训练不足、学生参与实验的自主性不强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水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质量,从农业水工程测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出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工程测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加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的措施:一是构建基于农业水工程测量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实验教学体系;二是通过"产、学、研"提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水平;三是建立虚拟仿真实验的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开展测量实验的兴趣,而且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探索了新形势下农业水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新途径。
2021 Vol. 39 (3): 5-8 [
摘要
] (
172
)
HTML
(1 KB)
PDF
(7492 KB) (
21
)
中外合作办学
9
后疫情时代高等林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
孔祥彬, 鲁楠
DOI: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如何提质增效、服务大局,高等林业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和机构如何突出行业特色、增强办学能力,正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以本科层次为主,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林业教育和科研资源密集或者林业产业发达的区域,在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等方面,获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高等林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适用度有待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制度急需完善;二是在研究生层次和特色学科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相对较少;三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模式缺乏自主创新;四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应对新冠疫情开展的线上教学有待完善、师资质量和项目管理团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良好的评价监督体系、生源的数量不足和质量有待提高等。对此,从政府、学校2个层面提出促进高等林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在政府层面,需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方面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有效保障。二是在学校层面,需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引进国外高等林业院校的优质资源,助力"双一流"建设;需建立学校层面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内部监督评价体系,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需夯实党建育人根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式发展;需不断丰富合作办学模式,拓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需重视招生工作,吸引考生报考,提高生源质量;需注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需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实力;需加强林业院校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建立成功经验共享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林业领域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
2021 Vol. 39 (3): 9-13 [
摘要
] (
185
)
HTML
(1 KB)
PDF
(803 KB) (
42
)
14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林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项目为例
傅超波, 余璐
DOI:
高等林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农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在新农科建设的新形势下,高等林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应具有公平性、协调性、创新性及持续性特征。然而,在高等林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对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的融合不够深入,难以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集中在本科教学层次,还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建设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不全面,协同育人模式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为此,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探讨了基于新农科背景的高等林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首先应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和方向,把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的使命和责任;其次应突出办学特色,丰富办学的多样性;最后,应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一平台,促使高等林业教育"走出去",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长远效应。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说明,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及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1 Vol. 39 (3): 14-17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694 KB) (
32
)
18
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科建设的作用——以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漆楚生, 母军, 张扬, 唐睿琳
DOI:
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经教育部批准于2013年正式招生,参与该项目的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大大提升,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占比为43.7%,国外就业人数占比为41.4%。通过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中加双方在教学和科研合作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合作办学项目在汇聚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林业工程学科内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开设双语和英文课程推动国际化教育、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促进了学科建设发展。在后续的国际合作办学中,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走出去"逐渐转变为"引进来"。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举办和承办国际本科生赛事、国内外联合开设在线专业课程等方式,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021 Vol. 39 (3): 18-22 [
摘要
] (
301
)
HTML
(1 KB)
PDF
(1772 KB) (
40
)
23
新工科背景下林产化工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
王璐莹, 母军, 雷建都
DOI:
新工科建设的实施为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明确提出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科人才。结合新工科背景,分析了林产化工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必要性;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开展"森林生物经济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介绍了目前该合作办学项目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特色;展望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对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的影响,将有利于提升国际化教育理念、打造国际化教育模式、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展。
2021 Vol. 39 (3): 23-26 [
摘要
] (
159
)
HTML
(1 KB)
PDF
(614 KB) (
33
)
学科专业建设
27
地方高校新林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
艾训儒, 姚兰, 郭秋菊, 朱江
DOI: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需扎根中国大地积极参与高等林业教育的质量革命。湖北民族大学面向武陵山区林业产业发展新业态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地方高校新林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从林学类专业的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质量校级标准的确定等3个方面,对林学类专业建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提出走专业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拓展专业生长点。二是统一教学与开放教学相结合,建设由基础知识教学、专业理论教学、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等3个阶段构成的新林科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从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策略的科学选择、课程教学评价的完善等4个方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金课"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通过课内统一式的能力培养、课外组合式的能力培养以及实施"五导四结合"全程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等,建立多形式多途径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基于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建立由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以及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系统和技术系统等3个驱动引擎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别是通过建立"教、学、督、评、改"联动机制注重发挥教学质量保障技术系统的驱动作用。六是利用重点学科优势资源,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群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建设以及基于"六个共同"校企合作机制的教学平台建设等3个方面入手,打造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让高等林业教育走出教室、走进绿水青山,使地方高校新林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区域林业产业新业态相适应,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林业行业的广泛认同。
2021 Vol. 39 (3): 27-32 [
摘要
] (
84
)
HTML
(1 KB)
PDF
(1107 KB) (
37
)
管理纵横
33
高等院校二级学院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
沈一岚, 徐迎寿, 马静
DOI:
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平安和谐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二级学院安全工作开展过程中,安全体系建设、责任落实、管理效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探索出"四个一"管理体系、"三个融入"工作模式和"四个结合"工作特色,有效提升了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工作成效。同时,提出构建全方位的责任与制度体系、落实人员与经费的保障机制、开展规模化和渗透式的培训方式、改进重点薄弱环节的改革方案4个方面的建议。教学管理经验证明,其对提高高等院校二级学院安全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2021 Vol. 39 (3): 33-36 [
摘要
] (
121
)
HTML
(1 KB)
PDF
(1653 KB) (
22
)
36
高校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王登芝, 聂立水
DOI:
高校科研实验室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危险化学品是高校科研实验室主要的危险源,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培训不到位、危险化学品全周期管理不规范、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师生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培训,建立危险化学品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有效增强了师生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从而提升了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2021 Vol. 39 (3): 36-40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1007 KB) (
12
)
41
林学专业野外实习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姜俊, 陈贝贝, 梁小红
DOI:
林学专业的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野外实习环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保障野外实习的顺利开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野外实习安全隐患的类型、表现和成因,提出了加强林学专业野外实习安全工作的措施:一是创新教育形式,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野外实习效果;三是做好实习教师的安全培训,打造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四是建立实习安全的评估机制,推进实习安全常态化管理;五是设置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提高师生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这些措施强化了学生野外实习的安全意识,建立了完善的野外实习的安全保障制度,实现了野外实习安全机制的联动,提升了林学专业野外实习的安全性。
2021 Vol. 39 (3): 41-44 [
摘要
] (
237
)
HTML
(1 KB)
PDF
(799 KB) (
35
)
招生就业工作
44
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宋建武, 冯翠萍
DOI:
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农林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激发学习潜能等。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看,虽然同为大类招生培养,但各高校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大类招生的专业覆盖、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应的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目前,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大类招生涵盖专业取舍不当、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短板、专业分流方案不合理、学生管理方式单一等。因此,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结合专业的师资、发展前景、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大类招生涵盖专业,专业取舍避免求大求全、操之过急;建立"厚基础、宽口径、保证主干课程"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科学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课程设置注重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开设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建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设计合理的专业分流方案,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学院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志愿分流的方式,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考评体系,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供依据;根据专业分流前和专业分流后2个阶段学生培养工作的不同特点,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开展各有侧重的学生管理。
2021 Vol. 39 (3): 44-48 [
摘要
] (
154
)
HTML
(1 KB)
PDF
(873 KB) (
18
)
高职教育
49
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唐志强, 李秀梅, 杨繁, 白涛
DOI:
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8年,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专业恢复招生,已为湖北林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校企合作不深入、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搭建了林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构建了基于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了"赛研产训"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产教融合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职林业院校林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
2021 Vol. 39 (3): 49-52 [
摘要
] (
213
)
HTML
(1 KB)
PDF
(654 KB) (
40
)
研究生教育
53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汪念, 滕明君, 罗杰, 王鹏程
DOI:
培养林业和生态建设领域高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是实现高质量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694篇林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总结了林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二级学科方向分类、研究性质归属和研究热点。同时,还对华中农业大学12名在读林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关于毕业论文选题的相关看法。基于上述数据,总结了当前林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够为各林业硕士培养单位和导师提供培养建议,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些许的贡献。
2021 Vol. 39 (3): 53-57 [
摘要
] (
123
)
HTML
(1 KB)
PDF
(761 KB) (
25
)
58
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茹煜, 危卫华, 周宏平, 马晨波, 刘英
DOI:
目前,在校企协同联合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工作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明显、"双导师"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研究生的培养"知""行"分离、常出现研究生学习的课程知识与在企业开展的科研实践中需要的知识不匹配的现象。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类研究生与企业需要人才的匹配度,探讨了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途径:一是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内涵建设,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三是通过项目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四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逻辑思维;五是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六是构建校企联合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成果导向、创新引领"下的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方式可以取得校企双赢的效果,提升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2021 Vol. 39 (3): 58-60 [
摘要
] (
211
)
HTML
(1 KB)
PDF
(555 KB) (
16
)
61
林学学科“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种培芳, 单立山, 黄海霞, 苏世平, 马彦军
DOI:
“植物逆境生理生态”课程是林学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与林业实际生产密切相关。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课时少、实践环节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甘肃农业大学林学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一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现代植物逆境生理生态的研究方法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二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三是构建课程教学团队,由多学科、多研究方向的教师联合开展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任课教师开展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解决林木生产和林业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021 Vol. 39 (3): 61-64 [
摘要
] (
199
)
HTML
(1 KB)
PDF
(776 KB) (
89
)
教学园地
64
基于图解技术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刘东云, 王思元, 许晓明
DOI:
“园林设计”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随着北京林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和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教学限制,引入图解概念和相关理论,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增加了与图解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其次,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授图解技术;最后,基于图解技术,按照"场地-策略-设计-技术"4个流程展开课程教学,突出图解技术在各阶段的运用。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1 Vol. 39 (3): 64-69 [
摘要
] (
183
)
HTML
(1 KB)
PDF
(20808 KB) (
38
)
70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双陈冬, 周庆
DOI:
针对"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存在的课程教学目标与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不匹配、教学内容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差、考核结果不能实时反馈以及教师专业背景与课程知识不匹配等问题,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一是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完善教学内容;二是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块化"教学方式;三是将覆盖课程知识的课堂测验纳入考核体系;四是加强任课教师对相关学科和行业背景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以2014—2017级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为基础,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改革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弥补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的缺陷,而线上课堂测验的考核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促进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1 Vol. 39 (3): 70-73 [
摘要
] (
192
)
HTML
(1 KB)
PDF
(683 KB) (
20
)
74
“画法几何”课程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能力的培养
李珺, 冀晓东, 胡雨村, 张艳
DOI:
“画法几何”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平面上用图形表示形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能力提供支持。"画法几何"课程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对教师的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也主要围绕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3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展开,即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绘图识图能力,这些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未来走入工作岗位必要的基本专业能力,需人人具备。因此,结合3个方面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过程的特点,提出3点教学改革措施。首先,科学融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思考启发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其次,将知识点回顾过程和记忆曲线的理论相结合,合理设置复习周期,有效反复记忆,提高学生知识的记忆效果;最后,对授课方式及作业设置进行合理优化,增加作业的灵活性和连贯性,以有效提高授课的效果,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点的掌握效果,学生对"画法几何"课程知识体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021 Vol. 39 (3): 74-78 [
摘要
] (
195
)
HTML
(1 KB)
PDF
(8232 KB) (
20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