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9年 37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09-15
探索与思考
学科专业建设
教学园地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他山之石
继续教育
探索与思考
1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的探讨——基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大类招生学生专业意愿的跟踪调查
田明华, 高薇洋, 胡明形, 向燕
DOI:
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6个专业划分为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个大类,实施了大类招生,从而使生源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为了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做好专业分流后续工作,2016年底进行了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新生专业意愿问卷调查,2017年底又对这两大类学生进行了专业意愿的跟踪调查。在此背景下,根据专业意愿跟踪调查结果,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认可度、报考志愿的满足情况、报考专业大类的选择依据、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效果、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以及专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对学习的影响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意向专业的选择及其相关信息的来源情况、专业分流限定条件和限额方面的意愿、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9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正确认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在满足学生专业选择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大类招生宜尽量扩展所覆盖的专业范围;三是要优化大类招生专业分流限定条件,适当放开分流专业的配置人数;四是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分流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分流专业;五是要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
2019 Vol. 37 (5): 1-8 [
摘要
] (
117
)
HTML
(1 KB)
PDF
(24996 KB) (
18
)
9
学生视角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评价的影响——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张玉静, 徐素珍, 程玉亭
DOI:
通过对高校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评价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现实中我国高校的师生关系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组织开展了"北京林业大学师生关系及教学评价问卷调查",并基于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高校本科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师生关系类型、师生间主要交往方式以及师生关系满意程度及其对教学评价的影响等方面的认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调研结果:①高校学生视角下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与现实的师生关系类型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上下级关系"和"朋友关系"2种师生关系类型上理想与现实之间有较大落差;②互联网的发展对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影响巨大,"微交往"方式在师生交往中盛行,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③本科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随年级的上升呈U型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④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对教学评价的各个维度产生正向影响,学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把师生关系纳入教学评价的考量范围。最后,针对2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师生关系建设方面,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采取措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高校应在教师选聘条件设置和业务培训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注重引导和促进教师提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要保证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以爱和尊重为前提的观念;学生除了要遵守尊重师长的基本行为规范之外,还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教师的联系和交流。二是在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方面,要完善教学评价的内容,将有关师生关系的内容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教学评价与反馈提升联合机制,充分发挥评教作用,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要建立"师生关系"与"教学评价"双向互动良性循环机制。
2019 Vol. 37 (5): 9-15 [
摘要
] (
224
)
HTML
(1 KB)
PDF
(27211 KB) (
23
)
16
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的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探析
何振波, 龚芸, 滕悦
DOI:
学生工作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成性建构是发展性学生工作的内在逻辑和创新所在。发展性学生工作集教育、管理、服务、发展为一体,兼具理论构想、工作理念与实践模式的特质,为丰富高校学生工作理论、实现现代大学职能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育人为本作为发展性学生工作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大学基本职能、学生个体成长需要、学生事务内在价值等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形成理论共识和找准实践"抓手"是推进高校发展性学生工作的有效路径。其中,形成理论共识即形成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共识、促进学生成长的"发展性"共识以及支撑资源的"开放性"共识,找准实践"抓手"则指厘清学生工作内容、健全学生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一站式"学生服务体系等。
2019 Vol. 37 (5): 16-19 [
摘要
] (
134
)
HTML
(1 KB)
PDF
(11925 KB) (
11
)
20
高校社团学生去留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
孙海杰, 徐华姿
DOI:
高校社团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目前各高校社团普遍存在的缺乏品牌建设意识、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基于所得数据,利用logistics模型,从校级社团、院级社团、社团干部、非社团干部和全体社团成员等5个层面对大学生离开或继续留在社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校级社团中,社团日常活动满意度和加入社团动机满足程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正向影响;在院级社团中,学生家庭所在地、社团参与校级"活力团支部"评比活动满意度和对社团指导教师的满意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负向影响,社团日常活动满意度和社团内部人文关怀活动满意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正向影响;在社团干部中,学生性别、家庭所在地、社团财务公开情况满意度和社团内部人文关怀活动的满意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负向影响,社团参与校级"活力团支部"评比活动的满意度和加入社团动机满足程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正向影响;在非社团干部中,学生家庭所在地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负向影响,社团日常活动的满意度和加入社团动机满足程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正向影响;在全体社团成员中,学生家庭所在地和社团财务公开情况的满意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负向影响,社团内部建议反馈机制的满意度、社团日常活动满意度和加入社团动机满足程度对学生留在社团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措施:一是提升社团活动质量,增强其专业性和创新性;二是明确学生社团的职能定位,规范其运行机制;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加入社团动机,提高其加入社团初始动机的满足程度;四是定期组织培训,加强社团队伍的建设;五是加强高校社团实践平台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团健全了社团管理制度,加强了学生社团思想政治的引领,打造了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社团的品牌文化。
2019 Vol. 37 (5): 20-25 [
摘要
] (
108
)
HTML
(1 KB)
PDF
(19190 KB) (
63
)
26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实证研究
姜佳
DOI:
英语多义词一直是英语词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以北京林业大学12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多义词的记忆效率和习得能力。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多义词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隐喻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掌握多义词的核心意义,配合猜词策略(根据语境推测词义),引导学生运用隐喻理论,挖掘词语各义项的理据性联系,使学生真正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全面掌握识记目标词。其次,教师应重视对英语多义词项的理据性关系的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原型范畴和概念隐喻理论,对词汇各个义项之间的理据性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经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英语期末考试成绩。
2019 Vol. 37 (5): 26-32 [
摘要
] (
95
)
HTML
(1 KB)
PDF
(19958 KB) (
175
)
思想政治教育
3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
崔璨, 吴守蓉, 张秀芹, 卢凯悦
DOI: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探讨了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途径,以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4所高校大一大二在校学生的调查,在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开展线上线下同步教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3个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成绩大幅度提升,教师也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思维,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
2019 Vol. 37 (5): 33-37 [
摘要
] (
135
)
HTML
(1 KB)
PDF
(15622 KB) (
26
)
38
“植物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
郑宝江, 陶雷, 高瑞馨, 冯富娟, 王秀华
DOI:
课程思政是传统教书育人理念的拓展与升华,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植物学"是高校生物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影响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通过对"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梳理,分析"植物学"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和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元素贯穿于"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多年的"植物学"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对"植物学"课程授课教师的要求,旨在挖掘"植物学"课程特色,构建"植物学"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2019 Vol. 37 (5): 38-41 [
摘要
] (
326
)
HTML
(1 KB)
PDF
(11379 KB) (
70
)
学科专业建设
4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发展的探讨
宋籽霖, 曲东, 李明
DOI:
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中,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估结果排名均属于B类和C类,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整体上有一定差距。从办学特色、师资队伍、科研平台和社会声誉等角度分析,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科专业发展缺乏特色,无法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高校抗衡;缺乏具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师资;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尖端试验条件和技术手段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有较大差距;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行业认可度较低,难以通过获得社会资源提高学科实力,等等。因此,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等特色学科上的优势,以长板补短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开拓具有农林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一是要发展与农学大类相关的有高等农林院校自身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方向;二是要依靠高等农林院校优势学科专业的领军人才提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利用高等农林院校农林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手段和先进仪器设备;四是要开拓具有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在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占据先发优势。
2019 Vol. 37 (5): 42-46 [
摘要
] (
213
)
HTML
(1 KB)
PDF
(14186 KB) (
24
)
47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思考
王云琦, 王玉杰, 程雨萌
DOI: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发展建设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一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与建设要特色化,既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二是人才培养要国际化,应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国际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人素质;三是科研成果要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将学科建设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融合,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服务;四是学科建设应着眼于全球化,搭建全球化的学科交流平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2019 Vol. 37 (5): 47-50 [
摘要
] (
127
)
HTML
(1 KB)
PDF
(11434 KB) (
15
)
研究生教育
51
高等林业院校“仪器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吕兆林, 李林竹, 袁玮琼, 武艺, 韩雪
DOI:
随着分析仪器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课程在林业高等院校中所处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生的必选课程。针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新技术新理论更新不及时、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等理论教学问题和实验内容陈旧单一、实验仪器跟不上科研需求、实验课程涉及知识点不够全面等实验教学问题,提出了"仪器分析"课程的具体改革措施:第一,补充、完善、更新理论知识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讨论式教学方法及前沿学术讲座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第二,开发、完善、精选实验内容,并修订实验指导书内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增设选修实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后,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和知识范围,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9 Vol. 37 (5): 51-54 [
摘要
] (
103
)
HTML
(1 KB)
PDF
(11855 KB) (
19
)
继续教育
55
新形势下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探析
王壮
DOI:
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形势下,分析了高等林业院校继续教育面临国家生态战略大发展、招生政策调整、网络技术飞速变革、教育培训成为新增长点和内部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建议:转变发展思路,体现责任与担当;完善管理机制,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有序推进林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快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打造驱动发展新"引擎"。但在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在规模、质量和效益方面找到平衡点,仍需各高等林业院校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和把握。
2019 Vol. 37 (5): 55-58 [
摘要
] (
53
)
HTML
(1 KB)
PDF
(11046 KB) (
16
)
教学园地
59
提升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解小莉, 吴养会
DOI:
数学公共课程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本科教学环节的重要基础支撑,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剖析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如下问题:大班教学、超课时授课现象普遍;教学过程管理弱化,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研究缺失。提出提高数学公共课程教学质量的综合策略:优化教学组织结构、盘活师资资源、施行小班化教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及新进青年教师培养;开设辅导答疑室,采用在线教学、多元化考核等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教学综合实践证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学公共课程在课程建设、教学环节、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9 Vol. 37 (5): 59-62 [
摘要
] (
157
)
HTML
(1 KB)
PDF
(13433 KB) (
14
)
63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园林专业为例
吴沙沙, 吴小倩, 戴中武, 黄元贞, 翟俊文
DOI: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园林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国际视野及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人才,从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对园林"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最新的园林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高度融合;其次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听说读写及课堂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最后,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取课后作业20%+小组汇报20%+课堂考勤10%+期末闭卷考试50%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通过对2013—2015届155名园林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了学生对教学改革效果的反馈意见。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25%的学生不喜欢该课程,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持有积极的态度;听说读写训练+课堂小测+小组汇报+课后作业的考核方式效果较好,仅5.81%的学生认为该方式需要改进;对于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学生希望能学习到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知识及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能熟练掌握毕业论文/设计格式的写作手法、书写规范,也期待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口语水平及交流能力。实践证明,改革后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9 Vol. 37 (5): 63-68 [
摘要
] (
117
)
HTML
(1 KB)
PDF
(26948 KB) (
20
)
69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
罗媛媛, 张亚琼, 周湛曦
DOI: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是风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一是要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接受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并紧跟行业的发展,三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针对"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习地点更新缓慢、教学方法单一、现场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和实习时间长导致学生产生疲倦感等问题,探讨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首先,应适时更新实习地点。在传统实习的基础上,对实习地点进行适时调整,采取教师组织集中学习、学生自主参观学习和自主选择性参观学习3种实习方式。其次,布置实习前的预习作业。在综合实习开始前,教师根据实习地点的类型和学习目标,为学生布置不同形式的预习作业,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实习前对实习地点、方式、目标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可以提早进入实习状态。最后,科学设置实习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挖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后,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实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实习纪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2019 Vol. 37 (5): 69-72 [
摘要
] (
151
)
HTML
(1 KB)
PDF
(12530 KB) (
17
)
他山之石
73
中美两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以浙江农林大学与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为例
张晶晶, 吴晓华, 赵宏波
DOI:
以浙江农林大学与密西西比州大学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就业方向、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和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等课程教学组织情况以及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及其学分分配等3个方面,对中美两国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并分析总结了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以培养适应于可再生社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以设计课程为中心,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选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需适量增加。浙江农林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生态性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以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为主,在专业教育方面除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外,还安排了丰富的选修课程,但是在课程教学组织方面需注重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强调以设计课为中心、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掌握理论并进行理论创新。最后,提出我国农林类高校应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基础课程设置、完善核心课程建设、增设选修课程等优化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2019 Vol. 37 (5): 73-78 [
摘要
] (
141
)
HTML
(1 KB)
PDF
(18087 KB) (
15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