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差异分析与启示 |
刘夫国, 李巨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
|
|
摘要 "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学科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食品专业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食品科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对中美高校食品类专业设置情况及其与"食品化学"课程的关系以及存在的中美差异等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的差异及其成因等,重点总结了中美高校在该课程教学中各自具有的独特之处,以期学习双方的教学优势并予以融会贯通。中美高校设置的食品类专业虽然分类和名称有所不同,但多数都开设了"食品化学"课程,且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都发挥了较为核心的作用。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较小,但在课堂讨论、实践环节、作业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美国高校的理论教学时间较为充分,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预期学习成果更加明确,教学以课堂讨论为特色且注重学生活跃思维的培养以及质疑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增强,实习实践环节更强调学生要到企业单位实习而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且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这都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借鉴。导致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教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在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考核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基于差异性分析,提出发扬中美高校各自的教学优势并将其融会贯通,以改进中国高校"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综合性和创新性及开放性科学实践、开展"美式小班化"教学等教学改进措施,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专注度,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专业发展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
|
关键词 :
中美高等教育,
食品科学专业,
食品化学,
课程教学,
人才培养,
目标,
模式,
评价,
比较研究
|
|
基金资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移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食品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项目编号JY1903124。 |
[8] |
张旺.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J].高教探索,2006(1):68-71
|
[10] |
李盼.中美价值观差异下高校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山西科技,2020,35(1):106-109,112
|
[3] |
陆菁菁.英美食品科学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8,31(5):111-116
|
[5] |
孙京新,王宝维,孙庆杰.中美大学食品及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9(6):22-24
|
[9] |
李湘利,刘静,赵敏,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20(9):94-96,99
|
[6] |
欧阳杰,王建中,王晓楠.美国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5):132-133,142
|
[7] |
周志江,肖华志,薛照辉,等.美国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标准[J].食品与机械,2006(2):117-119
|
[1] |
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
[11] |
刘义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创新探讨[J].广东蚕业,2019,53(12):97,99
|
[4] |
张宝善,孙娟,党辉,等.中美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3):71-75
|
[2] |
张洪微,崔素萍,刘海军.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12):29-31
|
[12] |
刘永峰,鱼喆喆.高校食品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8):1-2.[13] 杨雨,王小辉,王文虎,等.中美大学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的比较及启示[J].计算机教育,2018(11):160-164.
|
[1] |
王华光. 新时代以生态文明教育推进高等林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35-39. |
[2] |
李晓刚. “包装机械”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45-48. |
[3] |
王芳, 赵姣, 田旭平, 杨秀云. 任务驱动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61-65. |
[4] |
陈玉珍, 杨莉琳, 李慧, 薛华, 史玲玲. “山野菜开发技术”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66-69. |
[5] |
孙世月, 孙雨薇, 李昂. 大美育背景下“实验心理学”课程加强美育的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70-74. |
[6] |
刘宝东, 刘生冬, 戚继忠, 张启昌.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林院校林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北华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1-5. |
[7] |
刘媛, 田永刚, 李侃侃. 环境设计专业“赛创协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6-10. |
[8] |
张璐, 杨婉, 孙向阳. “土壤化学及其研究法”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16-20. |
[9] |
张晓燕. 基于育人为本的“建筑风格史”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21-25. |
[10] |
赵大鹏, Hutter Akos, Greg Andras. 匈牙利佩奇大学与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设计类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39-45. |
[11] |
姜新强, 刘庆超, 万雪丽, 卢婉佩, 刘庆华. 基于云班课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实践——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54-59. |
[12] |
文书生, 杨秀莲, 辛建攀, 田如男. “金课”建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探索——以“草坪学”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60-64. |
[13] |
徐恩凯, 程功鹏, 田国行, 雷雅凯, 董娜琳.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6): 12-19. |
[14] |
谢寿安, 赵长江. 新农科背景下森林保护专业的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37-41. |
[15] |
雷焕贵, 刘汉嶂. 地方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路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51-5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