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的构成及涵养 |
安艳霞1, 何云峰2, 张丽2 |
1. 晋中信息学院淬炼商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0; 2. 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 |
|
|
摘要 实践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予以高度重视。高校教师作为实践育人的关键力量,其实践育人素养的合理建构及养成尤为重要,关系着实践育人的效果和质量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推进。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作为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是多元的,包括实践育人的理念、知识、能力、艺术等4个方面。其中,实践育人理念是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的首要内容,应包括教师自身的实践育人理念、对实践育人的认知、在实践育人过程中的学生观等,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实践育人知识是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的基础内容,应包括实践育人方面的教育知识和情境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实践育人目标与价值的知识、知识更新素养及其对内调控的自我知识、批判反思知识等;实践育人能力是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的关键内容,应包括实践育人资源的利用和转化能力、实践育人活动的设计能力、实践育人环境的创设能力、实践育人过程中的交往能力以及实践评价反思能力等;以教师个人特质和魅力为基础的实践育人艺术是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的统领,是教师智慧、学识、才能、胆略等的综合体现。可见,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具有实践性、教育性、综合性、习得性等特点,其构成内容并非简单叠加的存在,也不是外界主观意识线性表达的结果,而是智性与主体悟性的统一,是在国家政策、学校、社会、教师个体的综合作用下迭代生成的。因此,应从以下路径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育人素养。一是加强国家相关政策的牵引,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加大宣传力度,对高校和高校教师以及企业等社会各界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角色、责任和权益等进行界定和规范,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实践育人观念,从而为提升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的参与度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在行动中提升实践育人素养。二是完善高校相关政策制度的建设,通过鼓励挂职锻炼、促进产学研协同、强化校地企协同等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通过在教师的职称评审、晋升、收入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及加大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力度等建立动力激发机制,通过引入评价机制加强过程管理等,激发教师参与实践育人和提升实践育人素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媒介职能和推动民间力量的加入,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实践育人氛围,增强社会相关力量的支持,从而为高校教师提升实践育人素养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四是发挥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并从主动学习、提高认识、强化动机、主动参与、行动参与、提升素养、反思实践、提升自我等方面着手,不断激发高校教师自我提升实践育人素养的意识和行动。
|
|
关键词 :
高校教师,
实践育人素养,
理念,
知识,
能力,
艺术,
培养路径
|
|
基金资助: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四个面向”的新农科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项目编号教高厅函[2020]20号—(三)-151;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教师专业素质的建构,项目编号2020W339。 |
[11] |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20-02-02].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
|
[10] |
安艳霞,何云峰,高志强.农林高校实践育人研究:热点聚焦及趋势研判[J].高等农业教育,2020(3):17-25.
|
[12] |
董洪亮,赵婀娜.答好人民"关切题":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N].人民日报,2018-01-25(2).
|
[14] |
钟启泉.教学实践模式与教师的实践思维:兼评"特殊教学认识论"[J].教育研究,2012,33(10):108-114.
|
[18] |
陈志利.杜威教师观的实质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2019,6(6):15-21.
|
[7] |
谈传生.高校实践育人机制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61-63.
|
[9] |
宋述芳,张伟伟,吕震宙.一流本科建设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定位、反思及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2):10-13.
|
[17] |
石中英.谈谈教师的社会素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10):22-23.
|
[19] |
鲁品越.从构成论到生成论:系统思想的历史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29(5):122-130.
|
[27] |
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57-58.
|
[2] |
新华网.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EB/OL].(2017-12-06)[2020-01-27].http://education.news.cn/2017-12/06/c_129758674.htm.
|
[8] |
董广芝,夏艳霞.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133-135.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奋战2020,确保"收官之年"圆满收官: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EB/OL].(2020-01-11)[2020-01-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001/t20200111_415187.html.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17)[2020-0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
[20] |
周洪宇,胡佳新.知识视域下的实践育人及其意义向度[J].教育研究,2018,39(8):19-27.
|
[22] |
朱淑华,唐泽静,吴晓威.教师知识结构的学理分析:基于对西方教师知识研究的回溯[J].外国教育研究,2012,39(11):118-126.
|
[24] |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332.
|
[16] |
石中英.向陶行知学做教育家[N].中国教师报,2017-09-20(14).
|
[26] |
齐利平.农业院校开展实践育人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9,20(4):24-30.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0)[2020-0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0/201201/t20120110_142870.html.
|
[15] |
钟启泉.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N].中国教师报,2019-07-10(5).
|
[25] |
何云峰,郭晓丽,陈晶晶,等.能力本位教育:地方农业院校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39-140.
|
[3] |
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0-01-2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
|
[13] |
潘懋元,夏颖,胡金木.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访潘懋元先生[J].当代教师教育,2018,11(1):1-3.
|
[23] |
曾文茜,罗生全.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7(28):1-4.
|
[1] |
顾明远.教师成长的五项修炼[J].新教师,2019(7):5-6.
|
[21] |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72.
|
[1] |
平晓燕, 纪宝明, 董世魁, 李耀明. 基于OBE和科教融合理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级草地生态学”研究生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3): 53-57. |
[2] |
赵大鹏, Hutter Akos, Greg Andras. 匈牙利佩奇大学与北京林业大学的环境设计类教育比较分析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39-45. |
[3] |
闫东锋, 代莉, 杨喜田.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传统林学专业改造提升路径[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03): 30-34. |
[4] |
徐恩凯, 程功鹏, 田国行, 雷雅凯, 董娜琳.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6): 12-19. |
[5] |
李若凡, 王海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17-22. |
[6] |
孙华, 龙依, 宋柯馨, 邓目丽. 森林经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48-52. |
[7] |
唐晶磊, 刘斌, 黄铝文, 张晓婷, 牛当当. 基于多维能力培养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68-73. |
[8] |
王竞红, 杨青杰, 蔺吉祥, 徐一鸣, 曹阳.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草坪与地被的园林应用”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6): 44-49. |
[9] |
于明含, 丁国栋, 高广磊, 赵媛媛. 基于科教融合的“荒漠化防治学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6): 53-57. |
[10] |
张乃莉. 学术交流对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及其应对[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5): 37-44. |
[11] |
刘志红, 解庆, 陈艾妮.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38-41. |
[12] |
李鹏松, 党岩, 孙德智. 基于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35-38. |
[13] |
艾训儒, 姚兰, 朱江, 郭秋菊. 以OBE理念为指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普通生态学”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53-56. |
[14] |
王淑珍.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构建路径的探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45-49. |
[15] |
王萌, 路则光, 贾万达, 张帅.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生物质复合建材研究方向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培养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50-5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