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对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及其应对
张乃莉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激发研究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其科学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生781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生知识基础、导师学术水平、学术交流和培养资源等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学术交流和丰富的培养资源可以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分别剖析学术交流组分和培养资源组分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程度,并辨析了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异同,探讨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策略,以期推进学术交流资源的平等化进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
导师学术水平 ,
学术交流 ,
培养资源 ,
科研能力
基金资助: 北京林业大学2023年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思政改革探索",项目编号3001091。
[2]
赵世奎,宋秋丽.博士研究生能力框架及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45-49.
[4]
徐玲,母小勇.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术素养:内涵、结构与作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2(2):24-31.
[3]
Bologna Working Group o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s.A framework for qualif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 area[EB/OL].[2023-06-05].http://www.bolonga-bergern2005.no/.
[6]
边国英.科研过程、科研能力以及科研训练的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5):22-25.
[10]
初旭新,李娟,宗刚.短期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对研究生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67-72.
[13]
贾黎明.导师是老师,还是老板:试论研究生导师的职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0):1-5.
[14]
陈春,李海芬,俞晓平.导师导思:"一体双翼"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2):49-52,60.
[16]
赵文平.优化培养资源配置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45-48.
[20]
HOFFMAN G E,ROUSSOS P.Dream:powerfu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is for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s[J].Bioinformatics,2020,37(2):192-201.
[23]
李永刚,方亚丽.理工科博士生级联指导模式比学徒指导模式更有效吗:基于全国研究生院高校博士生的实证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6):42-50.
[24]
卢大鹏.搭建学术平台促进研究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12-16.
[26]
杨青."双一流"高校博士生学术交流现状及影响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7):89-95.
[30]
APARICIO M,BACAO F,OLIVEIRA T.An e-learn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J].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Society,2016,19:292-307.
[33]
TAN C.Enhanc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mong academics:the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J].Higher Education,2016,71:525-556.
[34]
朱邦芬,阮东.杨振宁的三篇学位论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154-173.
[36]
冯玉刚,王汝菁.列维纳斯"他者"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22,43(1):22-28.
[40]
张应强,姜远谋.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化向何处去[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2):1-9.
[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9.
[11]
闵韡,李永刚."好学者"是否是"好导师":导师学术身份对理工科博士生指导效果的影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8):25-32.
[21]
PETERSON B G,CARL P.Performance analytics:econometric tools for performance and risk analysis[EB/OL].(2020-02-06)[2022-08-15].https://CRAN.R-project.org/package=PerformanceAnalytics.
[31]
EID M I,Al-JABRI I M.Social networking,knowledge sharing,and student learning:the case of university student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6,99:14-27.
[7]
王鹏,郑伟,张洪波,等.基于能力产出导向的教学科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42(2):59-63.
[17]
BATES D,MäCHLER M,BOLKER B,et al.Fitting 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s using lme4[J].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2015,1:1-48.
[27]
刘博涵,赵璞,苏舒,等.高校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46-49.
[37]
彭远奎,张薇,雷稚蔷.研究生学术交流对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33-35.
[9]
李澄锋,陈洪捷.主动选择导师何以重要:选择导师的主动性对博士生指导效果的调节效应[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4):73-83.
[19]
HOFFMAN G E,SCHADT E E.Variance partition:interpreting drivers of variation in complex gene expression studies[J].BMC Bioinformatics,2016,17:483.
[29]
刘全利,王伟,赵珺.发挥科研团队综合优势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7-30.
[39]
王文文,雷晓峰,冯蓉.国际化视域下研究生学术和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以航空航天国际研究生暑期学校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6):27-31.
[5]
李澄锋.论文发表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的倒U型关系:基于"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10):61-72.
[15]
MEHRAN N,AZADEH S.Leading by example:the influence of ethical supervision on students’prosocial behavior[J].High Education,2018,75:75-89.
[25]
程明,肖华锋,花为,等.工程学科研究生"四协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0):11-15.
[35]
LIANG W Y,LIU SY,ZHAO C X.Impact of student-supervisor relationship on postgraduat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a study based on longitudinal data in China[J].Higher Education,2021,82:273-305.
[8]
巩亮,张万红,李卿,等.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50-57.
[18]
KUZNETSOVA A,BROCKHOFF P B,CHRISTENSEN R H.lmerTest package:tests in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s[J].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2017,13:1-26.
[28]
张忠华.论提高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学习效率的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38-42.
[38]
李海波,董维春.营造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8-11.
[12]
宁昕.导师指导对博士生教育经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8):37-42.
[22]
BION R.Ggradar:create radar charts using ggplot2[EB/OL].(2022-07-30)[2022-08-15].http://github.com/rcardo-bion/ggradar.
[32]
LIN L,MILLS L A,IFENTHALER D.Collaboration,multi-tas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performance in shared virtual spaces[J].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6,28:344-357.
[1]
李鹏松, 党岩, 孙德智. 基于博士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环境微生物图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35-38.
[2]
王娟1 程艳霞2. 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6): 17-19.
[3]
杜 芳 吕 佳.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几点体会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 33(5): 12-14.
[4]
刘 洋; 张茂仁; 高 华; 周剑峰; 迟道才.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超市”运行模式的探索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 33(2): 23-27.
[5]
赵凯. 探索与思考论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br#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4, 32(5): 1-7.
[6]
刘翠琼;王兰珍;唐瑜. “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项目”的运行与思考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4, 32(3): 37-41.
[7]
查同刚;王海燕. 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科研能力的渗透培养——以“林木营养与施肥”课程教学为例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3, 31(6): 49-54.
[8]
张颖. “湿地研究进展”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J]. 中国林业教育, 2013, 31(5): 67-69.
[9]
雷秀雅;杨冬梅;杨振. 文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其开发 [J]. , 2011, 29(6): 26-28.
[10]
冯仲科;王佳. 寓科研能力培养于课程教学之中——研究生课程“3S技术原理与应用”教改探索 [J]. , 2011, 29(6): 29-31.
[11]
王襄平;李俊清;孙艳玲.
强化导师作用
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J]. , 2010, 28(3): 38-40.
[12]
许中旗李玉灵 . 森林生态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J]. , 2010, 28(1): 75-77.
[13]
张健;苏娟;冯敏. 关于林业院校工科专业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情况的调研分析 [J]. , 2008, 26(5): 37-40.
[14]
何华西;田伟;政易诚. 加强农林生物类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 [J]. , 2007, 25(5): 50-53.
[15]
朱永林;徐凯宏. 谈数字信息环境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J]. , 2006, 24(4):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