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劳育美育融入专业课程 加强高校协同育人——以“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为例 |
刘静怡, 曹扬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
|
|
摘要 实现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对落实“五育共举”、培养新时代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至关重要。为此,大力加强劳育美育建设已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劳育美育是作为两类教育活动各自独立进行的,两者之间缺少协同,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甚少,在发挥育人功能方面相对封闭,育人形式缺乏创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方面,内容浅显单一、缺乏深度和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在思想道德塑造方面的作用;在课程考核方面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对劳育美育课程缺乏足够重视,更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和审美观。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劳育美育的育人功能,使之真正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对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基础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劳育与美育融合协同具有三大基础,即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在育人目标上都共同指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育人途径上彼此互补;同时,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具有可行性基础,即专业课程天然蕴含了丰富的劳育美育资源、专业课程作为劳育美育协同的载体集成了“真、善、美” 的追求、专业课程能够赋予劳育美育以时代性和现实性。基于此,以“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将劳育美育融入专业课程,构建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一是将育人目标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定位、专业需要等紧密联系,构建“顶天”“立地”“里应”“外合”四维教学目标,实现协同引领。二是通过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育美育资源、精准提炼专业课程与劳育美育的“协同关键点”并进行科学分级,构建专业课程分级教学内容体系,实现对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支撑。三是根据专业课程教学与劳育美育协同强度的不同以及理论与实践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渗透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前课后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行合一等实现劳育美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四是注重学生成长的多角度评价和学生成长的个性化评价,处理好学生素质短期提升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全方位地对劳育美育融入专业课程开展的协同育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
|
关键词 :
高等院校,
专业教育,
劳育,
美育,
协同育人,
专业课程,
植物景观设计
|
|
基金资助: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代应用型本科美育劳育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2-2020036;2020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劳动价值观和生态文明观协同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项目编号沪教委高〔2020〕55号;2020国家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大都市圈绿色发展的复合型观赏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项目编号教高厅函〔2020〕20号。 |
作者简介: 刘静怡:liujingyi66@126.com 13818397709 |
[1] |
栗嘉忻,娄淑华. 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5):138-141.
|
[3] |
孙荣春. 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10-112.
|
[5] |
邓健,赵满兴,刘冲,等.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延安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22,40(2):31-35.
|
[6] |
卢晓东,曲霞. 大学劳动教育课程框架、特征与实施关键:基于劳动要素的理论视野[J]. 中国大学教学,2020(Z1):8-16.
|
[2] |
姜晓,胥兴春. 幼儿教育“劳美融合”之逻辑基础与实施路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4):1-6.
|
[4] |
宁本涛,覃梦蒙. “五育”如何美美与共[J].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2):48-53.
|
[1] |
王忠君, 张玉钧, 石玲. 新林科背景下加强研究生课程美育的探索——以“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5): 42-46. |
[2] |
张凌云, 曹一博.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经济林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5): 60-65. |
[3] |
张婧远, 王墨晗. “中外风景园林艺术赏析”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3): 26-29. |
[4] |
孙世月, 孙雨薇, 李昂. 大美育背景下“实验心理学”课程加强美育的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70-74. |
[5] |
李会平, 黄秋娴, 苏筱雨.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专业认可度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1-8. |
[6] |
李若凡, 王海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17-22. |
[7] |
刘问, 孟鑫淼, 段威. 美育融入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以“高等竹木结构”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45-47. |
[8] |
崔天翔, 梁子瑜, 曹林. 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以“林业遥感”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16-21. |
[9] |
张西梅, 丁海奎. 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5): 12-17. |
[10] |
刘晓希, 白雪莲. 高校汉英翻译鉴赏教学中的美育——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赏读”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5): 67-71. |
[11] |
杨超, 付亦重, 胡明形.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23-27. |
[12] |
杜克兵, 舒常庆, 蔡月, 周志翔, 王鹏程. “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33-39. |
[13] |
何金儒, 王佳, 张启翔. 发挥梅花文化美育功能的实践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6): 5-8. |
[14] |
杨鹏, 周钰婷.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1-5. |
[15] |
杨江涛, 李利敏, 王磊, 耿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课程在线考核的设计与实施[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6-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