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校科研管理效能提升路径的探析 |
张慧玲, 周晓光 |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 杭州 311300 |
|
|
摘要 科研创新是国家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同时,高校科研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科研管理效能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效能是实现高校科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必然途径,更是高校深化改革、实现综合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针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研管理体制僵化、科研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科研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提升科研管理效能的路径。一是培养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树立以科研人员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二级学院一线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打造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二是以更高的站位制定科研发展规划,通过拓展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把好科研发展的"舵";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科研组织化程度,形成科研合力;围绕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突出科研发展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资源的功效。三是合理设置高校科研管理组织架构,根据科研项目性质设立科研处的组织机构,根据科研项目管理环节在院(系)设立科研管理组织机构,根据学校确定的科研发展重点领域在学科(教研室)设置不同的研究小组或团队,建立"科研处(院)—院(系)—学科(教研室)"3级"塔"状组织结构,以强化纵向支撑管理;根据高校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研究领域组建"学科交叉中心",实行团队带头人责任制,构建激励协同创新的科研评价机制,实施侧重不同的分类科研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加强横向科研管理。四是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遵循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强顶层设计,开发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规范化和便捷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科研数据库及其共享平台,及时采集、分析并更新相关数据,对优势学科最新科研进展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加大数据的覆盖面,切实提升科研管理和决策支撑的效率。五是完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分别针对学院等二级单位和科研团体以及教师个人的科研工作确定科研绩效评价指标;采取分级管理、分层考核的方式,对科研团队或协同创新等团队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将科研评价目标分为以教学为主教师的科研目标和以科研为主教师的科研目标两类,并据此区别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推进绩效评价内容和程序的公开,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构建顺畅的考核反馈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科研考核的公正公平。
|
|
关键词 :
高等院校,
科研工作,
管理效能,
组织机构,
评价指标
|
|
基金资助: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201942379。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十三五"以来,高校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涌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6):51.
|
[2] |
罗红敏.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2(29):100.
|
[4] |
杨乐.基于"精益管理模式"的高校科研管理效能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9):208-209.
|
[6] |
仲洁,顾丽丽.我国高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探析——以江苏省S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20,9(46):27-29.
|
[7] |
李书钦.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效能提升路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4):86-89.
|
[9] |
刘佳.科研管理创新助力高校内涵式发展[J].中外企业家,2020(9):166.
|
[11] |
欧亚峰,戴泽竹.全面落实"四个面向" 加快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6):50-52.
|
[12] |
赵德武.在哲学社会科学中贯彻协同创新战略思想[N].中国教育报,2011-12-05(4).
|
[14] |
余翔林.在大学建立交叉学科的科学技术中心是当前美国大学科研组织形式的重要发展[J].教育与现代化,1988(4):64-68.
|
[16] |
王文福,张德福,郝丽英,等.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技评价机制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8):121-125.
|
[17] |
夏元芬.论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6):48-51.
|
[19] |
丁淑彦.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3):97-98.
|
[5] |
迟明.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6):145-146.
|
[15] |
唐新林.地方高校科研绩效管理创新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25-27.
|
[10] |
王志刚.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 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J].旗帜,2020(10):17-19.
|
[20] |
邓军.我国科研绩效分类评价现状研究及思考[J].重庆医学,2017,46(15):2153-2159.
|
[3] |
严国方.高校管理效能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6-12.
|
[13] |
白玉,曹蓓,郑童桐,等.构建高校精益科研管理系统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2):92-96.
|
[8] |
牟宗泉.促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管理创新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0:9-21.
|
[18] |
史敬伟.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5):208-209.
|
[1] |
杨鹏, 周钰婷.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1-5. |
[2] |
杨江涛, 李利敏, 王磊, 耿楠.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课程在线考核的设计与实施[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6-9. |
[3] |
姚立健, 金春德, 李光耀, 张晓春.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21-25. |
[4] |
王云奇, 冯永忠. 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本科生教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15-18. |
[5] |
李春英, 王志新, 张天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04): 11-16. |
[6] |
沈一岚, 徐迎寿, 马静. 高等院校二级学院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3): 33-36. |
[7] |
陈为德, 陈祖建, 杨帆. 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5): 22-25. |
[8] |
陈平. 高等院校林学专业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4): 24-27. |
[9] |
修新田, 龙军, 傅群兰, 林克显. 高等院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思路的探讨——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1-5. |
[10] |
李丽, 白登忠, 吴海龙, 刘民建. 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13-17. |
[11] |
贺超, 刘靖雯.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5): 31-37. |
[12] |
段久芳, 韩春蕊, 王 堃, 蒋建新. 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3): 7-10. |
[13] |
闫东锋 毕会涛 李继东. 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21-25. |
[14] |
崔晓晖1张戎2陈俊生2齐建东1. 基于混合驱动的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以北京市某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1): 20-24. |
[15] |
王海燕 杨 乐 刘卓昊 王春旭. “服务科学与信息服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5): 52-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