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传统林学专业改造提升路径 |
闫东锋, 代莉, 杨喜田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郑州 450002 |
|
|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传统林学专业遵循的教育理念、制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林业发展战略和“新农科”“新林科”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重塑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林学专业已迫在眉睫。为此,根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新时代新林业的新定位和新使命以及“新农科”“新林科”建设的总体部署,明确传统林学专业改造提升的总体思路是:更新教育理念,突出涉林专业优势特色的同时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林业新业态为出发点拓展人才培养方向、重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林学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价值观塑造以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切实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从以下7个方面对传统林学专业进行改造提升。一是拓展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推动林学、园林、经济林、林业工程等涉林专业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设置智慧林业、森林康养、林业碳汇与交易、国家公园管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等新专业或专业方向。二是确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树立绿色教育理念、自主教育观、个性发展教育观以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特色教育与标准教育、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三是以“新农科”“新林科”建设目标以及高等农林教育发展新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大批“学林、爱林、务林”的现代林业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以及具有生态文明理论素养、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综合素质的生态文明践行者等为首要目标,确立能够体现牢固生态文明观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四是构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围绕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课程建设为引领,整合拓展育人资源,构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五是改造传统林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丰富传统专业课程的内涵,增设与现代林业发展新领域相关的课程等;引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面向非林学专业开设有关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的通识课程,构建多学科融合和并协同发展的林学专业一流课程体系。六是提升林学专业课程思政水平,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德育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政育人过程中的主渠道功能,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圈的、专业课和通识课协同发挥圈层效应的“同心圆式”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格局。七是创新林学专业教学方式方法,将“适地适树”的理念融入林学专业课程教学,结合林学专业的课程特点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加大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力度,引入现代网络教育手段,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
|
关键词 :
高等林业教育,
林学专业,
专业方向,
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课程思政,
教学方式方法
|
|
基金资助:教育部和河南省2020年度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的林学专业改造提升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JGLX109;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适应“新林科”的传统林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造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XJGLX002; 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践行“两山理论”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JC35。 |
作者简介: 闫东锋:13633717096 yandongfeng2002@126.com |
[7] |
闫东锋,代莉,李继东,等. 新农科背景下适应专业认证的林学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 中国农业教育,2021,22(4):38-43,50.
|
[8] |
田英翠,曹受金,付红军. 新林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154-155.
|
[5] |
安黎哲. 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2020,38(3):1-5.
|
[4] |
王平祥,徐小霞,刘辉. 转型与重构:高校“新农科”建设发展探析[J]. 中国农业教育,2020,21(4):54-60.
|
[6] |
燕连福,赵建斌,毛丽霞.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涵、建设指向和实现路径[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9.
|
[3] |
勇强.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2020,38(1):1-4.
|
[9] |
董维春,姜璐,张炜. 面向新农科的农业特色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农业教育,2020,21(5):24-34.
|
[2] |
陈文斌,黄清,周玉华,等. 林业高等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新使命研究[J]. 林业经济,2018,40(6):43-47.
|
[1] |
孙正林. 发挥林业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J]. 中国高等教育,2015(23):23-25.
|
[1] |
马瑞, 张富, 卢嘉, 赵锦梅, 马维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4): 32-36. |
[2] |
王玉玉, 马静. “四个自信”融入“全球变化生态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4): 40-45. |
[3] |
朱丽琴, 黄荣珍, 邹显花, 房焕英, 王金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3): 13-16. |
[4] |
张婧远, 王墨晗. “中外风景园林艺术赏析”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3): 26-29. |
[5] |
马晓玲, 刘远哲. 新时代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3): 35-39. |
[6] |
平晓燕, 纪宝明, 董世魁, 李耀明. 基于OBE和科教融合理念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级草地生态学”研究生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3): 53-57. |
[7] |
舒美英, 李文博. 基于工匠精神的“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40-44. |
[8] |
李晓刚. “包装机械”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45-48. |
[9] |
刘媛, 田永刚, 李侃侃. 环境设计专业“赛创协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6-10. |
[10] |
张璐, 杨婉, 孙向阳. “土壤化学及其研究法”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16-20. |
[11] |
张晓燕. 基于育人为本的“建筑风格史”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21-25. |
[12] |
文书生, 杨秀莲, 辛建攀, 田如男. “金课”建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探索——以“草坪学”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60-64. |
[13] |
闫小莉, 曲鲁平, 詹丽玉, 张玮尹. 林学(森林康养方向)专业“森林康养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65-70. |
[14] |
梁艳春. “美国环境历史与文化”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27-30. |
[15] |
谢寿安, 赵长江. 新农科背景下森林保护专业的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37-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