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背景下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
李明诗, 王玉亮, 李明阳 |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南京 210037 |
|
|
摘要 森林经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培养必备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需对“如何为高效、精准的森林经营活动培养掌握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积极探索。根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培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地提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6+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即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的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六保障”培养机制;从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决策、实施过程、反馈和跟踪改善等方面入手,构建针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部分实现了有机结合。在“6+1”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在对森林经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方向式”导师指导制,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二”路平行设计统筹兼顾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前提下,按照融通培养、专业提升、专业实践与创新“三”个培养模块以及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培养阶段搭建了“二三四”森林经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自身建设和项目支撑建设3个层面,构建了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主,以学科基础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外合作共建科研平台为辅的科研平台保障模块;此外,还构建了覆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其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特别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评价与培养过程相结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自我进化。
|
|
关键词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森林经理学,
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
|
基金资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项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背景下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NLZX-YB40。 |
[1] |
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R/OL].(2016-07-06)[2019-06-07].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8/content-892769.html
|
[3] |
张会儒.精准提升森林质量需强化技术支撑[N].中国绿色时报,2016-06-16(A3)
|
[5] |
胡新喜,何长征,宋勇,等.探索"四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科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68-170
|
[7] |
方陆明,吴达胜,徐爱俊,等.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1):11-15
|
[8] |
张会儒,雷相东.森林经理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J].国土绿化,2017(8):13-15
|
[9] |
杨华,朱子卉.美国5所高校林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4):67-72
|
[11] |
刘光哲.欧洲林学硕士培养模式对我国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70-75
|
[13] |
吴守蓉,白石则彦.日本东京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的探析及其启示——以森林科学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6):72-77.
|
[6] |
岳文,王晓莉.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03-206
|
[2] |
邓海燕,莫晓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综述[J].桉树科技,2017,34(2):37-44
|
[4] |
梁传杰,麦立强,范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团队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5):11-18
|
[10] |
夏玉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28-31
|
[12] |
黄华国.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林学教育及其借鉴[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1):70-75.
|
[1] |
郭秀君. 基于胜任力理论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30-33. |
[2] |
罗小林, 帅李, 刘婧, 陈礼辉, 黄六莲. 农林院校基于大类招生的“材料与化工”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56-58. |
[3] |
李会彬, 边秀举, 王丽宏, 孙鑫博. 草业科学专业(草坪方向)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4): 28-31. |
[4] |
刘志祥, 刘高强, 曾柏全, 徐刚标. 地方林业院校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4): 41-44. |
[5] |
刘占柱, 梁春花, 戴海燕, 李欣宇. 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16-19. |
[6] |
向玮, 黄泽园, 李俊杰. “概念图”教学法在“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48-52. |
[7] |
沈月琴, 郭建忠, 童再康, 魏玲玲. 深耕绿水青山 全面加快新林科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5-8. |
[8] |
闫东锋, 李继东, 毕会涛, 朱玉芳. “森林经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路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74-78. |
[9] |
李丽, 白登忠, 吴海龙, 刘民建. 科研院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探索——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13-17. |
[10] |
孟京辉, 向玮. “森林经理学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41-44. |
[11] |
徐梦洁, 颜玉萍, 吴红梅, 焦凌佳.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30-39. |
[12] |
汤孟平. “森林经理学”课程产教学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39-42. |
[13] |
张晓艳, 林群, 曾凡勇. 林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研究——基于产教融合[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4): 65-71. |
[14] |
于明含, 丁国栋, 高广磊, 赵媛媛, 冯薇.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42-46. |
[15] |
王典. “一带一路”背景下机械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47-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