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35卷 S期
刊出日期:2017-09-30

论文
论文
 
 
       论文
3 高校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的实践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庞有祝 周 博 任 杰 高 琼
DOI:
 大学阶段是学生养成道德观念和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高校推进“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从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全面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坚持党内既有制度,积极探索党内经常性教育方法,提出“一个核心、两个原则、三个结合、四种渠道”工作思路,对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进行了实践探索。
2017 Vol. 35 (S): 3-6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636 KB)  ( 76 )
7 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支部“5+1”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庞有祝 王晓旭 周 博 郑佳欣 高 琼
DOI: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而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内部调查、调研总结、实践测评为研究路径,遵循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层学生党组织工作为参考和依据并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及兼顾全面性和公平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动态可调性的原则,基于党支部建设的“五个好”要求(即党支部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师生群众反映好),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考核工作的落实与反馈、结合考评结果进行评优表彰4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党支部“5+1”评价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学生党支部“5+1”评价体系建设在规范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模式、凝练鲜明特色、提高工作水平、注重群众反馈信息、坚持德育为先、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学生党支部“5+1”评价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学生党建工作成果。
2017 Vol. 35 (S): 7-10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704 KB)  ( 117 )
11 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初探——以北京某高校为例
周 博 王晨阳
DOI:
以北京某高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了解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意识和养成情况,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现状,并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生理想信念培育工作案例,对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一套教育体系:强化道德自律,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优化培养方案,将学术道德列为必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外部监督和反馈机制;强化导师责任,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
2017 Vol. 35 (S): 11-15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1208 KB)  ( 83 )
16 高校在生态民生协同建设中开展大学生实践育人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张嘉月 王潇漪
DOI:
实践育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倡导学生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高校作为大学生发展的培养者和教育阵地的坚守者,应通过开展广泛的实践活动,将实践育人落到实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立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提出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结合专业知识,积极弘扬生态民生协同建设意识,在实践的同时,反思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践育人运行机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对策。同时,通过生态民生协同建设中多项实践实例证明了育人成效:大学生思想修养、团队合作、适应社会、社会责任、实践能力、知识运用6个维度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2017 Vol. 35 (S): 16-18 [摘要] ( 99 ) HTML (1 KB)  PDF (568 KB)  ( 66 )
19 “润物细无声”团建新途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学午间驿站”建设为例
郑佳欣
DOI:
高校是共青团工作的主阵地,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共青团员,团组织建设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高效地推进高校团建,潜移默化地将团学思想切实渗透入学生心中,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创办“生苑团学午间驿站”,搭建政治理论与实践学习交流平台,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自创办以来,累计开展团学培训200余次,先后400余名团干部接受培训。在提升学生团干部工作能力的同时,在学院营造浓郁的政治学习交流氛围,推进了全学院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017 Vol. 35 (S): 19-21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573 KB)  ( 69 )
22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杨丽娜 杨 迪 张德强
DOI:
教师是高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力量,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富创造力的学术群体,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关系着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当前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我国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青年教师培养缺乏体系化和长远规划、青年教师转型较慢且在不同专业的发展呈不均衡态势、青年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但缺乏脱颖而出的高水平拔尖人才。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二是强化以德为先,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三是深入探索青年教师培养途径,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重视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把好青年教师“入校关”;做好“传、帮、带”工作,狠抓青年教师“教学关”;建立科研启动机制,把好青年教师“科研第一关”;引导青年教师融入团队;推动青年教师加强沟通和学科交叉;指导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为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提供资助;注重青年教师的全面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后,对加强高等农林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成立高校青年教师创新联合组织;建立健全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加强相应的各项保障工作;积极落实各类卓越人才培育计划,为优秀青年教师提供更多资源等建议。
2017 Vol. 35 (S): 22-26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845 KB)  ( 139 )
27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师生关系的新思考
韩莹莹 翁 强 袁峥嵘 张浩林
DOI: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概念应运而生,并强有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更是创造性地触及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呈现融合与创新的新趋势。这对我国高校师生关系的演化及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在对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及特征、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化及发展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传统的高校师生关系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正面临着转型挑战。教育信息化不仅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教”提出新要求,即打破传统思想束缚、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利用信息资源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学”也提出新要求,即提高信息化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信息化的合作学习能力、开展信息化的探究性学习等。因此,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发展的新方向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协作、互动的师生关系,从学校层面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2017 Vol. 35 (S): 27-30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714 KB)  ( 98 )
31 以开放创新理念为指导建设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宋 涵 张柏林
DOI: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出发,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实验教学中心资源整合利用,探讨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新举措;对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2017 Vol. 35 (S): 31-33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532 KB)  ( 88 )
34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胡 青 刘忠华 郭惠红 侯佳音 徐桂娟 高 琼 张柏林
DOI: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了“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以生态学调查为主线,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类认知设计专题项目,着力培养学生探索环境与生物相互关系的能力。为了保证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加强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实习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教学条件符合实习要求,以及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其次,要做好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筹备工作,包括前期的实地踏查、实习工具的准备、召开实习动员会、学生文献资料的准备、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准备等。第三,要确定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烟台海滨实习部分的岩岸、泥岸和沙岸3种海岸环境的踏查和生物种类认知和小专题研究的开展,烟台昆嵛山山区实习部分的植被垂直和水平分布路线踏查、森林生态学调查和小专题研究的开展,以及数据处理及分析、生物认知笔试、实习总结汇报等。第四,制定一套能够客观、公平、准确考核学生实际水平的较为完整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经过10年的实践和探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不仅编制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综合实习手册》,培养了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并通过对外开放实习促进了交流和提升,而且学生也多次获奖,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
2017 Vol. 35 (S): 34-39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1076 KB)  ( 81 )
40 指导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实践的几点体会
翁 强 张浩林 韩莹莹 袁峥嵘
DOI:
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的宗旨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创新性研究学习,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初步训练。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为依托,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促进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过程中,注重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人格和综合素质。
2017 Vol. 35 (S): 40-42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529 KB)  ( 84 )
43 高等林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国 辉 何晓青 金 一 李志茹
DOI:
“微生物学”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微生物,并将其应用在食品、抗生素、酶制剂等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高等林业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不同类型(包括内容和课时)的课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发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以期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2017 Vol. 35 (S): 43-46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770 KB)  ( 88 )
47 本科生物学类开放大实验的改革与创新——以“遗传学”实验课教学为例
张金凤 胡冬梅 赵 健
DOI:
针对传统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理念,以人类缄默知识学习的规律为指导,对开放大实验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开设出了果蝇性状的综合遗传分析、树木多倍体的诱导、人类ABO血型分子基因分型与群体遗传平衡分析等3个遗传学开放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开放大实验的关键环节,指出了开放大实验在能力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提出对本科生物学类实验课教学的思考,呼吁全社会重新认识实验课教学的价值,提高实验课的教学地位和相应的投入,充分发挥实验课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人才方面的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型国家建设。
2017 Vol. 35 (S): 47-50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687 KB)  ( 120 )
51 “植物生理学”课程数字化教学的探索
赵 瑞
DOI:
“植物生理学”是林业高等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植物生理学”的授课方式与课程建设急需进行改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迅猛发展为“植物生理学”数字化课程建设带来了契机。介绍了植物生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北京林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比较了MOOC和SPOC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我国在建设数字化课程方面取得的成就;列举了在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领域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的领先团队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北京林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 Vol. 35 (S): 51-54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627 KB)  ( 85 )
55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数字化教学初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薛 华 汪晓峰
DOI: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高校开始了数字化教学的探索。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对数字化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在借鉴了清华大学数字化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引入了“雨课堂”“课堂派”“蓝墨云班课”等数字化教学工具,以PowerPoint和微信为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教学资料,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进度,采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效果;其次,为了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数字化教学,探索建立历届学生优秀实验数据共享平台、最新实验技术和资讯共享平台,加快了教学资源的更新频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第三,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学活动高效地进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为同类课程的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思路。
2017 Vol. 35 (S): 55-57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578 KB)  ( 94 )
58 生物类专业“病毒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赵国柱 金 一 李志茹 谢响明
DOI:
“病毒学”课程是高校生物类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然而由于传统的认识和专业特色的限制,生物类专业的“病毒学”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根据病毒及“病毒学”课程的特点,分析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方面讨论互动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从“病毒学”实验课设置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评析,推进病毒知识学习和课程建设,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学素质教育、改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017 Vol. 35 (S): 58-61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682 KB)  ( 72 )
62 开放式讨论教学在生命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单晓昳
DOI:
高校生命科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逻辑性强。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夯实基本概念,掌握前沿进展,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开放式讨论教学在“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对讨论内容的来源、讨论过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剖析。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开放式讨论教学可以补充讲授型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积极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而深入的学习,了解科研进展,知晓实际应用,掌握研究方法,锻炼科学思维。
2017 Vol. 35 (S): 62-64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547 KB)  ( 66 )
65 高等林业院校“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李 慧 陈玉珍 陆 海
DOI: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为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生物技术导论”课程,对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提出了“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以及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学生严谨的科研习惯和科学态度,为培养林业创新型人才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017 Vol. 35 (S): 65-67 [摘要] ( 107 ) HTML (1 KB)  PDF (562 KB)  ( 78 )
68 基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彭霞薇 李志茹
DOI: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食品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根据北京林业大学食品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情况,对“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对教学内容的更新,突出林业院校食品微生物学特色,加强国际前沿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学中的应用的介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采用“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并穿插学生专题汇报等多种形式的改革举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考核形式方面,以学习过程考核为主,运用多元考核指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017 Vol. 35 (S): 68-71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683 KB)  ( 110 )
72 利用表观遗传学知识优化“遗传学”双语教学的探索
王延伟 张德强 徐吉臣 胡冬梅
DOI:
表观遗传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遗传学”分支,在“遗传学”双语授课过程中利用表观遗传学的知识,从获得性遗传的提出、核小体、表观等位基因、染色质的修饰、非编码RNA研究、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和转座子等方面丰富了遗传学的教学内容,分析了教学效果,对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学实践表明,表观遗传学知识的引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遗传学”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助推了双语教学中外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氛围。
2017 Vol. 35 (S): 72-75 [摘要] ( 62 ) HTML (1 KB)  PDF (690 KB)  ( 74 )
76 “植物生理学”研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赵媛媛 郑彩霞 张淑静 刘玉军 孙立炜
DOI: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影响的科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从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探讨研究式教学方法、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等几方面,阐述了近几年来“植物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实践,分析了研究式教学改革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相关教学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式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从而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创新人才和研究性人才的培养。
2017 Vol. 35 (S): 76-79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703 KB)  ( 96 )
80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20年育人成效
高 琼 张柏林
DOI: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智力保障,独立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自主创新是当前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的重点,旨在使所培养的学生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一批能肩负起历史使命的科研创新人才是高校理科基地建设面临的有待思考的问题。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对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建设经验和育人成效进行了总结。首先,明确“以学科发展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充分发挥国家生物学理科基地教学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办学思路,在注重提高理科基地科研水平的同时,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基本形成了具有森林生物学特色的学科群,以及从理学学士到博士后的理科生物学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找准专业定位,以育人为中心进行整体谋划,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实践中求真知;通过增强专业软实力、积极申报各类科研和教学项目、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注重与校外企业的合作等,寻求多元化发展。
2017 Vol. 35 (S): 80-82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541 KB)  ( 80 )
83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机制的建设——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中加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侯佳音 徐桂娟 张柏林
DOI:
自2013年开始,北京林业大学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实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机制建设方面已取得以下成效。一是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方面,在实施“3+2”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二是教学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科学设计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丰富授课方式、引进新型教学方式,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三是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机构、适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点的服务机制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分互认制度,以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建立“教学标准、教学督导、教学反馈与改进”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以教学标准体系规范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建立期中检查和听课制度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基于教学状况调查和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改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17 Vol. 35 (S): 83-86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683 KB)  ( 85 )
87 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徐桂娟 张柏林
DOI:
教学管理是大学日常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大众化教育、个性化需求形势下,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多样化和创新型人才发展的需要,必须引入柔性管理概念,做到刚柔并济,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分析刚柔并济教学管理理念的合理性,并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了刚柔并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在院级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017 Vol. 35 (S): 87-91 [摘要] ( 75 ) HTML (1 KB)  PDF (840 KB)  ( 79 )
92 对我国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康向阳1胡水玲2
DOI:
基于对我国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指出国家有关中小学生“就近免试入学”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已经被异化并演变成当前被各种规定绑架的“排队式升学”和“分级式教育”。由此,人为营造的激烈竞争氛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被逐渐固化为背诵和考试的机器而丧失了创新欲望和能力,所导致的学生行为趋同化加剧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发生。而为了契合学生在中学形成的学习习惯,高校的教学日渐模式化、中学化,从而导致适合教师和学生开展学问研讨的环境逐渐丧失,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首先,国家应废止重点中学制度和禁止设立实验班,强制执行学区内就近升学的政策,以推动关乎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养成;其次,高校应大幅度缩减课程数量和总学时数,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效促进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2017 Vol. 35 (S): 92-95 [摘要] ( 113 ) HTML (1 KB)  PDF (818 KB)  ( 63 )
96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基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成功经验的分析
杜为民1娄秀华2郑彩霞1徐桂娟1欧阳杰1
DOI: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针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生缺少跨专业学习的机会、缺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在借鉴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首先,应鼓励学生跨专业自主选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应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构筑跨学科知识体系;第三,制定宽松的转系转专业政策,按照学科大类招生进行人才培养;第四,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早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2017 Vol. 35 (S): 96-98 [摘要] ( 98 ) HTML (1 KB)  PDF (593 KB)  ( 94 )
99 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为例
周 博 王晓旭 武文斌 刘明月
DOI:
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国家发展,生源质量是培养的基础,而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影响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学科认知度,吸引更多有专业学科背景的考生踊跃报名,从而提高录取率,确保生源质量,促进学科长远发展,成为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本科大三学生开展学科暑期夏令营活动,对相关重点学科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提高了研究生报考比例,而且提升了有学科专业背景学生的比例,优化了生源质量,可以为学科输送更多专业对口的优质研究生生源。
2017 Vol. 35 (S): 99-101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549 KB)  ( 76 )
102 生物学一级学科门类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
杨 迪 杨丽娜 张德强
DOI:
 简要阐述了研究生人才培养对生命科学领域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阐明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础,并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建设现状为例,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7 Vol. 35 (S): 102-106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795 KB)  ( 109 )
107 以“双一流”建设引领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王若涵
DOI: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现阶段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开展的一项国家级教育工程。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交叉学科的发展是当今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双一流”建设与交叉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为此,从当代教育体制下交叉学科的内涵、学科交叉对众多交叉学科前沿的引导作用、交叉学科的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等3个方面,阐述了交叉学科的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发展交叉学科以加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指出“双一流”建设将高水平服务于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际发展,从而促使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进而推动交叉学科建设致力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基于对“双一流”建设引领下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内涵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的分析,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构建新机制,促进高层次林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树立新理念,积极引导交叉学科的师生协作;实施新举措,加强人才培养科学评价体系的建设等建议。
2017 Vol. 35 (S): 107-11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717 KB)  ( 97 )
111 发挥科研平台育人功能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例
陈金焕 程 武 康向阳
DOI:
科研平台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推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总结“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学科融合发挥的平台育人功能,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多维度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思考:坚持需求导向,把握现代种业对林木育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协同创新,探索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聚焦德育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2017 Vol. 35 (S): 111-114 [摘要] ( 90 ) HTML (1 KB)  PDF (745 KB)  ( 86 )
114 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刘 頔 郭惠红
DOI: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重任。植物学是以实验为手段的基础性综合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中,除了要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外,还须培养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才能使植物学专业研究生成为具有良好科研素质的创新人才。
2017 Vol. 35 (S): 114-117 [摘要] ( 84 ) HTML (1 KB)  PDF (659 KB)  ( 77 )
118 研究生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理论思考
司婧娜 杨丽娜
DOI: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是近年来国外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入国内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但在国内研究生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还比较少。首先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点,然后论述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国内研究生教学中的困境与挑战。针对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认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又能促进研究生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上做出积极的改变。
2017 Vol. 35 (S): 118-121 [摘要] ( 84 ) HTML (1 KB)  PDF (706 KB)  ( 85 )
122 “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为例
马超 张柏林 孙爱东
DOI: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成为现阶段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以及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外高校中被逐步采用,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生“天然产物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翻转课堂和讨论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融合近年来翻转课堂和讨论式教学的建设经验,构建了“翻转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为期2年的初期实践检验,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强化了创新意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为其他研究生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2017 Vol. 35 (S): 122-124 [摘要] ( 82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125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杨海灵 薛 华 刘雪萍
DOI:
研究生“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不仅面向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且对园林学院、林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尽最大能力保障学生的出勤率、实验的参与度、数据记录处理的科学性以及实验报告写作的规范性,是研究生“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探索与改革的主要内容。针对教学空间和时间受限、学生的学习背景差别大的问题,采取理论教学开设讲座并与知名学者报告结合、实验教学采用理论自测题和实验数据表、通过PPT展示汇报和实验结果讨论提高实验报告完成质量、提高师生配比增强“线下”交流等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教学工作促进科研工作的目的。
2017 Vol. 35 (S): 125-127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525 KB)  ( 128 )
128 “细胞遗传学”全英文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的探索
赵 健 张金凤 王泽伟 王 君 康向阳
DOI:
为提升研究生“细胞遗传学”课程的国际化程度,开展了以全英文授课为核心的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师资力量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以及学生能力培养。总结出了多种全英文教学的方法,介绍了全英文教学的体会。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细胞遗传学”课程全英文授课让学生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学到了专业的细胞遗传学知识,增强了小组讨论问题的能力,厘清了细胞遗传学研究问题的思路,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017 Vol. 35 (S): 128-131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882 KB)  ( 84 )
132 科研应用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试验设计”研究生课程为例
李颖岳 庞晓明
DOI:
研究生“试验设计”课程能够有效指导科学试验设计、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原来的“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不利于教学相长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薄弱。针对该课程特点和教学中的问题,构建了科研应用驱动型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问题解决式预习提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纠错式”案例教学、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5个方面。从改革效果反馈看,该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应用的持续深度学习,激发了研究生对“试验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目标。
2017 Vol. 35 (S): 132-135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820 KB)  ( 93 )
136 “功能性食品”课程实施产学研案例教学的探索
任迪峰 马 琳 汪 涛
DOI:
“功能性食品”课程具有很强的学科应用性,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程的学习、研究、教学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支撑,以促进学生理解与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产学研案例,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案例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教学方法方面,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环节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将行业、企业成功案例引入课堂,与产学研项目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专题研究报告和企业案例库;在教学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实践及教师的科研、产学研项目,制定专业研究题目,进行专业科研训练。
2017 Vol. 35 (S): 136-138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540 KB)  ( 67 )
139 生物学新兴前沿学科——计算生物学
梁 丹 薄文浩 姜立波
DOI:
计算生物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与数理科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生命现象的高度复杂性和日益积累的各种组学数据,使计算生物学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逐渐形成所有生物学都是计算生物学的观点。计算生物学还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在连锁与连锁不平衡、植物嫁接、多倍体、分子结构、微生物等研究中正得到广泛应用。在我国,计算生物学学科起步较晚,但在生物学大发展的环境中,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主流学科。计算生物学在解决林业领域的生物学问题方面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揭示林木生长、发育、抗逆等重要性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2017 Vol. 35 (S): 139-142 [摘要] ( 74 ) HTML (1 KB)  PDF (709 KB)  ( 101 )
143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任建武1段红祥2姜英淑3宾宇波4胡涌2
DOI: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民健康优先,建设“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实现全民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高等林业院校应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把握机遇,找准全民健康与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契合点,利用自身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投身大健康产业,从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生活生产环境建设、健康森林食品和药品供给、森林康养等方面向学校所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同时,以服务社会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建设“健康中国”的道路上作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健康环境的建设者、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健康产业的直接参与者。为此,北京林业大学通过知识传播和专家服务2种形式,切实履行服务社会职能。在知识传播方面,主要以“学院路共同体”为依托,开设与健康相关的生物、食品及生态环境类课程;响应北京市教委的要求,承担北京市中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传播食品安全健康理念;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在专家服务方面,通过为北京市“播草盖沙”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提供咨询服务以及为首都“增彩延绿”科技示范工程和“圃林一体化”及林木种苗产业提升科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参与首都健康环境建设:以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平台、以健康产品和服务为“抓手”推动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以北京林业大学设立中国首个生态与健康研究院为契机夯实森林康养的基础,积极发展林业大健康产业;以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服务社会中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2017 Vol. 35 (S): 143-149 [摘要] ( 93 ) HTML (1 KB)  PDF (1284 KB)  ( 77 )
150 发挥学院学科优势服务社会科技教育
王华芳 姚洪军
DOI: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具有服务社会科技教育的基础和背景,一直以来坚持集学科群优势为林业系统培养师资力量和科研骨干;以教育为社会需求服务的理念为指导,开展县级以上管理干部科技文化培训;注重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大力推广林木组织培养技术、枣树良种壮苗繁育技术和林业生物技术,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开展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建设产业示范基地,协同民间力量,共促科技教育社会化。
2017 Vol. 35 (S): 150-153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748 KB)  ( 68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