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35卷 5期
刊出日期:2017-08-31

论文
论文
 
 
       论文
1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张绍全 刘宏文 欧阳汀
DOI: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其核心内容是制定大学章程并予以贯彻落实,从而提升高校内部的法治化水平。北京林业大学立足办学实际,积极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践。首先,以制定大学章程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北京林业大学强调大学章程应体现以下特色:注重对学校办学特色和理念文化的总结与概括;对管理体制做出全面规定,明确学校的治理结构;规范内部学术组织的构成、职责和运行机制;规范学校内设机构的类别和权限以及设定的原则;确立校内民主监督运行机制。其次,以大学章程为抓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章程落实机制。同时,针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外力驱动降低了大学章程实施的参与度、事不关己阻碍了大学章程实施的知晓度、利益冲突影响了大学章程实施的协同度、认同不足影响了大学章程实施的遵从度等挑战,提出进一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方向,即提升对实施大学章程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和认同度、增强大学章程实施的内生力、加强大学章程实施的规范化。
2017 Vol. 35 (5): 1-5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906 KB)  ( 124 )
6 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董希斌 徐华东 李耀翔 狄海廷 林文树
DOI:
新形势下,森林工程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木材生产技术与管理”“森工规划设计”“森工机械与装备”“林业起重输送机械”“工程索道”“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等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无法有效开展,课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等问题。为此,东北林业大学抓住建设国家级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契机,通过构建森林可视化经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木材生产规划虚拟实验系统、森林作业模拟仿真系统、原条量材造材与原木自动选材模拟仿真系统等,从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着手,将虚拟仿真系统与森林工程核心主干课程相结合,从开展实践教学场地和手段、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以及开展“学生主体式”“师生互动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几个方面,对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森林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实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有效地解决了专业野外实验实训所面临的困难,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使学生学习森林工程主干课程的积极性、实践创新的热情、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017 Vol. 35 (5): 6-11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958 KB)  ( 96 )
12 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探讨
肖辉杰 曹琪琪
DOI: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不接轨;其次,部分合作企业不能提供完备的实习条件;第三,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为此,探讨了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第一,校企共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联合培养企业需要的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双能型、应用型”人才;第二,校企共建科研平台,通过创建企业“生产实践基地”和高校“科研创新基地”,使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互利共赢;第三,政府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和学校的长期合作,健全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培养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
2017 Vol. 35 (5): 12-14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502 KB)  ( 80 )
15 加强大学生敬业观培育的探讨——基于敬业观理论的研究
陈建辉
DOI:
基于敬业观理论的渊源和丰富内涵的多维解读,指出敬业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倡导的价值追求。因此,为了加强大学生敬业观的培育,应通过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传统与现代媒体的作用等,加强敬业观的宣传教育;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机制;应充分发挥敬业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强化敬业观的实践养成。
2017 Vol. 35 (5): 15-18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753 KB)  ( 110 )
19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徐开蒙 陈太安 高 伟
DOI: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有序进展,西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积极开拓办学思路,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思考并践行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按“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研反哺教学的专业建设思路指导下,通过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多元化的教学科研平台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步构建了材料工程、家具工程和木结构建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块,探索性地采取导师制和末位淘汰制的激励型人才培养机制,大胆探索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国际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新模式。
2017 Vol. 35 (5): 19-22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667 KB)  ( 95 )
23 全程互动教育模式下园林特色专业的建设实践——以广西大学为例
郭 松 李在留 王凌晖
DOI:
专业特色是经过长期发展建设而形成的办学优势,它使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感。以广西大学园林专业为例,在全程互动模式下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校企互动等方面对园林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打造了既懂教学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了由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植物科学、园林文学艺术和园林经济管理组成的5大模块课程教学体系,实施了课程网络化管理与评价,强化了以实际项目参与、经典案例讲解、虚拟仿真体验为主的实践教学,形成了以竞赛为主线、激励政策并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确立了由共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规划设计平台和双导师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上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及不同个体之间的教育教学的全程互动,提高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2017 Vol. 35 (5): 23-27 [摘要] ( 91 ) HTML (1 KB)  PDF (1400 KB)  ( 87 )
27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及其启示
李 明 李鹭辰 吴发启
DOI:
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育也需要按照双一流的要求,对本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以期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从而获取新的发展动力。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学校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进行了评估,总结了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知识结构陈旧、部分学校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资源相对贫乏、师资力量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双一流视角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建议:首先扩充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教学的内涵;其次,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第三,要借助社会资源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办学;第四,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改革促进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教学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社会需求。
2017 Vol. 35 (5): 27-31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780 KB)  ( 159 )
32 基于业务流的高校就业信息系统研发——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王兆龙 董金宝 覃艳茜 徐博函 刘 芳
DOI: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严峻。为此,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但是,高校就业信息系统存在着功能不健全、信息发布形式单一、各业务模块相对独立、系统的就业数据分析能力较低以及系统的信息输入和信息利用不方便、用户的体验度和信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急需建立一套功能更完善、服务更高效、使用更便捷的就业信息系统。因此,从高校就业工作主要业务及流程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就业信息系统进行了重构和完善。根据高校就业工作中的招聘服务、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职业发展辅导、创业教育等主要业务,确定了高校就业信息系统的构建目标,搭建了系统的物理架构以及PC端和移动(微信)端的功能架构,构建了集招聘会服务模块、就业数据填报服务模块、就业数据分析模块、移动(微信)端功能模块等核心模块为一体的高校就业信息系统。
2017 Vol. 35 (5): 32-37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1509 KB)  ( 108 )
38 高校研究生学业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周 博
DOI:
选拔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新生的学业辅导员是一种通过研究生对本科新生进行学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的方式,是辅导员工作的拓展和创新。从研究生担任学业辅导员的工作定位、评价体系、职业规划等方面对高校研究生学业辅导员工作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以期得到研究生学业辅导员制度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研究生学业辅导员;工作模式;学业辅导;本科新生;辅导员制度
2017 Vol. 35 (5): 38-41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537 KB)  ( 151 )
42 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专业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以“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课程为例
侯方淼 李浩爽
DOI:
针对国际商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以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课程全英文授课的实践为例,从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全英文授课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了开展全英文教学的3个策略,即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能力和鼓励学生接受全英文教学,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2017 Vol. 35 (5): 42-44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544 KB)  ( 124 )
45 基于《园冶》释读开展“园林文学”课程教学的实践
曹 盼1 周 晨2
DOI:
“园林文学”为风景园林专业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着教学内容松散、与专业知识对接不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支持受限等问题。刊行于明代的《园冶》作为世界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集文学性、专业性及思想性于一体,前辈学者关于《园冶》的研究成果使得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学生读懂《园冶》成为可能。教学实践中将《园冶》释读作为“园林文学”课程的主体,能在教学内容上紧扣专业内涵、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但《园冶》个别知识点的释读以及“园林文学”课程设置尚需进一步探讨。
2017 Vol. 35 (5): 45-48 [摘要] ( 119 ) HTML (1 KB)  PDF (1125 KB)  ( 113 )
49 案例式教学在“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邱 斌 孙德智
DOI: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同时针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为例,从工程案例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和实际工程综合训练3个方面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应利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第三,利用综合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对所学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满足了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要求,培养了高质量的环境工程实践型专业人才。
2017 Vol. 35 (5): 49-52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694 KB)  ( 88 )
52 “服务科学与信息服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王海燕 杨 乐 刘卓昊 王春旭
DOI:
“服务科学与信息服务”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重要的选修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针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服务科学与信息服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对课程的设置时间进行了调整,由大四年级开设改为大三年级开设,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考研、出国或者找工作等方面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其次,采取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将课程的教学大纲、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上传至网络平台,方便学生快速获取课程资料,提高学生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由单一的期末试卷考核改为多方面考核,期末成绩由平时表现、案例报告、论文作业3部分组成,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杜绝平时不上课、考前突击记忆的不良学习习惯。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升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17 Vol. 35 (5): 52-54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490 KB)  ( 96 )
55 “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张宪智 康永祥
DOI:
"树木学”是林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野外实习时间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学,从网络教学、室内与室外联合教学、植物识别比赛3个方面丰富“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其次,在强化植物分类学前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树木的认知能力;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野外实习时间。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树木分类的实战技能得到提升,“树木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2017 Vol. 35 (5): 55-58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709 KB)  ( 174 )
59 基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郭惠红 胡 青 李晓娟 王若涵 刘忠华
DOI: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这个核心目标的指导下,对“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穿插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环节,实习教学中开展了科研小课题与科技论文撰写的训练,并对实验和实习成绩评定进行了考核指标与分值比例的改进。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完善“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017 Vol. 35 (5): 59-61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1203 KB)  ( 101 )
62 “水土保持学”精品共享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毕华兴
DOI: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施,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整体优化。但是,随着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已逐步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如何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对初期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与在线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建精品共享课程教学资源,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以精品课程“水土保持学”为例,阐述了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建设“水土保持学”精品共享课程教学资源的必要性,并对“水土保持学”精品共享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了界定,提出教学资源应包括教师团队、教学素材、教学条件与保障性资源3个方面的内容。最后,从课程教学资源的组织框架建设、教学素材资源的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3个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学”精品共享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构想。
2017 Vol. 35 (5): 62-65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780 KB)  ( 113 )
66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
赵龙山 侯 瑞
DOI: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和方法,应用研究型教学理念,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了改革与优化,主要措施如下:①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及各章节逻辑顺序进行了梳理与调整,将原教学计划中8章内容整合为4个专题模块,并分别对应基础性知识、模型、方法和实践应用等内容;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核心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而分析讨论性和拓展性内容则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③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专题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④加强平时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将课堂讨论、实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指标,并增加了实践能力考核的权重。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017 Vol. 35 (5): 66-69 [摘要] ( 131 ) HTML (1 KB)  PDF (732 KB)  ( 96 )
70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陈立欣 张志强
DOI: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庞杂、内容陈旧、课时偏少等问题,从完善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首先应实时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其次,引入学科前沿问题,加大实践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三,改革教学方式,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展知识空间;第四,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对学生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能力方面考察的比例,增加对学生日常学习环节的考核比重。改革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培养面向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2017 Vol. 35 (5): 70-73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754 KB)  ( 119 )
73 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路径的探讨——基于“社会工作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林 霞
DOI: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核心需要,社会工作教育是实现西方社会理论本土化最直接的途径。以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核心课程“社会工作理论”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如何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案例作为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载体,以推动社会工作者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激发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萌芽。基于此,总结了建构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的教育路径:在适宜的教育实践场域中,社会工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按照各自角色定位,整合各自的知识资源,运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对本土案例进行深度讨论、展开批判性思考,通过实践、反思、整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解构并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进行建构。
2017 Vol. 35 (5): 73-77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816 KB)  ( 463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