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35卷 3期
刊出日期:2017-04-26

论文
论文
 
 
       论文
1 学生评教范式转换的综述
邢政权 赵 忠
DOI:
 教育评价范式,即研究者进行教育评价研究时所持有的某种世界观,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范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适当方式,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式转移。通过对有关教育评价范式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现行教育评价范式及其存在的弊端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当前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评价已经陷入了理论困境;同时,基于对教育评价范式转换的价值基础和方向的分析,提出摆脱困境的出路是转换教育评价的研究范式,即由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评价向建构主义范式的教育评价转变。同样,学生评教作为高校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实证主义范式教育评价弊端的影响,面临着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对教师和学生的利益诉求关注不够、过分依赖调查的科学范式等诸多问题。这导致了学生评教的效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改进教学评价,仅仅引进学生评教这一形式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关键的是要更新学生评教的理念,也就是引入新的教育评价范式,在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的基础上推动实证主义范式的学生评教向建构主义范式的学生评教转变。
2017 Vol. 35 (3): 1-6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6278 KB)  ( 220 )
7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周统建
DOI:
教育本质上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活动。主体间性教育思想强调人才培养的和谐性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往性,重视教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从而为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视域。从主体间性理论这一新视角进行分析,目前高等林业院校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与学生间的交互性有待提高;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在教学过程方面,教育活动主体间的配合及协同性有待加强。为此,提出构建高等林业院校主体间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了实践探索:第一,在优质资源投入方面做“加法”,给与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第二,在凝练核心课程方面做“减法”,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第三,在营造学生成长环境方面做“乘法”,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实现倍增效应;第四,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除法”,摒弃陈旧观念,破除制约人才培养的桎梏。
2017 Vol. 35 (3): 7-12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6087 KB)  ( 124 )
13 风景园林学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调查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杨 丹 史 琰 蒋文伟
DOI:
从学生视角对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动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风景园林学科专业设置情况,调查了影响学生学习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如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度、学习偏好、学习目标导向等内在因素及课程安排、作业评价、课外环境影响等外在因素,并提出了提高风景园林学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建议:首先,学生对专业应有客观认知;其次,教师应用自身的学习与工作经验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第三,学校应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同时,在新版培养方案中,增加本科生学习能动性培养的内容,以期为学科教育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2017 Vol. 35 (3): 13-17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5050 KB)  ( 126 )
17 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与途径研究
陈 动 史晓云 王增利 杨 强
DOI: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科技创新实力的客观要求。针对目前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途径:首先,应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其次,应创新教学方法;第三,应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关怀;第四,构建大学生创新成果孵化机制。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完成后,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提升了科技实力。
2017 Vol. 35 (3): 17-20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4306 KB)  ( 116 )
20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的研究与实践
王懿祥 汤孟平
DOI:
为在有限的课时里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质量,探索了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即在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提问、问卷调查、作品点评以及测验等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进展进行全过程监控与评价,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向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用于调整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出勤和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实验评价、课程设计评价、课程最终成绩评价。形成性评价使教师能够有效区分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进行适时调整,学生也可以了解平时的成绩,避免了一次性终结考试的弊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017 Vol. 35 (3): 20-23 [摘要] ( 118 ) HTML (1 KB)  PDF (4250 KB)  ( 90 )
23 教师在专题式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基于“土壤学”课程实验教学
查同刚1聂立水2王海燕2栾亚宁2孟国欣1
DOI:
 以“项目导向,自主学习”为特点的专题式教学法在高校创新性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指导教师对专题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不明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总结国内外专题式教学的特点、组织过程和指导教师职责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学”课程实验教学实施专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明确了指导教师在专题式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所承担的角色:在专题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应是引导者;在专题实施阶段,指导教师应是辅导者;在专题总结汇报阶段,教师应是启发者。教师在专题式实验教学中角色的准确定位,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整个专题式实验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从而提高专题式实验教学的效果。
2017 Vol. 35 (3): 23-27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5185 KB)  ( 348 )
28 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研究
李 斌 翟雪峰 李德才 刘 莉 马翔宇
DOI: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直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行业类的农林高等院校,在突显优势特色的同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存在着诸多困惑。阐述了当前农林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状,从制度建设、育人理念、实践教学、特色彰显、国际化教育等5个方面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给出了6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建议:①推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设;②创新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④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⑤完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⑥扩大国际合作办学交流渠道。希望为农林院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2017 Vol. 35 (3): 28-30 [摘要] ( 178 ) HTML (1 KB)  PDF (4089 KB)  ( 190 )
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素质拓展教育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李宝艳
DOI:
素质拓展教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素质拓展教育与通识教育既有共性又各有侧重,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具有3个方面的优势:主流声音凝聚共识,具有政策优势;教师队伍学缘丰富,具有师资优势;回应学生的社会关注,具有认同优势。基于此,福建农林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一主多辅”模式的素质拓展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专题教学与问题教学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三结合”,提升主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开设系列公共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组织读书沙龙培养大学生读书和思考的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等多种途径,形成辅渠道的立体延展。具体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在教育内容的立体延展性方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兴趣的融合,在教育主体的团队共享性方面实现了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在教育组织的协同育人性方面实现了“大思政”视角下的各部门联动。
2017 Vol. 35 (3): 31-35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5461 KB)  ( 146 )
36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刘 佳 李 昀
DOI: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0~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历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问卷统计数据信度和效度良好的情况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影响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历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最终确定了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六大因素,即职业规划、实践经验、就业形势、综合素质、职业定位和性别差异,并归纳总结出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历程图,为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提供了参考。
2017 Vol. 35 (3): 36-4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4728 KB)  ( 384 )
41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探析
李 波 毛宇飞
DOI: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及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及高校工作的重点。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启示:首先要将价值观的塑造融入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其次,应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相结合的途径:首先应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其次应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三,利用高校科技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就业创业的实践教育;第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社会环境。
2017 Vol. 35 (3): 41-44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4176 KB)  ( 262 )
44 完善我国高校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议——基于中美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比较
张彩虹 徐仁洪 李 频
DOI:
针对中美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现状,从培养目标、培养年限、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大数据丰富了应用统计的教学内容等6个方面对中美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借鉴美国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培养体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善我国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措施:首先,培养目标要突出实践能力;其次,教学方法要多元化;第三,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第四,对人才培养质量应进行严格监控。经过建设,师资队伍协调发展,教学方法得到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政府和企业输送了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统计人才。
2017 Vol. 35 (3): 44-47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4198 KB)  ( 75 )
47 基于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优化
李莹莹 陈永生
DOI:
自2005年批准设立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来,高等农林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雷同、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定位模糊且缺乏特色、专业硕士的培养效果不佳、毕业生缺乏竞争力等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等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应基于高等农林院校各自的特色进行科学定位,进一步明确以培养掌握风景园林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必要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以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技术应用等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以突出高等农林院校特色为导向,构建由体现宽广性和综合性的理论课模块、体现实用性和专业性的实践课模块、体现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创新课模块等组成的具有农林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应积极探索突出实践性的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模式、订单培养定向型人才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等,并根据就业趋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进一步优化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2017 Vol. 35 (3): 47-51 [摘要] ( 236 ) HTML (1 KB)  PDF (5252 KB)  ( 164 )
52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的建设
程小琴 韩海荣
DOI: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具有内容丰富、范围广、实践和综合性强等特点,在案例教学模式下,推行“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案例库建设迫在眉睫。概述了“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对案例库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制定了案例库建设计划,并对案例库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设计。根据林业行业需求及“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特点,建立了由课堂引导案例、课堂讨论案例、课外思考案例3大类型案例,5个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理论、森林生态系统与有害生物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与技术、森林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的管理与规划模块组成的案例库,并对案例素材的采集途径、撰写规范、案例库维护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2017 Vol. 35 (3): 52-55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4088 KB)  ( 133 )
56 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苏 宁 刘 婷 孙凤娥
DOI: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仍然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处于从属地位、学生普遍缺乏管理会计意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课程教学模式传统而单一等问题。提出提升“管理会计”课程师资队伍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重视“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地位;加大“管理会计”课程宣传力度,提升学生管理会计意识;优化“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创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构想,并已在初步实施的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成效。
2017 Vol. 35 (3): 56-59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4112 KB)  ( 143 )
60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基于自主研发的“课堂表决器”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陈 菁 张文杰 张立
DOI:
大学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测十分必要。基于北京林业大学自主研发“课堂表决器”互动电子答题投票系统,在校级精品课程物理学A中开展了互动反馈式教学试验研究。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和教师能以便捷的方式实现课堂互动并得到实时的反馈信息。课后,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017 Vol. 35 (3): 60-63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4355 KB)  ( 112 )
64 城市林业专业方向“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刘悦秋 胡增辉
DOI:
城市林业是许多林业院校林学专业新的研究方向。“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作为城市林业方向的主干课程,主要是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影响或威胁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的各种环境问题,通过建设城市森林来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和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目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材内容与专业方向相脱节,实践教学设备陈旧,课程教学学时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应依据城市林业的学科特征和功能调整教学内容;其次,要构建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第三,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第四,融合其他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实践教学;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增强了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2017 Vol. 35 (3): 64-66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2962 KB)  ( 236 )
67 “翻转课堂”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另青艳 武 欣 余雪芹
DOI:
针对“园林树木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偏多、课时有限、授课场所固定等问题,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并探讨了实施方法: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将每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课件或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实训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爱玩电子产品的特点,多启发,多引导,多为学生提供花木网站、植物识别QQ群及微信公共平台等网络学习资源。“翻转课堂”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园林设计、植物养护的知识和能力,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人文素养。
关键词: 园林树木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17 Vol. 35 (3): 67-70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4404 KB)  ( 132 )
70 高等农林院校“遗传学“双语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探讨
王延伟 张德强 张金凤 胡冬梅
DOI:
“遗传学”是农林院校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分析农林院校“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在“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首先要选择与农林应用密切相关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其次,将农林行业中的最新科学进展作为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第三,选择能突出双语教学特点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第四,选择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实践表明,“遗传学”双语课程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遗传学专业思维方面效果显著。
2017 Vol. 35 (3): 70-72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3258 KB)  ( 105 )
73 “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谢剑波 张德强
DOI:
"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提升了林业人才的理论与科研水平,也是林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一直以来,北京林业大学“分子遗传学”课程本科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托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本科教学实验室中心教师队伍,在“分子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了创新性实验项目。采用理论学习、开放式实验、实验技术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从实验教学改革效果上看,“分子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分子遗传学知识的热情,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017 Vol. 35 (3): 73-75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3105 KB)  ( 120 )
76 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作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为例
冯秀兰
DOI:
2013年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召开了编委换届大会,编委和副主编的人数分别由上届的28人和2人增加到150和40人。如此庞大的编委和主编队伍在国内实属少见,引起了关注和议论。2年多来的运行结果表明,学报的这支队伍不仅在审稿、组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指导作者修改论文、提高现有投稿的学术水平、为学报创造高质量论文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使学报无论在审稿速度还是提高论文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多位副主编和编委作为唯一作者或第一作者为学报撰写高水平的综述性和研究性论文,为学报再做贡献。
2017 Vol. 35 (3): 76-78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2728 KB)  ( 129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