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5年 33卷 1期
刊出日期:2015-01-25

论文
论文
 
 
       论文
1 园林植物拉丁学名记忆法探究
于晓南; 张启翔
DOI:
 掌握一定数量的园林植物拉丁学名是对园林、风景园林、观赏园艺等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园林植物拉丁学名的效果差,甚至产生抵触记忆的问题。通过对植物拉丁学名重要性的论述,分析了掌握植物拉丁学名的技巧,系统归纳出几种可行的记忆方法,即理解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归纳记忆法、读音记忆法、英意记忆法、词根词缀记忆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15 Vol. 33 (1): 1-3 [摘要] ( 208 ) HTML (1 KB)  PDF (701 KB)  ( 234 )
4 保研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薛凤莲; 苏辉辉; 何 川
DOI: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学校对保研辅导员这支兼职辅导员的主力军,在选聘和激励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对保研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情况、工作经历的认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调查,得出加强对保研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拓宽其职业发展路径是提升保研辅导员工作质量和工作动力的有效途径。
2015 Vol. 33 (1): 4-6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484 KB)  ( 271 )
7 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贾 爽; 王海燕; 李金燊
DOI:
导读: null
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心捐赠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调查背景、方法与内容,并从调查对象的捐赠条件、捐赠意愿、捐赠信任度3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爱心捐赠行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进而总结出大学爱心、捐赠工作中存在着感恩教育欠缺、宣传力度不够、组织工作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即高校应加强感恩意识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以多样化方式提高捐赠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应合理规划闲置物品、积极参加捐赠活动、参与对捐赠组织工作的监督等,从而使当代大学生的爱心捐赠行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015 Vol. 33 (1): 7-9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510 KB)  ( 193 )
10 农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审视与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苏小菱
DOI:
在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培养高质量的农业创业型人才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大学生择业所面临矛盾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高等农林院校的崇高使命,也是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路径。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对农林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但是热衷城市生活,服务基层的热情不足,追求短期效益,创业活动的层次不高。而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主要有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不健全,基础课教学的安排不规范,创业实践环节的设置不足,配备的创业导师不强,以及社会干扰对大学生创业步伐的影响等。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采取措施,包括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理念;扎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工作,夯实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做实“第二、三课堂”,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巩固学生的创新实践技能等,以加强农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2015 Vol. 33 (1): 10-14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928 KB)  ( 148 )
14 浅议不同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建设思路
庄晓敏; 柳 燕; 王 青; 王冰
DOI:
导读: null
风景园林学经历了从二、三级学科跃升为一级学科的发展历程。风景园林学科具有复合性、实践性、融贯性等特点。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前,风景园林专业在其他一级学科背景下存在专业称谓不同、学制学期不同、课程设置不同、师资的学源背景不同等差异性。随着风景园林学被确定为一级学科,对不同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专业的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确定统一的专业方向、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创建联动的学科平台、制定保障措施等建议。
2015 Vol. 33 (1): 14-17 [摘要] ( 250 ) HTML (1 KB)  PDF (612 KB)  ( 227 )
18 适应就业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马红玉1,2; 夏显力1; 姚顺波1
DOI:
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重点专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适应就业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从专业培养模式、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硬件保障条件、专业发展前景以及专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等7个纬度,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的看法和评价进行了了解;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专业知识、专业学习培养的能力、专业素质、实践机会4个方面,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即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自主互动型实习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设专业认知实景模拟教学模式,设计个性化发展模式等。
2015 Vol. 33 (1): 18-22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764 KB)  ( 215 )
23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
龙晓凡; 王艳洁; 孙文秋实
DOI:
现有的数学类专业教育模式已不能够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呈现每况愈下持续低迷的状况。为让数学类专业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争取到一席之地并走出就业状况低迷的困境,通过市场调研、经验总结、个案研究、文献参考等多种途径,提出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为培养思路,构建学科交叉渗透、学生内外兼修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遵从发展性、全面性、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原则,实施梯度培养制、导师制,依托校园文化与精英教师团队,对推进数学类专业从理论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有促进作用。
2015 Vol. 33 (1): 23-26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742 KB)  ( 234 )
27 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张海燕; 田 萱
DOI:
针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方向)(以下简称物联网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指导精神,结合市场需求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确定北京林业大学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硬件开发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独具特色的“3层2纵1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等问题。
2015 Vol. 33 (1): 27-29 [摘要] ( 273 ) HTML (1 KB)  PDF (769 KB)  ( 244 )
30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的研究
武来成; 董新春
DOI: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的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掌握教师的职业能力状况,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重视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基础指标能充分反映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程度、核心指标能充分反映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必备指标能充分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延伸及拓展能力等3原则。基于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一、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参数,建立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数学模型。
2015 Vol. 33 (1): 30-34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736 KB)  ( 341 )
35 以提升内涵推动林业高职院校科学发展——以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家东
DOI:
阐明了林业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指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同时,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林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2015 Vol. 33 (1): 35-37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581 KB)  ( 202 )
37 研究生“实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李健
DOI:
依托高等学校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实用英语写作》的内容并结合其结构特点,对研究生“实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特点和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实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而且应使学生认识到实用写作的复杂性,并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顺利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是以内容为依托、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是强调实用性和真实性的教学,是注重跨文化交际、以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基于“实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三大特点,提出“实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应采取基于实例分析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开展基于情景教学的写作实践,并注重启发引导、精讲多练。
2015 Vol. 33 (1): 37-41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796 KB)  ( 199 )
42 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武田田
DOI:
以北京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为例,分析了农林院校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对学生分级管理,采用差异化教学方式;延长学术英语学习时限,改变考查方式;搭建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平台;完善学生咨询指导制度等
2015 Vol. 33 (1): 42-44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562 KB)  ( 150 )
4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探索
李飞
DOI:
目前高校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很少,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理论基本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较低,所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对生态文明理论进行普及和拓展;同时,通过课后的实践教学,指导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践行方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此外,高校还应从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2015 Vol. 33 (1): 45-48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683 KB)  ( 229 )
49 以人为本的“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侯继华; 张春雨
DOI:
"森林生态学”是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基础课程之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讲授比重大和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问题,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新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来构建的,包括策略性提问、开展游戏活动、组织校园观测、进行学术前沿讲座、经典文献研讨、案例讲析、课堂交流、网络教学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以“生态学群落演替理论”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并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5 Vol. 33 (1): 49-52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2034 KB)  ( 266 )
53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句法启动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基于主动句和被动句的研究
陈 宁; 范 莉
DOI:
结合汉语的特性,将汉英的主动句和被动句作为切入点,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图片描述的方式,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英双语句法启动现象,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存在2种语言的句法启动现象,并且启动现象的强弱与他们的语言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他们的汉语使用习惯对其英语句法启动造成了一定影响,而英语水平的高低对其影响程度起决定性作用。
2015 Vol. 33 (1): 53-58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2104 KB)  ( 144 )
59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王瑾
DOI:
"设计色彩”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后期专业课所必备的色彩应用水平的高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设计色彩的热情,提高学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自由驾驭色彩能力的教学效果。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从4个方面对“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即以色彩写生为基础,培养学生主观色彩意识;抓住色彩与情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色彩设计的原创力;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应用色彩的能力。
2015 Vol. 33 (1): 59-61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543 KB)  ( 197 )
62 数字视频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孟 倩; 王忠芝
DOI: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学习的多元化,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是数字视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阐述了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及其优势;其次,介绍了数字视频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对数字视频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2015 Vol. 33 (1): 62-64 [摘要] ( 163 ) HTML (1 KB)  PDF (875 KB)  ( 150 )
65 农林院校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素材的组织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余坤勇1; 刘 健1,2; 赖日文1; 俞欣妍1
DOI:
导读: null
在农林类院校开展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前导性基础课程欠缺、理论与实践教学未能同步、学生专业基础差异性大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这些问题,从补充前导性基础性课程、消除学生专业背景的差异性、协同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等角度,提出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素材的组织原则,即结合“3S技术”和“遥感应用”2门课程,将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教学知识点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开展教学素材的组织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探讨,并结合案例进行展示。实践证明,对于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点,以具体的科研成果为教学素材,通过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模式,可良好地修正学生的空间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农林类院校空间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2015 Vol. 33 (1): 65-68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627 KB)  ( 200 )
68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优化初探
郝培尧; 李冠衡;尹 豪; 董 丽
DOI: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及园林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结合2009年以来“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实践,对课程内容及其设置进行了改革。首先以“理论讲授+户外调研+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基础,通过优化,形成了模块式、单元式以及推演式等3种富有特点的教学方式;其次通过提升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达到加强学生对于植物空间属性、文化属性的认知能力,实现从植物材料的认知到规划应用综合能力的递进转换。
2015 Vol. 33 (1): 68-70 [摘要] ( 310 ) HTML (1 KB)  PDF (463 KB)  ( 169 )
71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胡 秀; 许丽珍; 郭 微; 刘念
DOI:
现存的“园林树木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刺激记忆为主,学生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效率低、效果差。而植物分类系统本身是分类学家思维过程的展现,是非常好的辅助记忆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针对课程现存的问题以及植物分类系统的自身特点,以大量能准确展示植物分类学特征的图片为支撑,用概念图解析哈钦松分类系统目之间的演化关系,用思维导图进行科的特征和检索表的教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园林树木学”的课堂教学,力图减轻学生对分类学特征的识记负担,提高学生识别和鉴定植物的能力。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还可引导学生自动遵循建构主义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015 Vol. 33 (1): 71-75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2810 KB)  ( 240 )
76 “林植物病害防治”实验课的改革与探
李爱宁; 贺 伟
DOI: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实验课的教学成果,从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实验课改革的思路:通过更新与拓展实验标本来完善实验课的教学材料;采用案例式教学、以点带面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上讲台”“把实验课搬到园林中去”等形式丰富教学模式与手段;以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改革措施,提升了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技能,促进了学生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技能准备。
2015 Vol. 33 (1): 76-78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583 KB)  ( 153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