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西部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届西部就业毕业生的调查 |
靳红1, 罗建峰1, 陈长友2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陕西杨凌 712100;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 陕西杨凌 712100 |
|
|
摘要 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为了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有效地引导广大毕业生主动服务“三农”,开展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西部就业状况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重点对已在西部就业的1 080名毕业生到西部就业的原因以及影响西部就业的因素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在对就业单位性质、薪酬、专业相关度、岗位适配性、工作发展前景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①西部生源的毕业生更倾向在西部就业,且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就业的原因基本一致,“家乡在西部”是主因。②西部稳定的单位更受毕业生青睐,学历越高选择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③在月收入、专业相关度、岗位适配性、工作发展前景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不同学历层次的西部就业毕业生间存在差异,与同学历层次全体毕业生的总体均值也存在差异。④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地域差异,是影响毕业生西部就业的主要因素。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大学生西部就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从3个层面提出促进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西部就业的对策建议。一是在政府层面,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优先投入等,大力发展西部高等教育;要加快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完善农村的人才吸引机制,为大学生西部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和保障。二是在高校层面,要通过“三全育人”、协同育人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扎根西部、强农兴农的志向和情怀;要通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三是在学生层面,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更多考虑工作地点、单位和行业的发展潜力以及提供的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等;要通过夯实专业知识技能、主动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等,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真正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合格人才。
|
|
关键词 :
高等农业院校,
就业工作,
西部择业,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应对策略
|
|
基金资助: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企协同下的高校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0108500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实训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11002203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452021208。 |
[1] |
毛中根.中国西部开发开放报告2019: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2-3.
|
[2] |
许文刚.基于地域差异的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94-95.
|
[3] |
张可可,谢宇婷.就业质量、住房负担与高学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J].统计分析,2020(12):38-47.
|
[4] |
赵晶晶,盛玉雪,蒋承.区域差距、就业选择与人力资本流动:基于高校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6(22):28-37.
|
[5] |
吴德刚,曾天山,邓友超.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5(4):33-41.
|
[7] |
柴天姿.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是外力推动还是内力驱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24-129.
|
[9] |
田曦,包佳怡,孙翠翠.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涉农意愿研究:以培养"一懂两爱"人才为目标导向[J]中国农业教育,2018(5):77-82.
|
[6] |
马莉萍,潘昆峰.留还是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与生源地、院校地关系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118-124.
|
[8] |
王文波,宋琦,李鹏军,等.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区域性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91-695.
|
[10] |
张兆同,孟祥超,崔天宇.农业人才服务农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基于江苏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的调查[J].农业经济,2016(10):123-129.
|
[1] |
李会平, 黄秋娴, 苏筱雨. 基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专业认可度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1-8. |
[2] |
李璐涵, 孟弈琳, 杨智辉. 农林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对策的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42-51. |
[3] |
秦晓梁, 高雪纯, 赛娜, 王庆, 冯永忠. 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6-10. |
[4] |
侯佳音, 张柏林, 林宇,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中加合作办学项目(生物技术—森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实证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4): 31-38. |
[5] |
孙海杰, 刘丽萍, 徐华姿. 本科生“服务消过”制度建设初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14-20. |
[6] |
刘宝东, 吕明洋, 张启昌, 葛丽丽. 基于就业意向调查的地方院校林学专业学生就业工作探讨——以北华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39-43,44. |
[7] |
王淑珍.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44-47,48. |
[8] |
张成凤, 方建斌, 李洁.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48-53. |
[9] |
扈志东. 高等林业院校森林文化教育现状、理念和对策的探析[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4): 12-16. |
[10] |
田明华, 高薇洋, 胡明形, 向燕. 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的探讨——基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大类招生学生专业意愿的跟踪调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1-8. |
[11] |
孙海杰, 徐华姿. 高校社团学生去留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20-25. |
[12] |
陈冬小, 张伟, 金雨慧, 周学红. 野生动物保护教育讲座的效果分析及相应策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1-7. |
[13] |
虞依娜, 何峻瑜, 陈丽丽.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应对措施——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19-25. |
[14] |
钱泓埔. 高校教师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基于对北京联合大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1-9. |
[15] |
徐梦洁, 颜玉萍, 吴红梅, 焦凌佳.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30-3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