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等林业院校森林文化教育现状、理念和对策的探析 |
扈志东 |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昆明 650224 |
|
|
摘要 高等林业院校是森林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然而,从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森林文化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发现,从人文视角对森林的认识和探究还相当薄弱,尚未形成系统的森林文化教育体系和较为成熟的森林文化教育模式。因此,高等林业院校森林文化教育应该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要求,秉持共生性、生态性、伦理性、审美性等基本理念,积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森林文化教育体系;二是林文融合,提升林业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三是重视价值导向,为森林文化教育塑造人文情怀;四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森林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五是注重森林体验,实现森林文化教育的生活要旨,从而逐步构建具有高等林业院校发展特色的森林文化教育机制,为我国森林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树立典范。
|
|
关键词 :
森林文化教育,
高等林业院校,
基本理念,
应对策略
|
|
基金资助:西南林业大学2017年度校级教研课题"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B20173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青年项目——美学视域下"森林云南"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QN2018004。 |
[2] |
陶炎.中国森林的历史变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79-180
|
[4]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
[3] |
吴守蓉,宫林茂幸.人类与森林共生:中日两国森林文化和森林环境教育之思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37
|
[1] |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M].韩立新,张桂权,刘荣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88-92,243
|
[5] |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32-133
|
[6] |
苏孝同,苏祖荣.森林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09-115
|
[1] |
陆燕元, 王芳, 潘立. 高等林业院校打造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47-52. |
[2] |
勇强. 新农科视域下高等林业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1-4. |
[3] |
庞新生.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15-19. |
[4] |
宋吉红, 孙阁, 齐元静, 王云琦. 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6): 74-78. |
[5] |
国 辉 何晓青 金 一 李志茹. 高等林业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43-46. |
[6] |
任建武1段红祥2姜英淑3宾宇波4胡涌2.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143-149. |
[7] |
周统建.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3): 7-12. |
[8] |
李清玉 段志刚 王晓艳 熊艳娇 曾凌云. 高等林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基于隐性教学知识的视角[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1): 1-4. |
[9] |
周统建. “慕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课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策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2): 9-13. |
[10] |
李晓娟 高述民 郭惠红 林金星. 提高“植物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5, 33(5): 63-65. |
[11] |
邓晶田; 治 威; 潘焕学; 秦 涛. 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森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14, 32(6): 18-22. |
[12] |
李梅. 森林文化教育在林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功能[J]. 中国林业教育, 2014, 32(1): 5-7. |
[13] |
李伟;胡冬梅. 食品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3, 31(6): 71-73. |
[14] |
周统建. 高等林业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的构建与思考[J]. , 2012, 30(6): 44-46. |
[15] |
张晓琴.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与实践路径——以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J]. , 2012, 30(6): 47-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