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科研育人教学团队践行科研对焦本科课堂——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学实践为例 |
史金铭, 薛哲勇, 徐启江, 隋广超, 滕春波 |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哈尔滨 150040 |
|
|
摘要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育人的两大根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只有科研真正融入本科课堂教学,才能解决学生的课堂所学与实际的科研所需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但是,科研融入本科课堂教学面临着"到底教什么""如何教出来""如何学进去"的问题。要让高水平"科研大家"真正深度参与本科课堂教学、使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本科课堂教学、实现科研育人,需要建立一支将"科研大家"与"教学能手"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即围绕"利用学科特色的科研成果促进本科课堂教学"这一核心问题组建由科研型引进人才以及科研教学型和教学型教师构成的科研育人教学团队,并明确其职责分工。科研育人教学团队针对课程特点制定科研育人的具体目标,以案例教学为主,翻转课堂和在线教学为辅,通过使学生了解科研实例、掌握研究技术手段、把握前沿和拓展视野等,实现科学研究全方位、多角度渗透本科课堂教学。科研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及科研对焦本科课堂实践推动本科课堂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通过以用促学,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奠定了扎实基础;加强科研育人教学团队成员间的切实合作,促进教师实现"科教相长"。但是,在科研育人教学团队建设及科研对焦本科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团队的核心凝聚力不足,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安于现状,科研育人的积极性不高;科研育人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支持不够等。为此,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持续开展科研育人教学团队建设,不断完善科研对焦本科课堂的教学改革。一是设定短、中、长期目标,持续深化科研育人教学改革,以系列目标凝聚团队合力;二是细化分工,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制定教学任务指标,激发科研育人积极性,夯实团队合作基础;三是加大科研育人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教研室主任和团队科研带头人双负责制、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团队奖励机制等。
|
|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科研育人,
教学团队,
本科课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教学实践
|
|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科研育人理念的本、研教育深度融合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GJB1422743;黑龙江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教育新常态的实验原型知识创生学术课程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SJGZ20200010。 |
[6] |
史恩义.科教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6(9):42-44
|
[4] |
王建华.重温"教学与科研相统一"[J].教育学报,2015,11(3):77-86
|
[2] |
温家宝.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2-09-09)[2020-10-09].http://www.gov.cn/ldhd/2012-09/09/content_2220253.htm
|
[9] |
梁雪莲,唐辉武,王丽敏,等.教改以来团队建设涉及四大方面问题争论[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67-69
|
[7] |
杨晓丽,熊华军.伯顿·克拉克:教学与科研的漂移与统一[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1):89-93,108
|
[5] |
谭佐军,肖湘平.MOOC时代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J].江苏高教,2015(1):74-75,78
|
[3] |
邢红军,张园园,陈清梅.教学:大学教育的第一使命[J].大学教育科学,2013(3):39-44
|
[1] |
吴洪富.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历史演化[J].高教探索,2012(5):98-103
|
[8] |
李晓岩,安铁洙,孙中武,等.加强教研室建设 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以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17):159-162
|
[1] |
张乃莉, 陶思齐, 付玉杰. 基于翻转课堂的“林学概论”通识必修课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33-38. |
[2] |
王辉, 易华, 姜在民. 中外植物学教材的比较及其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51-55. |
[3] |
梁艳春, 郅红, 杨晓霏. “实用英语视听说”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71-75. |
[4] |
史旭光. “慕课”的兴起与高校教学的发展[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1-5. |
[5] |
田浩, 李悦昕.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融合性课程思政体系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28-31. |
[6] |
谢剑波, 张德强.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71-74. |
[7] |
周成军, 巫志龙, 周新年, 郑丽凤, 沈嵘枫. “工程索道”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建设——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6): 11-15. |
[8] |
邱仁辉, 胡新, 江汉森. 区域性农林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6): 16-20. |
[9] |
林宇, 詹硕. 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探索林业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途径[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25-28. |
[10] |
高志勇, 耿一田. 中美高校森林工程专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37-43. |
[11] |
郭忠录, 王军光, 蔡崇法. “水土保持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2): 69-72. |
[12] |
戴磊. 论近代中国林学留学生与林业高等教育的发展[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1-8. |
[13] |
王忠君, 王鑫, 刘毅娟. 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包容化、平台化发展特征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6): 34-39. |
[14] |
李洁, 张成凤. 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4): 6-11. |
[15] |
安黎哲. 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