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方农林院校文科研究生培养改革的路径研究 |
雷焕贵1, 刘汉嶂2 |
1. 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 2.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 110866 |
|
|
摘要 农林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地方的农业、林业等领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人文社科在农林学科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农林院校的持续和均衡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以文科研究生为代表的农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问题仍比较突出,文科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接地气"、培养方向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脱节、培养资源有限、培养软环境建设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文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地方院校与政府、农林企业、科研单位、重点院校的紧密合作;需要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地方农林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相协调;建立多种合作模式、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完善研究生培养规划、精心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突出地方经济特色,以期提高文科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
|
关键词 :
地方农林院校,
文科研究生,
资源整合,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
|
|
基金资助:山西省"1331工程"项目"地方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资源整合研究",项目编号2020YJJG095;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JC09。 |
[1] |
王向明.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EB/OL].(2020-09-27)[2020-10-08].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0/0927/c40531-31876269.html
|
[3] |
王莹.文科院校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11-12
|
[4] |
新华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6-06)[2021-10-13].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
[7] |
崔浩杰,廖超林,尹力初,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7-58
|
[9] |
魏玉梅,刘先春.中英美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54-57
|
[11] |
贺青梅.地方工科院校文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碍因素及对策[J].高教学刊,2020(7):43-46
|
[2] |
张应春,丁毅强.试谈地方高校发展研究生教育之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7):30-32
|
[12] |
祝怀新,许啸.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哈佛、斯坦佛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5):62-66
|
[10] |
韩鸣凤,王培森,黄荣勋,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南方论刊,2020(10):110-112
|
[8] |
郝丽.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5(4):82-86
|
[5] |
冯飞芸,江国华.地方高校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的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5-16,22
|
[6] |
肖干,徐鲲,李敬.文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素质培养、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5-10
|
[13] |
孔峰,冯德芬,刘琦.地方院校在研究生培养中要利用好社会资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27-30.
|
[1] |
谢寿安, 赵长江. 新农科背景下森林保护专业的建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37-41. |
[2] |
李璐涵, 孟弈琳, 杨智辉. 农林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与对策的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42-51. |
[3] |
陈仲.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63-68. |
[4] |
袁杰, 贾小明, 李卫忠, 王娟娟.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19-23. |
[5] |
王艳梅, 毕会涛, 张志华, 刘震. 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35-40. |
[6] |
刘旭梅. 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路径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2): 10-14. |
[7] |
王晋芳, 武小钢, 张士允.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40-44. |
[8] |
王旭, 于晓艳, 李壮. 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50-54. |
[9] |
杜克兵, 舒常庆, 蔡月, 周志翔, 王鹏程. “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33-39. |
[10] |
李会平, 牟洪香, 郑建伟, 张世红. 林业硕士“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6): 41-44. |
[11] |
蓝天水, 孙帅超, 郭福涛. 借鉴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71-78. |
[12] |
何茜, 周玮, 许窕孜, 陆永超, 陈晓阳.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16-20. |
[13] |
杨学军, 李谱华, 王博馨, 朱妮. 依托高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林业硕士实践研究培养环节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46-50. |
[14] |
侯天顺, 周玮. 以德为本的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2): 39-42. |
[15] |
徐斌, 郑宏兵, 张利萍, 吕黄飞. 基于“区块链”理念的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重构之思考——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1): 1-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