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普渡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特色及启示 |
敖妍, 马履一 |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 100083 |
|
|
摘要 "森林培育学"在高等林业院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美国普渡大学的农学常年排名全美第一、世界前十,其在"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地方。为此,基于在普渡大学访学时的听课体验,通过分析总结,指出美国普渡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特色是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承与更新、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提供丰富的课程教材和相关专著等教学辅助资料、制定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科学的课程考核、充分发挥助教制度的辅助教学作用等。同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我国高校"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应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着眼专业发展的国际化;从内容和方式的更新入手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效果;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辅助资料;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切实发挥其指引作用;从以学生为主体出发,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注重启发思考和鼓励参与;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兼顾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明确助教的职责,切实发挥其桥梁作用。
|
|
关键词 :
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
森林培育学,
课程教学,
普渡大学,
经验借鉴
|
|
基金资助: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一般项目:"森林培育学"教学改革与探索——基于美国普渡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调研,项目编号BJFU2018JY006。 |
[5] |
MATTHEWS J D.Silvicultural system[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1-284.
|
[8] |
杨莹,顾怀强.面向21世纪的美国著名大学课程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9(2):12-15.
|
[1] |
敖妍,马履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森林培育学"的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14,32(6):47-49.
|
[2] |
王彦彦,高磊.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征[J].世界教育信息,2015(4):36-40.
|
[3] |
NYLAND R D.Silviculture: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6:1-608.
|
[4] |
BARRETT J W.Regional silvi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4:1-656.
|
[6] |
OLIVER C D,LARSON B C.Forest stand dynamics[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6:1-520.
|
[7] |
SMITH D M,LARSON B C,KELTY M J,et al.The practice of silviculture,applied forest ecology[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7:1-556.
|
[9] |
蒋菲,李明蔚.美国"研究生助教教学法"课程的实施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2):108-113.
|
[10] |
吴振利.美国研究生助教制度与大学教师职前教学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9):17-21.
|
[11] |
ROSALIND S.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 hand book[M].San Dieg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1,63.
|
[12] |
翟明普,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1-417.
|
[1] |
韦小丽, 丁贵杰, 何跃军, 谭伟, 余丽萍. 林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之行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11-16. |
[2] |
向玮, 黄泽园, 李俊杰. “概念图”教学法在“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48-52. |
[3] |
李春涛, 郑宏兵.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优化——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66-69. |
[4] |
李秉玲, 高健洲. 加强花卉拉丁学名教学提升“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效果[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58-61. |
[5] |
丁涛, 蔡家斌, 梅长彤. 中美木材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62-67. |
[6] |
黄艳辉, 方健, 行焱. 加拿大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多伦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68-71. |
[7] |
孟威, 虞依娜. 自然教育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自然教育”兴趣小组的实践活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4): 1-8. |
[8] |
侯智霞, 刘勇, 徐程扬. “城市种苗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47-51. |
[9] |
王忠芝, 刘文萍, 王晗, 付慧.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66-69. |
[10] |
陈锋军. 德国工程类高等教育对我国工程类专业教育的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15-18. |
[11] |
陈玉珍, 张柏林. 更新教学理念完善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全国高校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创新研讨会”和“第一届京津冀农林院校生命科学教学研讨会”的综述[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4): 17-20. |
[12] |
严菊芳, 刘淑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以“农林气象学”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27-32. |
[13] |
孙阳, 赵睿.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67-69. |
[14] |
初磊, 刘霞, 王良杰, 张金池. 高素质复合型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6): 1-5. |
[15] |
吕佳, 李俊清, 杜芳. 高等林业院校“分子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5): 46-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