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以“农林气象学”课程为例 |
严菊芳, 刘淑明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 陕西杨凌 712100 |
|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努力的决心;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促进其教育内容的内化,并使专业课的学习得到加强;有利于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林院校学生甘于吃苦、情系"三农"的高尚情操。同时,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高校实施立德树人和全程育人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林气象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入提供了媒介,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等农林院校的"农林气象学"专业课程教学具有可行性。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农林气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中,首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材;其次要将课堂教学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而且要在专业课程讲授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最后要在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化。此外,针对探索实践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避免形成"灌输式"说教的思维定式。
|
|
关键词 :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业课程教学,
农林气象学
|
|
基金资助: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农林气象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GH17H03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初探",项目编号JY1703113。 |
[1] |
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4(1).
|
[2] |
付安玲,张耀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培育论纲[J].学习论坛,2016,8(32):14-18.
|
[4] |
赵小群.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25-28.
|
[5] |
刘书林,丁晓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76-81.
|
[7] |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
[3] |
韩雪青.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110-112.
|
[6] |
刘立德.徐特立课程教材思想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3(7):64-68.
|
[1] |
刘占柱, 梁春花, 戴海燕, 李欣宇. 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16-19. |
[2] |
齐涛, 谷申杰. 浅谈创新驱动背景下的高等学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8-12. |
[3] |
李军. “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12-14. |
[4] |
方陆明, 吴达胜, 徐爱俊, 唐丽华. 林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1): 11-15. |
[5] |
王雪, 陈大胜.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应对[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1): 38-41. |
[6] |
孙世月, 赵亮, 陆晓玲, 雷秀雅, 金灿灿. 行业特色型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调查与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6): 22-28. |
[7] |
房 薇 李 军 李 璐. 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比较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14-20. |
[8] |
严菊芳 张丁玲 穆婉红 刘淑明. “农林气象学”课程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初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66-69. |
[9] |
付亦重 万璐. 有关商务实地案例开发的探讨——基于对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开发的借鉴[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74-78. |
[10] |
庞有祝 王晓旭 周 博 郑佳欣 高 琼. 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支部“5+1”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7-10. |
[11] |
张嘉月 王潇漪. 高校在生态民生协同建设中开展大学生实践育人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16-18. |
[12] |
郑佳欣. “润物细无声”团建新途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学午间驿站”建设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19-21. |
[13] |
康向阳1胡水玲2. 对我国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92-95. |
[14] |
王华芳 姚洪军. 发挥学院学科优势服务社会科技教育[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150-153. |
[15] |
李永花 王 平. 高校基金会资金筹集浅议[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6): 11-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