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业特色型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
孙世月, 赵亮, 陆晓玲, 雷秀雅, 金灿灿 |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3 |
|
|
摘要 当前,本科毕业生普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升高校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对行业特色型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现状以及毕业生的人口学特征和心理特质影响其就业压力体验和就业压力应对方式选择的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在对272名调查对象的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弹性的现状等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行业特色型高校本科毕业生的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身份、家庭收入等4个因素对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影响,以及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心理弹性在就业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等。调研结果显示:(1)行业特色型高校本科毕业生面临中等偏高的就业压力,整体上就业应对方式相对积极;(2)在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方面存在性别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就业形势维度体验到的就业压力更大;而男生对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更为消极;(3)农村生源地、非独生子女、家庭收入较低的毕业生,整体上体验到的就业压力更大;同时,农村生源地、家庭收入较低的毕业生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选择方面存在积极应对不足现象;(4)就业压力与积极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负相关,即就业压力越高应对方式越消极;(5)毕业生个体的心理弹性在就业压力影响应对方式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了促进行业特色型高校本科毕业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策略:一是关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并注重引导其积极应对;二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弹性,提升其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心理素质;三是尊重个体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针,关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针对男、女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就业辅导方案。
|
|
关键词 :
高等学校,
本科毕业生,
就业压力,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问卷调查
|
|
基金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生态心理疗法的模式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2016ZCQ11。 |
[1] |
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36-41.
|
[2] |
巢传宣,杨艳.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10(1):26-29.
|
[3] |
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2):25-28.
|
[6] |
崔妍.就业压力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1:36-38.
|
[8] |
马明艳.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6(1):32-35.
|
[9] |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2):114-115.
|
[10] |
于肖楠,张建新.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心理科学,2007,30(5):1169-1171.
|
[11] |
戴斌荣,周健颖,金爽.千名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1):1727-1730.
|
[14] |
王敬涛.三维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81-185.
|
[16] |
滕秀杰,崔丽霞,李旭培.认知行为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7):875-878.
|
[17] |
熊庆秋.团体辅导提升高师专科生心理弹性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136-1138.
|
[18] |
刘畅,辛彗.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公平感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20(7):16-17.
|
[4] |
王小桃,罗贵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对自杀态度及意念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18-1419.
|
[5] |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977.
|
[7] |
路晓倩.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63-64.
|
[12] |
陈友庆,王玲.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6-28.
|
[13] |
叶艳晖.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责任心的关系及性别差异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277-280.
|
[15] |
李晶晶,蔡翥.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9):1419-1420.
|
[1] |
刘占柱, 梁春花, 戴海燕, 李欣宇. 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的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16-19. |
[2] |
齐涛, 谷申杰. 浅谈创新驱动背景下的高等学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8-12. |
[3] |
田明华 高薇洋 胡明形 向燕. 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后续工作的探讨——基于北京林业大学大类招生新生专业意愿的问卷调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3): 1-6. |
[4] |
房 薇 李 军 李 璐. 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比较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14-20. |
[5] |
付亦重 万璐. 有关商务实地案例开发的探讨——基于对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开发的借鉴[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74-78. |
[6] |
庞有祝 王晓旭 周 博 郑佳欣 高 琼. 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支部“5+1”评价体系建设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7-10. |
[7] |
康向阳1胡水玲2. 对我国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92-95. |
[8] |
王华芳 姚洪军. 发挥学院学科优势服务社会科技教育[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150-153. |
[9] |
李永花 王 平. 高校基金会资金筹集浅议[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6): 11-14. |
[10] |
宋桂龙.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草业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调研分析与对策探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6): 32-42. |
[11] |
肖辉杰 曹琪琪. 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5): 12-14. |
[12] |
李宝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素质拓展教育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3): 31-35. |
[13] |
刘 佳 李 昀.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3): 36-40. |
[14] |
张琳瑜 王凤超 韩子玥. 基于决策树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2): 46-51. |
[15] |
马 宁 石秀庆 陈中泰. 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求职信息传播特征及对策分析——基于对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6, 34(6): 30-3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