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6年 34卷 3期
刊出日期:2016-03-31

论文
论文
 
 
       论文
1 高校教师的职场规划与能力提升途径
黄艳辉
DOI:
高校教师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是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挖掘自身潜能、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从高校教师的职场现状出发,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教师在职场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高校教师职场规划的周期、特点及发展任务,指出了各阶段高校教师职场规划的重点和优化方案;在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上,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互补共进,加强合作交流、定期参加培训,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是提高高校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
2016 Vol. 34 (3): 1-3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727 KB)  ( 132 )
4 浅谈野生动物生殖生理学大学生创新型实验室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袁峥嵘 韩莹莹 翁 强
DOI:
在生物学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我国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的需要。总结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野生动物生殖生理学大学生创新型实验室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创新实践的经验。教学实践表明,创新型实验室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平台,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2016 Vol. 34 (3): 4-6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486 KB)  ( 202 )
7 浅析大学生创新项目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
吕萌荔 聂小军 宋卫宁
DOI:
创新是科学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当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创新思维的特点和本质的分析,论述了大学生创新项目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促进大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创新思维;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打破思维定势,挑战权威,树立创新意识;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教育环境。
2016 Vol. 34 (3): 7-9 [摘要] ( 148 ) HTML (1 KB)  PDF (518 KB)  ( 111 )
10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下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的构建
孙丽娟 宰学明 纪易凡
DOI:
针对园林专业的特点及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即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特长能力和关键能力。同时指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下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标准体系也应从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特长能力和关键能力3个方面进行构建。通过对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3个专业方向下的专业特长能力标准体系的构建,实现了特色化的人才培养。
2016 Vol. 34 (3): 10-13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811 KB)  ( 96 )
13 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李 军 陆 惠 张卫民
DOI: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微信受到了大学生的关注和追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受到了微信的影响。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及其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微信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其中41.83%的同学认为使用微信不利于学习,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学习质量。为此,提出减少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措施: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促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微信,提升自控能力,树立正确的“微意识”;其次,从政府、运营商和高校3个层面加强监管,营造绿色“微环境”;第三,利用微信的积极作用,将红色思想政治教育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完善红绿相映的“微机制”。
2016 Vol. 34 (3): 13-17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953 KB)  ( 159 )
18 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的实证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刘雯雯
DOI: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手段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并达成学习的目标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网络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和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拥有高网络效能的大学生一般学习动机更强,学习成绩也更为优秀;性别差异会对网络自我效能、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产生显著影响。
2016 Vol. 34 (3): 18-20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338 KB)  ( 158 )
21 高校德育创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研究——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
匡 阗 陈 珂 董凤丽 马发旺 谷晓萍
DOI:
受外来文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观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正确的,对党和国家有较高的认同,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能够激发自身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但是,部分大学生也存在采取回避、自责、明哲保身、求助神灵等消极方式应对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因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学科的不同,在信仰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包括年级越高越容易产生宗教信仰、当升学和择业等诸多需要抉择的重大问题出现时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并寻求宗教信仰作为自身的心理依托、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方面的信仰降低。大学生信仰的现状要求高校应重视德育创新,促进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和科学的世界观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应积极采取促进德育创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措施,包括推动专业课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将德育要求融入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德育创新等。
2016 Vol. 34 (3): 21-25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838 KB)  ( 129 )
26 新形势下林业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
杜庆章 张德强
DOI:
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关键。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高素质生态建设人才相对紧缺的今天,加强林业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针对目前林业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专业认同感低、科技创新意识与学术诚信水平不足等问题,从社会环境、高校管理、学生自身3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学风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林业高校建设优良学风的措施:首先社会应与高校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与健康的校园文化;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第三,应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成为优良学风的践行者。
2016 Vol. 34 (3): 26-29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751 KB)  ( 130 )
30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郑江坤
DOI: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通过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利用,调整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可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由于缺乏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高水平的试验示范工程和基地,以及科研成果推广力量薄弱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得到了支持,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应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学改革:一是改进专业教育模式,唤起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二是加大教学设施平台建设的投入,多途径改善实验实习教学条件,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硬件水平;三是分类梳理专业核心知识,优化整合课程教学体系,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进程,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四是加强法律法规制度教育,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制意识。
关键词: 高等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6 Vol. 34 (3): 30-34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929 KB)  ( 181 )
34 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张晓丽
DOI:
在我国大力发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构建既符合专业特点又适应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林业专业学位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以林业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定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对构建“课程学习—职业实训—论文答辩”模块化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具体包括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及以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为着眼点的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学位论文的选题、形式和要求、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为着眼点的学位论文环节的改革。同时,从建立校企联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实施双导师制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管理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特别是对导师的组成与职责、聘用与考核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为提高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2016 Vol. 34 (3): 34-40 [摘要] ( 346 ) HTML (1 KB)  PDF (1078 KB)  ( 139 )
40 “互联网+”思维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分子遗传学”课程为例
宋跃朋 张德强
DOI: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学习行为在迅速地发生改变。因此,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研究生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分子遗传学”课程为例,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研究生“分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树立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创新了教学方法,构建了网络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激发了研究生对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学习热情,充分将学生吸纳进授课的各个环节中来,增强了“分子遗传学”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相关专业间的影响力。
互联网+|互联网思维|研究生教育|林木遗传育种
2016 Vol. 34 (3): 40-43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730 KB)  ( 222 )
44 我国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赵文鹤 何艺玲 王亚栋
DOI:
2014年国家针对高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出台了新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可自主选择志愿、各高校不再设置留校限额以及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不再区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相关信息公开化、进一步优化相关工作程序等。在此背景下,在对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14个学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年相关招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的改革举措对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培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不设条件的自由跨校选择志愿去向导致高水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自由转换专业和学科导致传统的优势学科有可能后继无人、优质生源的盲目流动有可能制约传统优势学科的发展等。为此,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制度改革影响的建议:一是将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无限制选择志愿去向的政策调整为有限制选择志愿去向;二是采取加强传统优势学科自身建设、完善研究生招生工作体制和机制等有效措施保障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三是加强学科专业的宣传,引导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理性选择志愿去向。
2016 Vol. 34 (3): 44-47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696 KB)  ( 178 )
48 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李 芝 史宝辉 吴增欣
DOI:
目前,传统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侧重通用英语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立足本校实际,将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定为教学目标,并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优化教学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改善课程评估方式,注重能力的考核;第四,课程种类多样化,丰富课程体系。改革后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研究生学术英语运用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为国内高校研究生英语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的转变提供了借鉴。
2016 Vol. 34 (3): 48-51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711 KB)  ( 117 )
51 “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讨
张 韫 崔晓阳 桑 英 郑 红
DOI:
“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是高等林业及涉林农业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湿地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实践类专业基础课。东北林业大学“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通过构建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理顺知识衔接,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条件等措施,提高了“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土壤与土壤资源学实验”课程的健康发展。
2016 Vol. 34 (3): 51-54 [摘要] ( 218 ) HTML (1 KB)  PDF (169 KB)  ( 227 )
54 “木材干燥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何正斌 伊松林 张璧光 高建民
DOI:
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与利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木材进行正确合理的干燥处理,既是保证木制品质量的关键,又是合理利用和节约木材的重要手段。根据目前木材干燥技术实践的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环节对“木材干燥学”实验课进行改革,使实验课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全面、准确,为培养了解干燥设备、熟悉干燥流程、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制定干燥基准、完善干燥工艺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6 Vol. 34 (3): 54-57 [摘要] ( 259 ) HTML (1 KB)  PDF (675 KB)  ( 132 )
58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
宋孝周 段海燕 孙景荣 雷亚芳 邱增处
DOI:
分析了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目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该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过程:确定了课程名称,增加了木教育、木文化、木之美、木科技和木技艺5个专题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了团队教学、建立专题引导机制、与设计大赛对接等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其他专业开设新生研讨课提供了借鉴。
2016 Vol. 34 (3): 58-60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464 KB)  ( 211 )
61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农林院校 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探索——以“岩土力学”实验课为例
王云琦 王玉杰 朱锦奇
DOI:
高等农林院校的实验课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对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所开设实验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调研,在对高等农林院校师生对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认识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高等农林院校实验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实验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各专业的不同特色,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忽视对学生专业热情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岩土力学”实验课为例,根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所要求的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从实验课教学目标的修正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采取加强实验内容与各专业典型实例的结合、增设室外实验、开设综合性室内实验、增设开放性实验课题、结合专业的典型实例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措施,对高等农林院校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6 Vol. 34 (3): 61-66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1083 KB)  ( 102 )
67 法学教学中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实施与完善
李媛辉
DOI:
模拟法庭是法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法律实务操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律思维,但模拟法庭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模拟法庭准备“过程”不充分,模拟法庭的庭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优化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模拟法庭教学活动时间与过程的安排,注重学生参与庭审活动的广泛性,注重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并重,注重庭审后文字资料的归档和考核环节。优化后的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司法职业的角色意识。
2016 Vol. 34 (3): 67-69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563 KB)  ( 201 )
70 “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研究
殷炜达
DOI:
 根据“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设置背景,分析了“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首先,“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应体现课程特点与课程地位的重要性;其次,教学内容要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的需要;第三,教学内容应统筹兼顾其他课程。教学模式要从传统的教师“教”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城乡生态环境与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2016 Vol. 34 (3): 70-72 [摘要] ( 218 ) HTML (1 KB)  PDF (525 KB)  ( 110 )
73 “交换与路由”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初探
蔡 祥 高 宝 齐建东 赵 方
DOI:
分析了网络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认为网络人才培养应该以应用为主并且兼顾科学研究。“交换与路由”作为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网络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指出“交换与路由”课程教学中引以为戒的“课堂上过分强调技术”“理论与实践并行”2种教学方式的不足,认为“交换与路由”课程讲授应当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同时,将知识点分解、在实验环节安排排错练习的做法,有效地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6 Vol. 34 (3): 73-75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545 KB)  ( 188 )
76 高等学校开展武术对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吴 马 杨 华
DOI:
对练是中国武术项目之一,其套路是在各种武术单练(拳术、器械)项目的基础上,由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组成的,由2人或多人进行对练。很多高校都把武术作为必修或选修体育课,已形成以太极拳、长拳、散打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高校武术课程体系。但是目前高校武术课程存在着内容单调、枯燥,不能体现中国武术的技术特点和武术文化内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北京林业大学2013级大一武术必修课的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高等学校武术对练教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武术对练教学提高了学生对于武术专项课的认可度,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养成,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性竞争意识和中华美德,促进了大学素质教育的提升。
2016 Vol. 34 (3): 76-78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522 KB)  ( 112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