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32卷 5期
刊出日期:2014-09-22

论文
论文
 
 
       论文
1 探索与思考论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br#
赵凯
DOI: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在阐述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问题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特点,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构建以专业能力、文献综述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调研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等主要能力以及专业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辅助能力为主要内容的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体系;并据此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及考核(含实践)、毕业论文、非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科研训练项目、学生自身潜质和校园科研环境等方面,对网络化、多元化的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
2014 Vol. 32 (5): 1-7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1355 KB)  ( 215 )
8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蔡家斌
DOI: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检验高校理论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以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对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制度执行不严格,学生查阅资料不充分,开题质量不高;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态度不端正,教师指导不力;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所需的试验研究时间和条件不足;毕业论文的选题不恰当;现行的毕业论文审核制度存在漏洞且执行不力。因此,应在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毕业论文质量过程监控的基层组织体系、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技术手段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014 Vol. 32 (5): 8-11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660 KB)  ( 167 )
11 林业院校工程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
陈美宏1; 杨家富1; 华晋1; 陈涛2
DOI:
南京林业大学根据林业院校的特点,构建了以工业加工为基础、林业加工技术为特色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将工程实训教学体系分成了4个阶段: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工程文化教育”课程的工程文化教育阶段,面向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传统工程实训”课程的基础工程实训阶段,面向机械类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现代加工技术实训”课程的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和面向各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综合创新”课程的创新技能训练阶段。同时在工程实训教学管理方面,南京林业大学从标准化的实训教学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三级安全教育模式”、教学和科研并重以及“全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2014 Vol. 32 (5): 11-14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1768 KB)  ( 328 )
15 农林院校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创新与探索
闫 磊;吴 健; 钱 桦
DOI: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科研训练是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不断探讨促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良性发展的改革途径,从团队建设结构化、选题方向多元化、项目运作规范化来引导学生按照科研要求自组团队,合理选择科研课题并确保科研训练项目高质量的完成。学院还倡导教师加强教学科研的无缝隙过渡,形成以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的良性循环。
2014 Vol. 32 (5): 15-17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444 KB)  ( 184 )
18 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国际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北京林业大学计算生物学中心为例
司婧娜; 邬荣领
DOI: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是加强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国内科研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国际科研人才纷纷回国创业,成为促进国内科研发展的强心剂和培养国内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所创建的国际合作平台除了开展创新性工作之外,还是促成国内外科研实质性合作、加速国内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践基地。依托国际合作平台,通过采取准确定位机构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向、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注重科研训练环节等措施,加强了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国际化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创新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完善科研训练项目,积极探索国际化培养新模式,以促进创新型青年教师的成长。
2014 Vol. 32 (5): 18-20 [摘要] ( 329 ) HTML (1 KB)  PDF (526 KB)  ( 162 )
21 哈萨克族民俗中的生态价值及教育意义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1; 艾丽娅·哈列力汗2
DOI:
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现代生态意识必须与传统生态意识相融合,才能真正具有实践指导和历史发展的意义。为此,在阐述哈萨克族概况及其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哈萨克族民俗中崇拜、禁忌、装饰图案、清洁卫生和衣食住行等的生态价值,指出无论是哈萨克族古老的自然崇拜还是其贯穿于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都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指出哈萨克族民俗的生态价值对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消费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并基于此提出民俗生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多样化的途径之一。
2014 Vol. 32 (5): 21-24 [摘要] ( 261 ) HTML (1 KB)  PDF (729 KB)  ( 224 )
25 学科专业建设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路径探析#br#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单立山; 李 毅; 王 立
DOI:
 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指导,确定了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扎根基层带领广大农民致富的生态建设科技人才。同时,针对特色专业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即面向水土保持企业和基层环境管理单位培养生态建设人才、重点培养服务地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基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进本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根据特色专业的实际,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材、教学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措施。最后,基于特色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包括领导高度重视,全院师生积极参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引进本土的高层次人才和培养青年教师为契机,打造一支优良的教学团队;根据区域特色,致力于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014 Vol. 32 (5): 25-31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1028 KB)  ( 167 )
32 高校淘汰物资利用的再设计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姜云飞1; 赵雁1; 苏晓蓓2; 宋卓伦1
DOI: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在对高校淘汰物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淘汰物资利用再设计应遵循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利用(Recycle)“3R”原则;同时,在阐述高校淘汰物资利用再设计应采取改造循环、再利用循环和情感循环3种方法的基础上,从景观和景观照明2个方面在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淘汰物资利用再设计的实践,以期为高校淘汰物资的处理探索一条具有可行性的、利于环保的途径。
2014 Vol. 32 (5): 32-36 [摘要] ( 240 ) HTML (1 KB)  PDF (2615 KB)  ( 127 )
37 农林专业中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观念与策略调查分析
曾溅
DOI:
词汇是语言中最核心的部分,而且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开始最早、困难最大、持续最久的一项任务。根据0′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对286名农林专业中高职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做了较全面的调查,旨在了解我国农林专业中高职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时使用策略的情况,探索培养农林专业中高职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策略的途径。调查结果表明,农林专业中高职学生对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

2014 Vol. 32 (5): 37-40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568 KB)  ( 152 )
41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基于学生的问卷调查
闫淑君; 陈 莹; 李房英
DOI: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园林生态学”课程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取得了学生对“园林生态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需求、意见及建议,并在分析了“园林生态学”课程内容缺少新颖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缺少动力等问题的基础上,采取了修定教学大纲、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等一系列措施,对“园林生态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园林生态学”今后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展望。
2014 Vol. 32 (5): 41-44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623 KB)  ( 188 )
45 梁希实验班“风沙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赵媛媛; 丁国栋; 高广磊
DOI:
针对当前“风沙物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数理基础不扎实、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入、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以梁希实验班为试点,对“风沙物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理论教学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夯实学生的数理基础;将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丰富教学方法;同时推进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风沙物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应将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利用“风洞模拟实验”和“遥感影像分析”技术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手段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4 Vol. 32 (5): 45-47 [摘要] ( 242 ) HTML (1 KB)  PDF (550 KB)  ( 284 )
48 “林业专业英语”课程兴趣教学的探索
张凌云
DOI:
 “林学专业英语”是林学专业本科生最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之一。针对目前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易产生枯燥、乏味和缺乏学习积极性等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一种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兴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差异性出发,倡导因材施教;第四,从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实际需求出发,增加科技论文写作的内容;第五,邀请多学科教师交叉授课,全方位展示林业相关领域的科技进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林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4 Vol. 32 (5): 48-50 [摘要] ( 221 ) HTML (1 KB)  PDF (530 KB)  ( 151 )
51 “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张晓丽; 陈江凌
DOI:
“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课程实验和综合应用实习3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介绍了“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思路,重点强调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启发式、互动式、引导研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化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计划,逐步完善实验和实习的教学内容,最终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014 Vol. 32 (5): 51-54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682 KB)  ( 170 )
55 物联网专业“数据获取与处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李巨虎; 张海燕; 田萱
DOI:
 针对物联网专业的建设现状,在“数据获取与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了研究性教学。在“数据获取与处理”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课堂教学首先要确定若干个研究性主题,围绕研究性主题展开学习、讨论和总结;其次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实行研究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研究性实践教学、申报大学生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引导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等。“数据获取与处理”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014 Vol. 32 (5): 55-57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562 KB)  ( 193 )
58 “植物学”实验课互动合班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述民; 胡 青; 范莉娟; 王岩岩; 李晓娟; 刘平丽; 高宏波; 刘 頔; 郑彩霞
DOI:
 从“植物学”实验课互动合班教学模式入手,探讨互动合班教学环境下“植物学”实验课“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案,为改革传统单班授课模式提供试验依据。互动合班教学模式增进了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双主”思想,并增加了课堂乐趣,达到师生随堂交流与共鸣的效果,提高了教师辅导实验操作的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现了同时与多人近距离教学的目的。
2014 Vol. 32 (5): 58-60 [摘要] ( 197 ) HTML (1 KB)  PDF (502 KB)  ( 166 )
61 “湿地学”课程课堂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俊琴; 高居娟
DOI:
 参与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湿地学”课堂上融入情景引导、随堂测试和课堂讨论这3种参与式教学模式,分析了课堂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效果。结果表明,情景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堂测试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其中100%的学生认可了随堂测试,90%以上的学生认可课堂讨论和情景引导;而随堂测试和课堂讨论并没有明显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总之,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师的授课效果。
2014 Vol. 32 (5): 61-63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461 KB)  ( 202 )
64 “湖沼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王玉玉
DOI:
为适应自然保护区特别是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针对湿地生态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湖沼学”课程。“湖沼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成绩考核等4个方面对“湖沼学”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讨。采用翻转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多种渠道,开展实践教学;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促进教学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014 Vol. 32 (5): 64-66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483 KB)  ( 240 )
67 “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王清春
DOI: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进入科学规划和集约管理阶段,自然保护区管理所面对的情况和所包含的内容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改革,以适应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需要。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的反馈意见,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知识的新颖性和知识面拓展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不充分、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过多等等。在此基础上,参考学生对课程的具体建议,提出了应确立课程核心内容框架、构建完整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方案,重点突出了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
2014 Vol. 32 (5): 67-69 [摘要] ( 230 ) HTML (1 KB)  PDF (614 KB)  ( 230 )
70 基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木材鉴定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陈云霞;薛晓明;徐燕红
DOI:
“木材鉴定技术”是一门体现森林公安特色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结合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分析了现行“木材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理论多,实践少;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与措施,旨在使学生通过“木材鉴定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常见的林业案件现场进行技术勘查和物证检验鉴定,增强学生物证检验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观念。
2014 Vol. 32 (5): 70-73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701 KB)  ( 140 )
73 林产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宋先亮
DOI:
专业实验教学是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室管理方法,加大教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及加强大学生各类科研训练等措施,提高林产化工专业大学生的实验教学质量。
2014 Vol. 32 (5): 73-75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458 KB)  ( 238 )
76 “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 波; 何 静; 马明国; 许 凤
DOI:
实验教学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对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仪器设施、实验讲义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发现当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理论课与实践脱节、仪器操作原理缺少中文解释、实验内容不够全面且更新慢等。针这对这些问题,基于本科生学习的特点和“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实验”课程的特色,提出了改进措施:设计先进合理的实验课程内容、编写中英文对照的实验讲义、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培训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建立灵活机动的实验数据库、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后的“天然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实验”课程具有了鲜明的特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014 Vol. 32 (5): 76-78 [摘要] ( 145 ) HTML (1 KB)  PDF (486 KB)  ( 333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