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0年 28卷 5期
刊出日期:2010-09-30

论文
论文
 
 
       论文
1 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杨志华;严耕
DOI:
在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加强绿色大学建设。绿色大学建设的关键,是要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培养具有明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和意识、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正确对待生态文明的态度、高度的生态文明建设热情和实用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实施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存在教育内容较为散乱、缺乏独立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等突出问题。因此,高校要在处理好生态文明教育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承接关系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结构、建设原则、组织实施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2010 Vol. 28 (5): 1-4 [摘要] ( 699 ) HTML (0 KB)  PDF  (0 KB)  ( 101 )
5 林业GIS教育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赵鹏祥
DOI:
林业GIS教育是现代林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理工类GIS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行业GIS教育,有着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在简要回顾我国GIS教育和林业GIS教育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林业GIS教育的发展特点,即GIS技术的应用和理工科院校GIS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林业GIS教育的发展,层次化、规模化的林业GIS教育逐步形成;指出目前林业GIS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GIS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林业GIS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GIS相关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条件较差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等。针对林业GIS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保证林业GIS教育的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业界对林业GIS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设置GIS相关课程;改善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2010 Vol. 28 (5): 5-7 [摘要] ( 6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56 )
8 生命的教育与教育的生命
魏大璋;黄珊
DOI:
教育是极具生命的事业,生命的教育和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两个基本属性,深刻体现了尊重人和发展人的关系。今天,从改善民生的高度看待教育,我国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根本缺陷,教育的深化改革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和谐教育视野下处理好生命教育和教育生命的关系,应是社会对教育的本真诉求。
2010 Vol. 28 (5): 8-10 [摘要] ( 569 ) HTML (0 KB)  PDF  (0 KB)  ( 95 )
11 基于依赖关系的课程体系自我调整模型研究
田登山;卫慧平;向燕
DOI:
通过对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基于高校课程体系一旦确定后,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力和执行优化不到位的现状,笔者提出了“基于依赖关系的课程体系自我调整模型”。该模型为专业课程间建立无障碍的沟通方法,打造不依赖于某个角色的课程执行体系,为监督课程体系执行过程提供工具支持,为课程体系优化提供方法支持。
2010 Vol. 28 (5): 11-13 [摘要] ( 612 ) HTML (0 KB)  PDF  (0 KB)  ( 142 )
1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实践
余新晓;丁国栋
DOI:
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研讨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从4个方面提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突出鲜明的学科特色、构建合理的团队结构、建设坚实的教研平台、施行积极的人才战略等,从而为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不同视角的探索和思考。
2010 Vol. 28 (5): 14-16 [摘要] ( 1437 ) HTML (0 KB)  PDF  (0 KB)  ( 128 )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 及其对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
郭兆红
DOI:
在当代中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进一步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任务,达到使大学生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要求我们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红”就是信马克思主义,“专”就是懂马克思主义。
2010 Vol. 28 (5): 17-19 [摘要] ( 593 ) HTML (0 KB)  PDF  (0 KB)  ( 135 )
20 以人为本理念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
孙马
DOI: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全面化、教育对象主体化、教育方式个性化、教育途径人性化4个方面。以人为本理念要求大学生德育工作必须突出“实”字、强化“导”字、充满“情”字、体现“帮”字。实现大学生德育工作以人为本理念,必须坚持德育工作“四贴近”,即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行为实际;必须坚持德育工作“四结合,即与转变思想观念相结合、与学校改革相结合、与建立健全机制相结合、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坚持德育工作“四依靠”,即依靠环境的熏陶、榜样的示范、载体的创新、实践的感悟。
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以人为本;大学生;创新
2010 Vol. 28 (5): 20-23 [摘要] ( 608 ) HTML (0 KB)  PDF  (0 KB)  ( 152 )
24 层次分析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刘淑春;张征
DOI:
教学质量管理影响控制因素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因素系统。该文作者通过资料检索与资料收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质量影响控制因素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值,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2010 Vol. 28 (5): 24-27 [摘要] ( 1537 ) HTML (0 KB)  PDF  (0 KB)  ( 155 )
28 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档案服务效能 ——北京林业大学档案工作实践探索
张月桂
DOI:
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为例,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档案服务效能的问题。提出档案信息化、档案资源、档案开发利用3项基本业务建设是档案服务效能提升的基础;注意档案数字化科学管理等5个问题是提升档案服务效能的前提;正确处理档案安全与追求利用效率等5种关系是提升档案服务效能的关键;档案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是提升档案服务效能的保障。
2010 Vol. 28 (5): 28-31 [摘要] ( 600 ) HTML (0 KB)  PDF  (0 KB)  ( 101 )
32 学分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韩庆莉;刘建祥;刘守庆;陈涛
DOI:
学分制的实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其选课制和弹性学制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但是,学分制下的班级和集体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消减,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处于相对松散和不确定的状态中,面临着心理负担加重,产生失落感,选课时从众、功利和过分担忧心理严重,学习目标缺失导致人生观的改变等一系列新的心理问题。针对学分制下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了构建学分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导师制,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培养心理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丰富全体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学科教育和日常教学管理中;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010 Vol. 28 (5): 32-34 [摘要] ( 633 ) HTML (0 KB)  PDF  (0 KB)  ( 137 )
35 加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崔建国
DOI: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的软实力,研究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和产生的作用都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阐述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生群体的特性及其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指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服务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服务于校园文化的主体形态和服务于研究生成长需求的基本原则,提出应把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充分发挥研究生骨干队伍的作用作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0 Vol. 28 (5): 35-36 [摘要] ( 1036 ) HTML (0 KB)  PDF  (0 KB)  ( 124 )
37 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促进作用 ——以浙江林学院为例
蒋挺;郭明;陈永富;侯平
DOI:
以研究生教育促进本科教育的发展是从高等教育整个系统的角度寻求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基于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的系统关联性,从5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研究生教育对促进本科教育及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包括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本科的招生与就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科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本科的教学内容;推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促进本科的专业建设;活跃校园的学术氛围,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并以处在研究生教育发展早期的浙江林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证。
2010 Vol. 28 (5): 37-40 [摘要] ( 1127 ) HTML (0 KB)  PDF  (0 KB)  ( 108 )
41 研究生生命过激行为分析研究
马娟
DOI:
为了探讨解决研究生过激行为的途径,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生自杀等过激行为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生自杀的原因主要与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经济压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对有心理问题和困扰的学生进行个体治疗的同时,更应关注整个群体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应共同努力,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具体措施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珍惜生命教育;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待遇;设立就业辅导体系,及时开展就业指导;建立完善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系统。
2010 Vol. 28 (5): 41-43 [摘要] ( 449 ) HTML (0 KB)  PDF  (0 KB)  ( 2 )
44 试论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王彩霞
DOI:
人文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职人文教育缺失,人文生态恶化,人文精神贫乏,严重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加强高职人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处理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至关重要。高职专业教育可以提高人文教育的技能硬实力,高职人文教育提高专业教育的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校园专业文化中渗透进行人文教育,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010 Vol. 28 (5): 44-46 [摘要] ( 595 ) HTML (0 KB)  PDF  (0 KB)  ( 120 )
47 高职学生素养与技能并举的教育策略研究
尹淑莲;马英
DOI: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素养教育存在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文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业不精等问题,提出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高职学生素养教育水平、促进其综合素养和岗位技能平衡发展的措施,包括重视高职学生的素养教育;坚持不懈地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视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与岗位技能的协同训练;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强化带班意识等。
2010 Vol. 28 (5): 47-49 [摘要] ( 557 ) HTML (0 KB)  PDF  (0 KB)  ( 104 )
50 注重科学方法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李强;杨今朝;廖蓉苏
DOI:
创新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的历史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使命。因此,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成为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主要问题。理论和实践证明,科学方法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以科学方法为主线、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强化科学方法的教学。主要围绕教学内容的组织、一般科学方法的教学、数学方法的应用以及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0 Vol. 28 (5): 50-52 [摘要] ( 806 ) HTML (0 KB)  PDF  (0 KB)  ( 111 )
53 研究生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马玉超;李志茹;赵国柱;彭霞薇;何晓青;谢响明
DOI:
独立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研究生获得专业技能、培养科研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项目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缺少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等问题,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和创新精神。该文作者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师的课题相结合,根据微生物的特点从微生物菌种鉴定、功能基因克隆、代谢途径解析、微生物育种及微生物细胞的高密度培养等几个大的方面出发,遵循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原则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内容。实践表明,新的教学内容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010 Vol. 28 (5): 53-55 [摘要] ( 892 ) HTML (0 KB)  PDF  (0 KB)  ( 162 )
56 “木结构建筑调研”实践教学的探讨
王志强;孙友富;杨小军
DOI:
“木结构建筑调研”是木结构建筑工程专业中的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培养木结构建筑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木结构建筑调研”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认为细化调研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方位严格考察,调研内容准确定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2010 Vol. 28 (5): 56-58 [摘要] ( 484 ) HTML (0 KB)  PDF  (0 KB)  ( 112 )
59 从认知角度探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
季华;陈龙清;杨琴军;赵凯歌
DOI:
园林树木学是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学生在学习园林树木学课程时存在的只是简单识记知识点、缺少深层认知的问题,从认知角度提出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突出4种认知,即园林树种形态和习性的认知、园林树木观赏特性的认知、园林树木的空间认知和园林树木的文化认知。其次,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认知理论,科学地安排树种的讲授顺序;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最后,在教学环节方面注重认知的再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认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巩固学生的认知;在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加强课后认知。
2010 Vol. 28 (5): 59-61 [摘要] ( 669 ) HTML (0 KB)  PDF  (0 KB)  ( 124 )
62 “树木学”课后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喻勋林;刘胜典;李家湘
DOI:
传统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是“树木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而“树木学”课后网络学习平台却是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该文对“树木学”课后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模块设计、优缺点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课程信息、课程资源、在线答疑和植物图库等模块实现课后互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0 Vol. 28 (5): 62-65 [摘要] ( 418 ) HTML (0 KB)  PDF  (0 KB)  ( 102 )
66 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李国雷;刘勇
DOI:
根据SPSS统计软件所具有的用户界面友好、菜单式操作可以实现绝大部分统计分析功能、特别适合具有初级统计知识的用户使用的特点,结合林业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从SPSS统计软件的教材选用、在林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的运用、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SPPP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并初步探讨了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教材修订中的应用。
2010 Vol. 28 (5): 66-68 [摘要] ( 587 ) HTML (0 KB)  PDF  (0 KB)  ( 160 )
69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传统课程教学的新发展 ——谈水土保持专业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
王云琦
DOI:
地貌学课程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地貌学课程的实践性和认知性特点,为了解决当前地貌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材内容脱离实际、语言和文字教学存在局限性、书面考试不利于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时有限等问题,提出突破传统课程的知识本位论、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教学改革措施,从而实现地貌学传统课程的新发展。实践表明这些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0 Vol. 28 (5): 69-72 [摘要] ( 572 ) HTML (0 KB)  PDF  (0 KB)  ( 122 )
73 系统性方法应用于园林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
李素英
DOI:
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是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必须以系统论的方法把园林制图课程的全部内容构建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内容的构建方面,要使各个知识点相互贯通,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过程,并建立系统性课程考核体系,从而使系统性在园林制图课程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进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园林制图课程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解惑能力。
2010 Vol. 28 (5): 73-75 [摘要] ( 614 ) HTML (0 KB)  PDF  (0 KB)  ( 105 )
76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林少华;荆肇乾;王郑
DOI:
该文就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知识要求进行了分析。在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时应该增加基础课,强化通用性;增加选修课,实现因材施教;注重学科交叉,形成专业特色;并重视人文社科教育,培养综合素质。
2010 Vol. 28 (5): 76-78 [摘要] ( 611 ) HTML (0 KB)  PDF  (0 KB)  ( 105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