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教育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中国林业教育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出版工作流程
Email Alert
访问统计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3年 31卷 3期
刊出日期:2013-05-30
论文
论文
论文
1
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践
周国文;李霜霜
DOI: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道德教育是针对环境恶化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生态道德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培养生态公民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善恶观、生态平等观、生态正义观、生态义务观的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和生态道德行为的培养与养成4个基本环节。在生态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中,家庭是生态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是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是生态道德教育的核心场所。为了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政府还需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保障措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法律制度,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经济支持,强化国家主流核心文化的建设。
2013 Vol. 31 (3): 1-5 [
摘要
] (
188
)
HTML
(1 KB)
PDF
(2109 KB) (
238
)
6
“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秀华;谢德体;骆云中;陈晓燕
DOI: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西南大学以学科平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为基础,提出了开展“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理念与思路;并从“光炯”创新实验班、大学生科技创新“光炯”培育项目、“光炯”学术论坛、创新型研究生后备生源“光炯”抚育计划、“光炯”奖学金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西南大学“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突出体现了以下特色:以“光炯”创新实验班作为实施单元,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光炯”培育项目为平台,培养科研型人才;以研究生后备生源“光炯”抚育计划为保障,优化“本—硕—博”连读培养机制;以“光炯”学术论坛为平台,加强名家大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光炯”奖学金作为奖励手段,激励学生奋发有为。
2013 Vol. 31 (3): 6-10 [
摘要
] (
368
)
HTML
(1 KB)
PDF
(2109 KB) (
128
)
11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的研究
叶翠仙;董建文;丁铮;林皎皎
DOI: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是促进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因此,在阐述“双证书”教育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实施“双证书”教育模式应加强条件建设,具体内容包括进一步调整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重建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训基地建设。
2013 Vol. 31 (3): 11-14 [
摘要
] (
212
)
HTML
(1 KB)
PDF
(1673 KB) (
162
)
15
本科生导师制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雷光春;王艳青;徐基良;张明祥
DOI:
2013 Vol. 31 (3): 15-18 [
摘要
] (
255
)
HTML
(1 KB)
PDF
(1436 KB) (
238
)
19
提高专业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改革与实践——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认识实习的探索
王瑛;段海燕;孙景荣
DOI: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为例,总结了高等院校工科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模式。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专业认识实习的指导思想,依据专业认识实习的特点提出了提高专业认识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推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机制;做好“实习准备、现场实习、实习考核、实习总结”等4个阶段的实习工作;注重“合理安排实习路线、及时调整实习计划、周密部署现场实习、创建自律友爱的实习氛围、适度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等工作细节。经过改革与实践,专业认识实习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2013 Vol. 31 (3): 19-21 [
摘要
] (
227
)
HTML
(1 KB)
PDF
(1092 KB) (
177
)
22
认识实习;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实习效果
张求慧;李黎
DOI:
高校的课程考试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及其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目前现有的考试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的课程考试制度在考试理念、形式、内容确定及结果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家具材料学”课程考试为改革的对象,尝试进行了包括考试方式、内容和成绩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大胆改革,采用更灵活和丰富的考试形式,以成绩构成多元化体现课业学习的最终总成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2013 Vol. 31 (3): 22-25 [
摘要
] (
326
)
HTML
(1 KB)
PDF
(1523 KB) (
256
)
26
以试题库为载体的“JTQB”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讨
高洪波;李昙昙
DOI:
分析了目前工程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指出了目前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基于试题库为载体的“JTQB”(讲解、讨论、抢答、必答)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目标、主要内容及实现手段。实践证明,“JTQB”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 Vol. 31 (3): 26-28 [
摘要
] (
194
)
HTML
(1 KB)
PDF
(1090 KB) (
196
)
29
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强虹;梁东丽;池勇志
DOI:
通过对当前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在执行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前提下充分体现农林特色的改革思路,提出了面向农林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创新、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发为切入点推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依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全面提高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影像资料和可视化教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和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2013 Vol. 31 (3): 29-31 [
摘要
] (
215
)
HTML
(1 KB)
PDF
(1151 KB) (
155
)
32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以云南省高校为例
杨泽雄;张颖;康宁
DOI:
高校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比例很高,同时青年学生具有思想波动大、行为非理性化等特点。而高校由于存在网络言论管理力度不够、有关网络道德规范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相关的网络监管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所以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政治生活、学校政策规章、学生违纪处理、教学安排、校园生活、宿舍管理、教学服务设施等方面容易引发负面的、消极的校园网络舆情。因此,高校应通过构建包括网络舆情事件的预防、网络舆情信息的提取以及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和应急处理等内容的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加大对网络舆情隐患的管控;并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占领网络阵地等途径,形成具有建设性的网络舆情,实现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促进。
2013 Vol. 31 (3): 32-35 [
摘要
] (
282
)
HTML
(1 KB)
PDF
(1477 KB) (
260
)
36
“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郑小贤
DOI:
为了适应学科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科2002年开设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生学位课程。经过近10年的建设,本课程内容由传统的木材生产向森林可持续经营扩展,增加了学科前沿和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动态;授课方式采用教师讲授、研究生小组讨论和研究生上台演讲等多种形式;考核方法不断完善,考核成绩由出勤考核、课堂讨论和小论文3部分组成。实践表明,通过课程建设,拓宽了森林经理学科研究生的视野,提高了研究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研究生学位课程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2013 Vol. 31 (3): 36-38 [
摘要
] (
204
)
HTML
(1 KB)
PDF
(1013 KB) (
144
)
39
会计类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作用的发挥
李志远
DOI: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会计类课程教学中,在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巩固学生的会计知识、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教师的“教”为视角,从知识要点讲解、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引导案例分析和探讨以及布置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五个方面入手,对教师如何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了分析;以学生的“学”为视角,从掌握相关知识点、查阅资料、拟定讨论提纲、参与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如何发挥主体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归纳和总结了案例教学的选取方法,力求提高会计类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有效性。
2013 Vol. 31 (3): 39-41 [
摘要
] (
253
)
HTML
(1 KB)
PDF
(1045 KB) (
212
)
42
“土壤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王海燕;刘玲;孙向阳;查同刚
DOI:
双语教学是“土壤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阐述了“土壤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了“土壤学”双语教学现存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土壤学”双语教学应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单纯强调课堂上应用外语的比例,而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使用外语,并习惯外语学习的环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目的。
2013 Vol. 31 (3): 42-44 [
摘要
] (
343
)
HTML
(1 KB)
PDF
(1279 KB) (
241
)
45
“生理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
项锦晶;訾非;杨智辉
DOI:
“生理心理学”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都被列为主干基础课程,它是关于行为生物学的基础科学,也被称为生物心理学、行为神经科学等。通过对“生理心理学”课程现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三轻”的问题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首先将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为理论知识的讲授、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其次建构了“五模块”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整合前沿研究、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再次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注重直观教学,建设一套与理论知识相匹配的直观教学材料;最后要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与小组研讨适当结合。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良好评价逐年提高,在学院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名次排序从117名提升到45名。
2013 Vol. 31 (3): 45-48 [
摘要
] (
208
)
HTML
(1 KB)
PDF
(1516 KB) (
267
)
49
“财务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王海燕;赵东利;李金燊
DOI:
“财务信息管理”是北京林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分析了“财务信息管理”课程的特点,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特点,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财务信息管理”课程的改革思路与措施:搞好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改善考核制度,推动网络教学。这些改革措施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从事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实践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条件。
2013 Vol. 31 (3): 49-51 [
摘要
] (
225
)
HTML
(1 KB)
PDF
(1083 KB) (
183
)
52
造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姚春丽;金小娟;吴玉英
DOI:
从造纸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造纸专业课程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改革、造纸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3个方面,对造纸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首先,以“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课程的内容为主框架,以制浆造纸生产流程为主线,把造纸专业相关的6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制浆工程”“造纸工程”“加工纸与功能纸”3个模块,构建了工艺与设备以及工艺与造纸化学品、环境控制有机结合的造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根据造纸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性、技术性强的特点,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约教学资源的目的。
2013 Vol. 31 (3): 52-54 [
摘要
] (
219
)
HTML
(1 KB)
PDF
(1271 KB) (
128
)
55
工作模型在风景园林空间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倞
DOI:
空间设计教学是贯穿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始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风景园林空间设计教学中存在着单纯注重二维图纸表达、空间认知能力培养欠缺、师生沟通互动不足等问题。借鉴建筑学空间模型研究方法,结合风景园林空间设计特点,提出将工作模型引入风景园林空间设计教学的思路。分别利用空间组织结构工作模型、空间造型尺度工作模型和空间材质肌理工作模型辅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平面推敲和空间研究,以弥补传统空间设计教学单纯依靠二维平面表达的不足,为空间设计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2013 Vol. 31 (3): 55-58 [
摘要
] (
206
)
HTML
(1 KB)
PDF
(1734 KB) (
354
)
58
“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许美玉
DOI:
“食品卫生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合当前的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提出了高等院校“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要结合实际不断补充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针对专业特点,通过优化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明晰课程定位,真正掌握知识;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生产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与食品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 Vol. 31 (3): 58-60 [
摘要
] (
210
)
HTML
(1 KB)
PDF
(1153 KB) (
149
)
61
林业院校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教学的探讨
张加龙
DOI:
林业GIS教育是现代林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于社会需求和专业要求,GIS教育已经突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领域,并得以快速发展。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GIS教学相比,林业院校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GIS教学具有学生的专业基础不同、专业教育的目标不同、学生的主观认识不同等特点。在对西南林业大学10多个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展的GIS教学以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教学的改革尝试,具体内容包括选择适合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要求的GIS教材,注重理论知识学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立合理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等。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林业院校非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IS教学的对策与建议,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现同步教学;营造良好的软、硬件教学环境;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GIS在不同专业的应用等。
2013 Vol. 31 (3): 61-64 [
摘要
] (
205
)
HTML
(1 KB)
PDF
(1930 KB) (
325
)
65
“生物质资源利用学”多媒体课件设计艺术
张存莉;李科友;曹翠兰
DOI:
“生物质资源利用学”是由多学科相互渗透、交叉、整合和融合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新的应用学科,是林学、生物科学、农学、食品科学等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它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更新快的特点。为了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和探索,介绍了该课程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常用的3大主要软件、辅助软件和学科专用软件及各软件在课件制作中的作用和教学素材的整合方法,并对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2013 Vol. 31 (3): 65-67 [
摘要
] (
264
)
HTML
(1 KB)
PDF
(1235 KB) (
149
)
68
让“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邓义华;李元旦
DOI:
高等院校的很多专业都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现实的情况是,“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坚持因材施教和民主自由的原则,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
2013 Vol. 31 (3): 68-70 [
摘要
] (
231
)
HTML
(1 KB)
PDF
(1263 KB) (
121
)
71
“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王云琦;王玉杰
DOI:
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便利,可更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但也对传统教学手段产生了冲击。对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基础必修课“地貌学”课程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手段、环节仍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中板书是课堂教学要求最高的教学手段、作业仍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时,新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其中PPT是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学手段,视频播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手段,学生讲座是最难以把握的教学形式。而突破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本位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手段、形式和环节,坚持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环节,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形式。
2013 Vol. 31 (3): 71-75 [
摘要
] (
220
)
HTML
(1 KB)
PDF
(1849 KB) (
134
)
76
“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廖晓梅;钟世禄
DOI:
提出了“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即注重讨论教学、丰富案例教学和加强实践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开放,更具有针对性,更能锻炼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水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2013 Vol. 31 (3): 76-78 [
摘要
] (
239
)
HTML
(1 KB)
PDF
(979 KB) (
161
)
版权所有 © 2013《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北京林业大学148信箱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62338090、62338397 E-mail:kongyan@bjfu.edu.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