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林类高校留学归国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及思考 |
陈平 |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 |
|
|
摘要 在对国内外有关留学归国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留学归国人员(教师)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我国农林类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农林高校海归教师就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面向农林类高校114名海归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以及对其中部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发现,从总体上看,留学归国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并呈现农林类高校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在归国动机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按照调查对象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归国动机依次为事业发展前景、家庭原因、报效祖国、其他(政策规定、国家资助等)、科研氛围、经济原因,其中位居前3位的选择比例分别为44.74%、27.19%和17.54%。二是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大多数留学归国教师能较好适应国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占比例高达77.19%,表示“不能适应”的比例仅为2.63%;同时,影响留学归国教师适应性的环境因素依次为高校管理机制(39.47%)、科研氛围(33.33%)、制度差异(16.67%)、研究机制和经费(6.14%)、文化差异(2.63%)、生活差异(1.75%)。三是在个体职业发展方面,有近半数的调查对象对工作单位“满意”、对个人职业愿景“有信心”;同时,职业发展压力的来源按选择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学术发展、项目申报、绩效考核、科研经费、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等。针对调研结果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从以下2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提升农林高校留学归国教师工作满意度。一是通过构建旨在强化政治引领、创业教育和生活服务的社会支持制度体系,出台全国性、地方性或行业性优惠政策以完善社会服务制度体系,加大专项经费资助力度,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等,完善社会支持维度上的“大”制度。二是通过实施“1+1”留学归国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采取多种聘任形式、营建良好的管理服务环境、制定成果替代制度和设置学术缓冲期或适应期、畅通参与高校管理工作的路径等,理顺高校支持维度上的“小”机制。
|
|
关键词 :
高校,
农林类,
海归教师,
工作满意度,
归国动机,
环境适应性,
制度建设
|
|
基金资助: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高校学生“朋友圈”模式行为及其规范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049;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一般项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农林高校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1JSJG249;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立项课题(一般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成长“朋友圈”构建探究,项目编号2021JSJYDJ02027;2021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自筹课题)——创业教育由“广谱”转向“精准”的动因与内生逻辑研究,项目编号JCKT-C-20210618。 |
作者简介: 陈平:13913866079 chenping790712@163.com |
[10] |
徐笑君. “海归”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 人力资源,2009(21):35-37.
|
[1] |
何晓兵.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工作路径创新研究[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4):46-50.
|
[11] |
余晓飞. 基于工作满意度视角的高校“海归”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09:34-40.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申请[EB/OL]. (2010-03-16)[2022-04-14].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2764/201003/t20100316_82862.html.
|
[8] |
张东海,袁凤凤. 高校青年“海归”教师对我国学术体制的适应[J]. 教师教育研究,2014,26(5):62-67.
|
[4] |
陈佳宇. 基于大数据的北京留学回国人才就业分析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G]//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2018年“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智慧科技发展情报服务先行”论坛论文集.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2018:7.
|
[2] |
刘天卓,桂润楠. 高校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Logisitic回归模型[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3):71-75.
|
[3] |
阎光才. 新形势下我国留美高层次人才回国意愿和需求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3):79-85.
|
[7] |
蒋云斗,刘晓楠. 短期留学人员归国后的逆向文化冲击研究[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8(4):15-19.
|
[6] |
李奕嬴,朱军文. 高校海归青年教师首聘期工作满意度的地域差异研究:基于2008—2017年20所城市调查数据的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1):56-63.
|
[5] |
魏华颖,张乐妍,徐欣楠. 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18(6):34-41.
|
[1] |
陈思晓, 陈婉哲. “红+绿”资源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的实践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4): 37-39. |
[2] |
安艳霞, 何云峰, 张丽. 高校教师实践育人素养的构成及涵养[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1-6. |
[3] |
唐亚坤, 孙优优, 冯永忠, 李萍. 农学类专业课程组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2): 49-52. |
[4] |
姜宇晨, 戴秀丽, 庞瑀锡. 高校研究生就业意向特征及引导策略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4, 42(1): 26-32. |
[5] |
柴田, 王磊, 郭萍, 姚晓霞. 高校校本培训团队建设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6): 7-11. |
[6] |
李若愚, 曲丹, 齐飞, 孙德智. 高校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13-16. |
[7] |
李若凡, 王海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17-22. |
[8] |
崔潇. 提升高校党的理论宣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4): 23-26. |
[9] |
房华玲, 孟月, 姚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队伍的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3): 1-6. |
[10] |
刘旭梅. 高校毕业生离校教育路径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2): 10-14. |
[11] |
杨秀娟, 侯天顺, 任文渊. “五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45-49. |
[12] |
刘超, 夏新莉, 张亚坤, 苗雨桐, 尹伟伦. 高校科研实验室实施“6S”管理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5): 32-36. |
[13] |
徐娟, 朱平, 侯英, 邓书端, 李向红.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探索提升高等林业院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62-67. |
[14] |
狄玮, 王艳青, 范朝阳. 内涵式发展导向下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14-18. |
[15] |
余卫华, 张鑫, 姚一飞.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44-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