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
陆康英, 邓婷婷, 胡会先, 陈兴华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生态工程系, 广州 510520 |
|
|
摘要 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反映。通过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评价,可以检视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林业技术专业群主要包括林业技术、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专业,其人才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了助力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林业技术专业群的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构建包括职业认知适应、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等4个维度的职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对各级指标赋权的基础上,设计了毕业生职业适应性调查量表。在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林业技术专业群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总体不高,其中职业技能适应能力最强、职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职业认知适应能力较弱、职业心理适应能力最弱;同时,毕业生的人口统计变量与职业适应能力有着不同的关系。其中,男生在职业技能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两方面强于女生;不同生源毕业生在职业认知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方面的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生源毕业生、城镇生源毕业生、农村生源毕业生;毕业年限在3年(含)之内的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适应得分逐年上升,但毕业年限3年以上的得分有所下降;在校期间的学生干部经历和兼职经历均与职业适应能力有显著正相关;而不同专业、是否是第一自愿、工作内容是否与专业相关等3个人口统计变量与职业适应能力的相关性不显著。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林业技术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一是构建蕴含"生态文化、森林品格、林业情怀"的文化育人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二是深化产教研融合,建立政、企、校共育机制,提升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三是贯彻"因材施教"理念,精准识才、协同育人,创造多元化就业形式。
|
|
关键词 :
林业技术专业群,
职业适应性,
认知适应,
技能适应,
人际适应,
心理适应,
评价,
文化育人,
产教研融合,
因材施教,
多元化就业
|
|
基金资助: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林业技术专业群学生职业适应性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2GXJK514;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精准供给的林业技术专业群人才社会需求与培养研究",项目编号YNYJZW2019YB04;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精准供给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GDGZ19Y067;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林业技术专业群人才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项目编号pdjh2020b1108。 |
[2] |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
|
[3] |
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33(6):66-69
|
[5] |
张大均,张骞.当代中国大学生适应性发展的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124-128.
|
[4] |
罗荣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关键能力培养及策略的启迪[J].海外职业教育,2009,11(11):156-157.
|
[1] |
贝时璋.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76
|
[1] |
崔天翔, 梁子瑜, 曹林. 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探索——以“林业遥感”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16-21. |
[2] |
王琼, 林凤丽. 翻转课堂在生态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47-52. |
[3] |
张慧玲, 周晓光. 高校科研管理效能提升路径的探析[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19-24. |
[4] |
张乃莉, 陶思齐, 付玉杰. 基于翻转课堂的“林学概论”通识必修课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33-38. |
[5] |
赵志业, 丁艳红. 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04): 22-25. |
[6] |
刘芳. 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34-38. |
[7] |
关红杰, 丁国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66-68,29. |
[8] |
金海燕, 林群, 李珏闻, 吕晓依, 张金玉. 科研院所研究生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4): 32-36. |
[9] |
韦小丽, 丁贵杰, 何跃军, 谭伟, 余丽萍. 林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之行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11-16. |
[10] |
齐涛, 谷申杰. 浅谈创新驱动背景下的高等学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1): 8-12. |
[11] |
张守红, 王云琦, 张建军. 研讨式教学法在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水文与水资源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33-37. |
[12] |
张玉静, 徐素珍, 程玉亭. 学生视角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评价的影响——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5): 9-15. |
[13] |
罗芳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植物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60-62. |
[14] |
李然. 大学英语教学的“位育”之道[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3): 73-75. |
[15] |
金灿灿. 情景参与式教学法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46-49. |
|
|
|
|